高明國
(河北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石人溝鐵礦,河北 唐山 064200)
經過我國相關法律建設的不斷完善,我國在煤礦應急管理領域也出臺了相應的法規和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國煤礦的應急管理能力,保障了應急物資需求。應急管理工作非常系統,需要相對成熟的理論作為指導,但目前的應急理論研究還不足,沒有一套理論可直接影響煤炭應急管理的可操作性[1-3]。
應急救援能力與礦山救援工作直接相關,是確保新時代礦山救援質量的前提,是維護人員安全的關鍵。在現階段,救援技術有了極大發展,對礦山救援行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不斷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才能滿足新時期的要求,有效提升和應急救援能力,促進現有工作的效率,提高救援工作的水平。
有效積累救援經驗是確保礦井工人安全的基礎,在構建礦山救援應急機制的同時,礦山救援指揮員有更多實際機會開展救援行動?;诶碚撨M行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積累救援經驗,滿足礦山救援作業的需求。此外,礦山應急救援行動要保證各種救援經驗的成熟積累和應用,為優化救援安全和效率創造基礎條件。在現有應急救援組織建設過程中,管理體制、組織體系等各要素共同形成對應急救援組織的支撐。因此,整合復雜的應急救援要素是保障應急救援能力提升的關鍵,基礎救援行動經驗的積累,讓更多的礦山救援行動在出現新問題時能依靠成功的經驗糾正行動。以此為參考,進一步實現結構能力的優化處理。
煤礦安全問題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國家對煤礦安全應急救援問題一直是高度重視。現在,我國構建了以國家職業安全衛生局為主導的應急管理和救援機構、安全監察機構和煤礦安全應急救援體系。現在我國構建了14個國家礦山事故救援基地,同時對應急救援平臺的數據資源管理系統進行了搭建,但在具體救援行動方面,救援隊伍仍然依賴更多的傳統救援設備。煤礦安全應急救援系統的科技水平不高,整個救援系統還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其數據信息的價值仍有待挖掘。
我國礦山面積廣闊,具有地域性特點,當地區間、行業間發生大規模事故時,救援隊伍的機動性較差,事故發生后難以及時進行有效的救援行動,出現救援延誤現象。因此,有必要建立山區綜合管理機制,確保山區及周邊社區統一領導、聯合行動、應急安全和礦山安全。
對于煤礦安全應急救援系統而言,正確、科學的應急救援機制規劃能在事故發生后及時進行救援,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煤礦應急規劃中需要包含測控、開挖、通風、人力資源等多種設計。同時,還需結合煤礦的開采進度以及實際情況進行實時更新。為滿足煤礦實際生產需求,確保安全施工,在《煤礦安全規程》的基礎上每年修訂一次。但客觀上,多數煤礦尚未制定或實施可能對礦山安全構成隱患的年度修正案或正式的應急救援預案。在對有的煤礦進行救援時,存在為自己的利益而謊報事故情況的現象,造成的后果非常不利。為緊急救援活動而實施,也會帶來致命的安全威脅。
礦山救援隊相關人員應當充分認識應急救援作業的重要性,明確開展相關作業對救援安全的影響,推動制定安全系統方案,明確控制應急救援,并提供相應措施,實現系統價值支撐。此外,在研究救援行動時,要充分了解客觀要求,詳細分析各項救援行動制度的內容,整合各種技術資源,實現系統目的,規劃提高相關礦山應急救援作業效率,滿足當前作業需求[4]。
為使礦山應急救援行動順利進行,救援隊伍的保護至關重要,包括救援行動各個環節的保護和應急設備的使用。一是會加大對先進救援設備的引進和應用。管理部門需要結合煤礦的實際需要對救援設備進行購買,必須配備呼吸面罩和通訊設備,解決零件大小不一的問題。對于災區通信設備,需要通過統一信息通信系統標準,選擇耐熱、防水性能良好且能同時進行有線和無線通信功能的礦井通信系統。最后,滅火設施的配備也是必須的,大部分的礦山開采都是以礦井的方式進行的,通道比較狹窄,氫氣等氣體含量非常高,很容易起火,需要配備齊全的滅火設施。二是做好應急救援各環節保障工作。發生礦難事故后,救援隊能及時了解現場實際情況,確定引發事故的原因,制定救援方案。在救援過程中,必須檢測礦區大規模瓦斯爆炸等關鍵數據,救援隊在采取密閉滅火方式后,必須反復測量該區域的一氧化碳含量,以確保工人的安全。
