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輝
(云陽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404500,重慶云陽)
通過營養診斷配方施肥技術對柑橘葉片、果實、土壤進行采樣、檢測、分析,根據樹體營養豐缺狀況,控豐補缺,針對性制定柑橘果園平衡施肥方案,從而節約成本,減少肥料浪費,減輕化肥過量施用對水土造成的污染與生態環境的破壞。2008 年以來,重慶市柑橘營養診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項目在云陽縣連續實施,在雙龍鎮、養鹿鎮等十多個柑橘基地鄉鎮示范實施柑橘營養診斷-配方施肥面積達3 333 hm2,全縣柑橘果園營養診斷配方施肥推廣面積達1 萬hm2。通過營養診斷配方施肥示范與推廣應用,極大改變了廣大果農用肥單一、化肥過量施用等傳統施肥習慣,施肥更科學合理,土壤污染減輕,果園提質增效明顯。
運用營養診斷技術手段,根據果園化肥農藥減量技術措施,結合田間園藝現狀調查,通過有機肥替代化肥、噴施葉面肥、生草栽培,應用捕食螨、粘蟲板、誘殺和樹干涂白等綠色防控技術,實現柑橘果園化肥農藥“兩減兩提”?;视昧浚ǖ?、磷純量計)降低5%以上,化學農藥施用量減少10%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果實品質明顯提高。2018—2020 年,在養鹿鎮、云陽鎮等地建設柑橘果園化肥農藥雙減綜合技術應用示范基地66.7 hm2,推廣面積1 333 hm2?;毓麍@通過增施有機肥、生草栽培、捕食螨、掛粘蟲板、誘殺等雙減技術應用,實現示范果園化肥用量(純氮、磷)減少150 kg/hm2,農藥施用次數6 次/年,減少2 次/年以上。果園化學農藥使用量、化學肥料施用量逐年減少,果園水土流失減輕,土壤結構改善,土壤有機質增加,果實品質提高,示范帶動了大批果園走向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探索“自制(代制)有機肥+配方肥+綠肥”“果-沼-畜+水肥一體化+綠肥”“商品有機肥+配方肥+綠肥”等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模式,利用當地畜禽養殖糞污制造有機肥施用于果樹,配建果-沼-畜水肥一體化設施,將果園周圍養殖場沼液發酵處理和稀釋后施于果樹,合理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在此基礎上果園行間種植光葉紫花苕子等綠肥,以草制草,以草替肥,覆蓋土壤,減少地面裸露,防止水肥流失,培肥地力。同時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應用配方肥,減少化肥施用量。
2018 年云陽縣被列入重慶市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試點縣,實施果樹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實施3 年來,在縣內澎溪河流域和云利路沿線的養鹿鎮、雙龍鎮等鄉鎮柑橘果園示范有機肥替代化肥3 000 hm2,帶動全縣8 667 hm2柑橘果園施用有機肥,共消納和新增有機肥5 萬余t,其中利用本地有機肥資源集中代制有機肥0.8 萬t,沼液1.2 萬t,種植光葉紫花苕子綠肥新增有機肥3.6 萬t。通過項目試點示范,探索建立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組織方式、扶持政策體系和技術模式,集成創新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機肥替代化肥使用長效機制,著力打造一批水果綠色產品基地、特色產品基地,實現“四個促進”目標。一是促進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區單位面積化肥用量比上年減少5%以上,輻射帶動全縣果園化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二是促進有機肥資源利用。項目區單位面積有機肥用量較上年提高20%以上,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5 百分點以上。三是促進產品品質提升。項目區果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標準。四是促進土壤質量提升。項目區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1 百分點以上,土壤酸化問題得到初步改善。
依托重慶市現代農業特色產業技術體系項目,開展云陽晚熟臍橙省力化與生態栽培相關試驗示范。一是開展柑橘果園省力機械推廣示范。通過果園割草機、微耕機等機械運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同時,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通過果園粉枝機、電動枝剪運用,果枝還園,培肥地力,保持了水土。通過山地果園小型機械的使用,果園施肥、灌溉及噴藥等作業效率提高50%,同時減少了肥料、藥品的浪費。二是開展生態栽培集成技術示范。果園行間示范種植白三葉草、黑麥草、紫花苜蓿牧草,改善園區生態環境,遏制惡性雜草生長,探索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利用畜禽糞污自制有機肥,開展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通過以上技術示范推廣,與2015 年全國平均水平比,化肥、農藥分別減少10%以上,柑橘品質和產量也得到較大提升,柑橘增產20%,優質果率提高15 百分點,節約成本開支20%。
通過柑橘營養診斷配方施肥、化肥農藥雙減、有機肥替代化肥、晚熟臍橙省力化與生態栽培等技術的實施和探索,柑橘果園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土流失減輕,果園化學農藥、化學肥料用量逐年遞減,土壤污染減輕,土壤板結得到改善,耕地質量得到提高,果品質量得到提升,云陽縣柑橘產業逐步走上生態栽培、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