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宏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醫院 四川德陽 618307)
在臨床診斷中,心電圖已經成為心臟病的常規檢查方式。大部分人在體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心電圖不正常,就會懷疑自己出現了心臟病。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心電圖異常,心臟病的發生率并不高。因此在進行完心電圖后還需要進行后期檢查,保證診斷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現心電圖不正常的人非常多,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這是非常危險的,總是認為自己會出現心臟病。那么這種想法到底對不對?心電圖異常就是心臟病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心電圖是臨床檢查中比較常見的方式。尤其是在心律失常、心臟病和心肌梗死等方面,其特異性非常高。在具體的檢查中,會出現心跳不齊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當我們吸氣和呼氣的時候,心跳也會隨著呼吸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發現心電圖異常,并不意味著患者有心臟病,我們需要對這種檢查方式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進而保證診斷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如果在心電圖檢查中,發現了不正常情況,其并不意味著人們有心臟病。在日常的生活中,做過心電圖檢查的人非常多,但是如果他們的心電圖不正常,就認為自己患了心臟病,這種想法并不合理,只能說其有患有心臟病的可能。為了保證生命的安全性,如果出現了心慌氣短和心前區悶痛等不適的時候,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心電圖異常并不都是由心臟病所引起的,如果人們在檢查中精神高度緊張或者是壓力較大,也會導致心電圖出現異常。因此心電圖異常,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因素所導致的。
心臟病的發病率并不是非常高,個別人呈現遺傳性心臟病,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心臟病的幾率并不高,但是其對患者的身體影響性也非常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對心臟病進行預防,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心電圖是臨床檢查心臟病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如果發現心電圖不正常,需要加強對此部分內容的重視,對其進行更加深入地檢查。
在對老年人進行心電圖檢查時,醫生一般會加強對ST段改變的關注,主要是因為ST 段的改變意味著有冠心病發生的風險。然而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ST段改變都會出現心臟病,只有當其達到一定標準后,才可以應用ST 段改變情況,對心電圖異常進行分析。在部分特殊條件下,如神經功能出現異常,ST 段也會出現病理性改變,所以其結果并不代表心臟病的發生,所以ST 段單純改變,并不可以作為診斷冠心病的標準。
當持久的ST 段出現病理性改變時會伴隨著心絞痛。當心電圖所展示出的ST 段改變,并不可以將心臟表現更好地通過圖像所展示出來,并且當機器受到干擾的時候,會導致心電圖基線不穩。所以說如果心電圖中的ST 段改變還要結合其他檢查,對患者的心臟病進行有效判斷,預防誤診和漏診等其他情況的出現。
在具體的臨床檢查中如果發現我們的心臟出現幾次早搏,并不需要擔心,其屬于正常現象。但是心臟早搏也不代表著心臟沒有問題,當出現頻繁早搏的時候需要控制每分鐘的早搏數量,如果每小時的早搏數量超過了30 次,就說明我們的心臟可能出現了問題。在對心電圖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時,會發現在運動后,人們會出現早搏,吃飽后也會出現早搏,一些人在出現早搏情況的時候,還會伴隨心絞痛時這屬于病理性的早搏情況。但是當其出現連續早搏后,如超過兩個以上連續的早搏,需要對其病理性進行綜合性分析,完善檢查流程。
當患者有飲酒、濃茶、咖啡和熬夜等習慣時,就會引發早搏,患者最明顯的感受是落空感,或突然出現強有力的心臟搏動沖擊感。少量早搏對身體沒有明顯的影響,如果長期大量的早搏,患者癥狀會十分明顯,而且會出現心臟器質性的改變。正常人的心臟搏動一般每天是8 到10 萬次,若個別人早搏特別多時,早搏會有規律的出現,如1 個正常的心臟搏動后,突然出現早搏,連續規律的出現大于等于3 次,就稱為二聯律。
此外在對不同的早搏情況進行分析時,發現其病理機制是非常復雜的,一般是通過心電圖對其進行顯示,但是如果只通過心電圖對患者的心臟情況進行展示,并不完全,比較片面。因此在對心臟病進行診斷時,為了保證診斷結果的準確性,需要結合其他檢查結果,對其進行綜合性判斷。
總之,在我國醫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要想保證心電圖檢測的準確性,需要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應用這種方式對心臟病進行更有效判斷。但是,心電圖異常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出現了心臟病,還需要進行其他的檢查,從而對心臟病進行更加準確地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