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巍
(無錫太湖學院 會計學院,214000,江蘇無錫)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提出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鄉村創新體系是農業發展中的核心要素,從本質上看,科技創新對農業和農村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決定和提升作用。一方面,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的轉型和升級,在改革深化的基礎上,提升農村建設的質量。另一方面,農業創新體系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通過創新生態系統揭示其內部構成與內在機理,也能更高效地優化我國農業創新體系,從而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內生動力。因此,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就成為了當前形勢下需要探究的熱點問題。
目前,高質量的鄉村振興模式類型較多,有城郊型鄉村振興模式、平原型鄉村振興模式、海島型鄉村振興模式及山區型鄉村振興模式等。這些鄉村振興模式的有效實施,都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的發展和支持。農業科技需要在多元化協同發展的基礎上,保持科學的發展動力,實現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向著科技創新和科技轉化的方向延伸和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需要在農業現代化的視野下,提升農業生產力,促進成果的創新和轉化,實施農業生態環境發展路徑的轉變。同時開發農業新品種,創新新技術,建設新模式,應用新業態,加大農業發展的力度,加大科技保護,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高質量的延伸和發展。不僅如此,農業科技創新還需要結合現實的需要,建立科研中心,利用當地的現有優勢,在農業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基礎上,建設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維持科學的發展動力,向著數字化農業的方向發展。此外,政府需要積極引導,明確方向,建立良好的協同環境及合作平臺,構建產校研協同創新聯盟,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促進和加快成果的轉化,促進創新服務體系的有效發展。
當前鄉村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制度的建設,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一直都處于同步的狀態,只有兩者之間達到協同發展,才可以發掘科技創新的關鍵。從另外一個視角看,為促進制度管理創新體系的發展,鄉村振興需要引入有效的推廣路徑,建立健全合理的建設體制,合理地優化農業基礎重點,找到促進農業制度創新的主要蘊含點,強化制度分析,提升鄉村管理能力,激發進一步創新的活力。各地方鄉村組織需要結合自身現實的需要,分析對應的金融制度、土地制度、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有效創新,因地制宜,簡化辦理流程,探索對應的精益管理模式。在土地管理上需要以試驗區為基礎,優化創新傳統經營,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分析閑置土地的處置制度,挖掘合理培養的新業態。在配套的措施中,需要加強指標建設,加快農業轉型,合理地分析現狀及難題,加大土地資源整合,為鄉村建設增加更多的發展活力與動力。
隨著現代化網絡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為不同的領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需要將本地化和跨區域建設相互整合起來,在雙向建設的基礎上,加快資源整合,保持雙向流動,以此分析社會網絡視角下的區域資源大融合。此外,還需要在農民、農業、農村工作創新的視野下,進一步優化和改善現代化鄉村振興發展的各項資源,保持良好的擴散性。同時,需要有效降低鄉村建設的成本,提高整體的效能,促進信息化創新系統與當前產業資源的有效融合,進一步加快建設和發展[6]。各地方鄉村需要結合自身的現實需要,分析資源的共享問題,建立優質的公共服務中心,提升資源利用率,將村、鄉鎮、縣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電子商務培訓體系,提高培訓的實效性,推動農業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融合,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培育智慧農業、創意農業等新型業態,積極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隨著網絡電商和大數據媒體的迅速發展,各地鄉村組織需要根據當地的需求,通過針對性的技能教育培訓,提升鄉村組織工作人員、農民的知識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建立鄉村大數據中心,在動態化的基礎上,加大監控的力度,優化流程管理,引入先進技術,加快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
從現實的角度看,鄉村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需要農民群眾的支持,這樣才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內需的動力。在市場的基礎上,農民群眾通過政府的培訓,掌握識別、開發、建設創新體系的過程,找到適合自身的商業化發展體系,實現經濟創收增長,最大限度地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在農民群眾共同創新創業的視野下,各地鄉村建立資本產業鏈,發掘合適的創新創業生態路徑,并且以原村民為基礎,建立“返鄉”的政策路線,以不同的鄉村價值為基礎,完成資源、渠道等要素的融合,加大鄉村文化的價值再現,實現社會創新創業的發展。地方政府根據社會創新創業的環境需求,建立入孵項目,保護本地特色的農業電商進一步發展,鼓勵群眾下鄉創業。在政策優惠的基礎上,保持社會群眾主體參與田園綜合體建設,打造和建設“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產業[7]。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既是進一步提高城鎮化質量的內在要求,也是加快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然選擇。城鄉融合發展關鍵在規劃引領。由于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還存在缺陷,城鄉雙向流動通道還未完全打通,城鄉資源交換還不平等,目前城鄉發展一體化還不夠平衡。鄉村振興是鄉村產業、鄉村人才、鄉村文化、鄉村生態和鄉村組織的全面振興,這是補齊鄉村發展短板的關鍵所在。只有在制度創新上解決人才、要素、資源的融合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補齊短板。產業興旺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標志。必須高質量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增強農村“造血”功能和內在動力。因此,必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在現代農業產業創新體系下,加大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推動農業與精深加工業、現代流通業融合,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融合,挖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稟賦優勢,打造一批休閑觀光農業特色村莊和精品線路,推動城鄉互動、產業融合。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進步,科技創新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需要以“三農”工作為基礎,需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建設新時代鄉村生態文明,以科技創新助推鄉村產業興旺,集聚和釋放改革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