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春曉,馮科達,阮賢萍
(紹興市上虞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312300,浙江紹興)
農機社會化服務是農機服務組織、農機戶為其他農業生產者提供的機耕、機播、機收、機烘、植保等各類農機作業服務,以及相關的農機維修、供應、中介、租賃等有償服務的總稱。農機社會化服務與農機化公共服務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農機社會化服務滿足了廣大小農戶的實際生產需求,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等問題;通過農機的載體功能,使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和推廣,提高了農業生產科技化水平;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也促進了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在穩定糧食生產、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受益于國家的農機補貼政策,上虞區的農機數量一直在穩步增加。截至2020 年,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5.5 萬kW,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8.72%。全區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 029 臺、乘坐式水稻插秧機538 臺、聯合收割機714 臺、植保無人機68臺、谷物烘干機603 臺,谷物批次烘干能力達6 779 t。上虞區已創建成為“全國第三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浙江省農業生產 ‘機器換人’示范縣”,建設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8 個、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53 個。
上虞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轉移快、社會資本足、合作經濟組織發育早等優勢,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掀起新一輪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組織、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高潮。農機合作社已經成為上虞現代農業發展中引人注目的亮點、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有效載體和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力量。
為了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能力的提檔升級,更好滿足當前社會對于農業生產機械化的實際需要,上虞大力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積極統籌農機購置補貼項目資金,保障農機購置補貼,推進農機報廢更新;持續開展示范創建、開展新農機示范推廣;推行農機綜合保險,努力完善農機安全使用保障體系;建立機插儲備秧制度,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目前上虞農業產業發展整體向好,農機安全保障體系逐漸完善健全,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上虞在大力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和能力的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盡管上虞區農機保障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比較高,但是仍存在服務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所謂服務不平衡,是指平原地區農機服務水平高,山區丘陵地區農機服務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是指上虞農機社會化服務領域相對單一,側重于糧食生產的耕、種、收、植保、烘干環節,其他產業社會化服務相對薄弱,特別是完整的一條龍式的服務體系相對缺乏,整個服務體系的綜合性和多元性有待提升。
雖然上虞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較多,但是農機服務的周期性或者說季節性特點決定了其管理方面比較松散。目前服務組織成員多為農民,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質普遍不高,生產觀念相對落后,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專業人員的缺乏導致合作社管理欠規范,自我發展能力受限。缺乏規范的制度建設,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這些特點決定了這些組織在管理方面是比較松散的,統籌協調能力和凝聚力方面都不夠強,農機服務組織的功能也無法充分發揮出來。
當地進一步擴大的水稻機栽面積、特色農產品的機械化采收、農業植保等需要更多的農機具配套,同時,包括道路、宜機化農田、服務示范基地等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機作業的配套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服務組織普遍存在用地難、貸款難、享受政策扶持難等三大難題。農機服務組織目前融資渠道比較少,經濟基礎薄弱,難以吸引社會資金對其建設投入,導致設施建設、農機投入資金不足。
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早已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是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主導力量,是農村經濟增長的長效動力。在農業生產實踐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中,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已然成為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主要載體,其裝備更新更是帶動了全區農機裝備水平的提升。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是重要且迫切的。
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出臺飛防補貼、機插補貼等作業環節補貼政策,重點提升各產業的機械化水平,充分發揮補貼政策效應。積極統籌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化促進工程項目以及各相關農業項目資金,支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工程建設。資金上要重點扶持先進服務主體,推行農機綜合保險,通過財政、保險、金融等部門的支持,推進農機政策性保險、農機抵押貸款等政策的落實,建立完善農機安全使用保障體系。
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自我運作機制,鼓勵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建立一套能夠實現自我壯大、良性發展的自我管理體制機制,重視服務提供人員積極性的培養,合理激勵,用現代化的管理體系和思路來管理合作社。
完善農業生產和農機化作業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將分散化田地改造成宜機化的農田,并推動建設配套道路,改善農機出行條件,減少農機作業成本。農機具的使用和推廣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補充各環節缺少的農機具,滿足農業生產種植加工等各環節對機械的需求。落實設施農用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用地、農業生產用電等相關政策,支持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完善生產條件。
依托浙江省深化機械強農行動推進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建設一批裝備設施先進、服務鏈條完整、運行管理規范、輻射帶動明顯的區域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因地制宜探索推廣農機裝備“合作社購買、農民租用”模式,鼓勵工商資本、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運營,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向區域化、專業化、“一站式”方向發展,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合理分布、規范經營,充分滿足全區農機作業、維修保養等需求。
對于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體,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時,還要著重打造品牌特色化的服務組織體系,突出各主體的服務特色,促成農機合作社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服務組織在提供托管服務時,要注意結合當地實際和農戶需求,優化全環節服務,細化重點環節服務,對于播種、植保、收獲、加工等人工低效而機械化便捷的農業生產環節,要注重推廣宣傳,注重費用核定,給農戶以真實惠、真便利。
通過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機化信息服務平臺,可以及時統計到整個地區的農機需求和作業狀態,為農機的協調和調度提供信息來源和技術支持,使農機利用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還降低作業成本,提高農機服務者的經濟收益。開發多種有效的APP 或者小程序供農戶使用,能夠方便他們聯系當前能夠提供服務的農機合作社,節省農戶尋求服務的時間,為服務的供求雙方提供便利。
重視農業農機技術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要認真貫徹執行上虞區人才新政,落實高層次人才政策、高校畢業生政策、社會事業人才政策和高技能人才政策,提供各類資助、創業扶持和服務保障等。要積極引導能夠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項目實施和落地,引導人才流向關鍵的管理型或技術型崗位,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農機新技術推廣培訓、農機人才的技能培訓,擴充人才隊伍,增強創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