在當前形勢下,救援隊實戰能力的提升多是通過實戰訓練來實現的,訓練的科學性和效率對實戰能力水平的影響很大,計劃確保科學實戰能力的有效性。一是統籌規劃,做好培訓準備。實戰力提升訓練行動不能盲目開展,要確立明確的目標,根據救援行動的目標和特點,制定可行合理的方案,對訓練效果進行良好評價。通過積累和修改經驗,對應急救援的訓練方案不斷優化,可有效提升訓練的水平,提高救援人員的實戰能力。其次,提升救援人員的專業能力。礦山救援作業具有非常高的專業性,在實踐中有很多的救援技巧及注意事項,需要從老救援隊中選拔骨干組建教練組,提高實戰能力。除此之外,實踐經驗還需與救援理論進行結合,不斷進行分析,結合救援人員的特點,采取針對性培訓,因材施教,實現差異化培訓,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援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發現待救援人員的能力,在不影響隊伍救援戰斗力的情況下,提高自身潛力和技能水平,達到提高實戰能力的目的。
目前,我國礦山救援隊擁有大型救援隊80余支,小型救援隊規模可達1500多人,2萬多人。救援隊是為保護礦山,使其可及時安全的應急救援,但就實際發展而言,應急救援能力薄弱。由于礦山救援行動的主體是救援隊伍,救援隊伍的整體資質是保證救援行動順利進行的直接因素,可從質量兩方面入手。
一是逐步加大體育鍛煉的強度。礦山事故的發生后會存在很大的后續安全風險,存在較大的工作量,周圍環境也比較惡劣,要求救援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防止自身安全影響應急處置效果。在日常訓練過程中,應在身體允許范圍內逐漸增加訓練強度,以耐力訓練為重點,提高救援者的耐力。首先檢查救援人員的身體狀況,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使用最先進的檢測設備對救援人員的心率、體溫和呼吸消耗進行測量并記錄,同時,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對緊急情況進行模擬。之后根據緊急情況發生的環境進行模擬體力訓練,救援隊伍在不同溫度環境和風速奔跑的形式進行訓練,逐漸增加時間,用于實際緊急情況救援并能承受高強度和長期的工作。
二是加強心理訓練。礦山救援隊在應對突發事件時,要承受的心理壓力要更大,特別是在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心理問題會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在日常訓練中重視心理訓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首先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救援人員的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救援習慣,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其次要通過模擬應急救援增加災害難度,通過救援設備故障、人員身體狀況不佳等緊急情況,培養隊員的心理耐心。
三是提高指揮員和作戰人員的理論能力。煤礦安全生產和防災知識掌握是提高結構科學性和結構效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年度培訓計劃,增加課程,優化內容,煤礦企業技術人員根據圖紙和實際情況授課,加強預防性安全檢查。各地應急管理部門和重點企業制定年度預檢工作指南,救護隊嚴格按計劃開展工作,預檢與培訓相結合,通過調查學習、現場培訓和預改進學習,檢查和培訓的質量。鼓勵對礦山救援人員的工作技能進行評估。通過技能等級考核,鼓勵指揮員自主學習,并按照國家職業技術標準獲取相關技能和知識。
要完善系統,首先要從團隊的意識和工作方向入手,優先抓好救援人員的思想建設,做好有關安全意識和結構重要性的培訓和教育。根據救援行動和應急控制的基礎完成地圖的控制和變化,繼續圍繞崗位細節和關鍵環節,完成崗位操作和流程的全融合,創新運用目標構建和崗位體系要求。將員工的結構建設需要和工作制度化習慣融入建設,改革工作指導思想和綜合配套。強化工作細節,根據客觀要求落實相關計劃,從整體上做好保障保障,并記錄工作完成情況的相應執行情況。
礦山救援作業需要嚴格的管理和專業的技術配合。因此,救援隊的結構很重要。注重團隊建設。首先,糾正救援隊,提拔救援行動迅速、周到的隊員,最大限度發揮優秀人才的優點。,解每項任務并將責任分配給個人。集中管理工作重點和主要內容,將其融入新的管理理念,對每一項工作進行集體管理和應對。一個好的救援隊伍,不僅能提高救援行動的實際效果,還能提升隊伍的整體形象和對工作方向的把控。
基于以上問題分析,可清楚地認識到礦山救援行動的重要性。無論是傳統的結構技術,還是現代的結構體系,都應注意救援行動的內容和目的,向所有救援隊和工作人員灌輸救援行動的意識和想法,不斷增強團隊的戰斗能力,并將結構集中在升級技能、改進系統和構建團隊上。從實際出發,實現救援行動全面穩定拓展,在行動細節中注重主旨內容,持續進行技術和管理創新。根據經驗,結合技能和實踐,完成救援工作的進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