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能
(瀘縣玄灘鎮水利農機服務中心,646105,四川瀘州)
糧食安全關乎千家萬戶,保障糧食安全才能維護社會的穩定。根據馬斯洛需求的五個層次理論,每一個低層次需求的實現才能去實現更高的需求,層次最低的是生理需求,包括了衣食住行等方面,其中食物是基礎中的基礎;因此只有保障糧食安全,才能使人有精力去追求更高的需求,去自我實現。基于保護糧食安全,國家提出保護耕地,堅守耕地面積1.2 億hm2(18 億畝)紅線。保護耕地面積僅僅是基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通過不斷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才可以促進增產,國家對此又提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推廣應用新型農機來促進增產。雖然國家有農機推廣政策,但是目前推廣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基層新型農機推廣受限;因此需要找到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推廣中的制約因素,在農業生產中大規模推廣使用新型農機,以促進糧食的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勞動工具的發展推動著人類的進步,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系。農業機械作為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是農業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其應用水平是衡量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新型農機的使用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農機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地產出。以耕種環節為例,新型耕地機械與傳統使用人力或者牛力的犁相比,可以將地犁得更深,更容易使種子發芽扎根,同時加深了耕作層,可以把雜草、作物遺留物等埋入底層,腐爛后形成有機肥,提高耕地的肥沃程度,助力糧食增產。應用新型農機還可以有效擴大耕地面積,以往人力無法開發的荒蕪之地可以轉變為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型農機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傳統的人畜力農業生產相比,機械與信息化作業大大提高了效率。以收割為例,機械收割作業可以代替多人使用鐮刀收割,并且機械同時還完成了脫粒、篩選等作業工序,大大節省了農業生產時間,有利于搶農時,提高糧食生產效率。
傳統的糧食生產是看天吃飯,風調雨順才可以增產,農業生產受天氣狀況影響嚴重,同時自然災害還會嚴重威脅糧食安全。但是現代機械化生產可以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抵御自然災害。例如在連續干旱情況下,使用機械灌溉可以緩解旱情,遭遇暴雨時可以抽水排澇,緩解災情,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目前基于家庭承包責任制的一家一戶經營模式,農業生產的經營規模較小,日常的耕種、灌溉、打農藥、收割的作業量都不會特別大,即使使用機械也是小型機械,大規模、大生產的新型現代化機械少有用武之地,因此無法顯示出成效,新型農機應用率低下。反觀美國的現代農業與中國東北北大倉的農業生產,大面積成片土地集中管理,使用大型機械進行生產,大大地提高了農業的現代化程度和糧食產量。另外,農民受長期小農經濟和傳統思維的影響,再加上目前年齡普遍偏大,受教育水平較低,導致對新技術在增加糧食產量方面的作用和優勢理解不足,對新型的農業生產技術與工具的接受有一個過程,守舊心態較為嚴重,害怕新的技術與工具會對土地及產量造成影響,減少收入,從而影響新型農機的推廣。
目前受限于科技發展水平,新型農機具的開發與實際應用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許多科研機構開發出的農機缺乏實際的應用,尤其是一些機構研究出的新型農機具更多的是用于申請專利與發表論文,技術儲備擁有很多,但是較少投入到農業生產的實際應用中去。即使有些新型農機具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但是受限于目前農機具推廣的現狀,很少有人了解到這些新型農機具,農業生產中大規模使用的仍然很少。
農機的傳統推廣大多依靠當地農機推廣部門進行,多采取引進與試點的方式,寄希望于農民看到實際的效果而使用農機具。這種推廣方式雖然通過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宣傳新型農機具,但是對農機具推廣部門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不利于建立多渠道的農機宣傳方式。目前新型農機的推廣應用已經逐漸趨向于使用信息化、自動化技術手段,因此傳統的宣傳推廣方式已經不再適合新型農機的推廣。
不少基層鄉村使用的農機具還是老式的小型農機具,新型農機在基層推廣緩慢的原因有:一是當地農機推廣部門不能及時引進新型農機,缺乏科學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意識;二是農民對于新型農機存有疑慮,新型農機要想推廣,首先要在實際中發揮作用,讓使用者看到實際效果。農民即使看到了新型農機使用的好處,但是受制于自身文化教育水平,對于新型農機的使用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過程,導致新型農機在基層推廣緩慢。
首先農機推廣部門要增強責任意識,不能等新型農機研發者上門推銷才去了解新型農機,要主動與研發部門進行對接與合作,始終關注研發部門的研發成果并了解實際使用效果,結合本地實際確定是否適合在當地使用,與研發部門形成一種生產、宣傳與使用的長效合作機制。其次在宣傳推廣環節要強化互聯網技術手段的應用,目前是自媒體時代,基本上每個人都擁有手機,并且抖音與快手等自媒體的產生更是為農機的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農機推廣部門要充分意識到自媒體的作用,主動將新型農機推廣的信息以短視頻的形式在自媒體平臺上傳播,提高當地農民的了解程度。
目前農民對新型農機的了解主要來自于當地農機推廣部門的宣傳,因此壓實推廣部門的主體責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農機推廣部門要意識到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正確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自己工作的責任感。其次要采取考核機制,對在新型農機推廣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的人員進行獎勵,提升農機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另外要加強對農機推廣人員的培訓,保證推廣人員對于自己宣傳的新型農機的優勢與使用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宣傳真正落到實處,提高農民的接受程度。
舉辦培訓班,邀請農民來參加培訓不僅能夠提高農民對新型農機的使用技能,而且可以使農民切實感受到新型農機帶來的生產變革,對于整體的推廣具有重大意義。首先,由于新型農機的使用主體是農民,因此要提高農民對新型農機的了解程度與使用技能,當地農機推廣部門要聯合新型農機研發部門帶著新型農機來到田間地頭,以開辦培訓班、現場演示的方式讓農民看到實際的使用效果,增強農民對新型農機的信任感。其次,通過操作演示,邀請農民參與示范操作,研發與推廣人員在旁指導,讓農民切實了解和掌握農機使用操作技術,提高農民的農機使用技能。
國家的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在形勢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只有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才能更好地發展。在中國耕地緊張的情況下,只有在糧食生產中切實提高農業科技應用能力和水平,堅持發展現代化農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以科技來帶動糧食增產,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與產出率,才可以真正做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