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榮
(江油市農業農村局,621700,四川綿陽)
對于農業生產而言,機電提灌站是用于農業灌溉的重要設施,應用十分廣泛。通過對農村機電提灌站的科學布局和有效使用,可以讓提灌站覆蓋區域的農田實現良好灌溉,減輕旱澇對農業收成的影響。
在農業生產中,機電提灌站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丘陵地區,其不僅使諸多丘陵地區的灌溉條件得到了改善,同時也使部分地方人畜飲用水困難的問題得到緩解,并且是抗旱中不可缺少的設施。
機電提灌站是提高農民收入和農業產量必不可少的重要設施。現階段,農業產業結構有所調整,傳統農業正轉變為現代農業。機電提灌站可以為農作物提供灌溉用水,防止因為干旱農作物減產,有效確保農業產量和農民收入。
雖然當前有關各方比較重視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有力促進了其持續發展,但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提灌站建設規劃不合理。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特別是未有效開展地形及水利勘察等,因此施工時常常難以確保建設數據準確。同時,規劃建設參與者并不是專業出身,因為不能全面調查水源,所以在枯水期,機組和水面的實際距離過大,導致不能提水,或是在洪水高發期,設備低于水位線,導致被水浸泡,甚至被水沖毀。
第二,提灌站建設施工隊伍專業水平較低。因為對專業設備及工具的使用方法知之甚少,所以在安裝時易出現問題,甚至產生管道沒有緊密連接的問題,從而為工程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了提灌站建設。
第三,建設施工不夠規范。為了能夠獲取最大利益,承建單位往往隨意更改工程,導致經濟損失。施工過程中,未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嚴重影響提灌站的建設與發展,甚至不能發揮正常的提水作用。
在農村地區,要推動農業灌溉設施發展,必須重視機電提灌站的建設,以解決干旱缺水問題[1]。農業生產實踐表明,機電提灌站是農業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農業抗旱減災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農業發展而言,機電提灌站建設是一大重點,利用江河水資源,有效解決生活用水及農業用水。因此,相關職能部門應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與監督,有力促進機電提灌站建設。
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屬于一項系統性極強的工程,包含較多的技術內容及項目。實際建設過程中,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設計輸變線路、農業灌溉設施、管網建設等。例如,在建設泵房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建在會被水淹的軟基礎、新土層上,并結合具體狀況明確泵房尺寸、高度等,然后根據規范要求對照明、通風、排水等相關設施進行設置,保證結構強度滿足民用建筑規范要求[2]。同時,在修建過程中需要配套建設電氣、管路等相關設施,將孔洞預留好。泵房的地基需要具備良好的承載能力,屋面為現澆,實施隔熱、防水及防滲漏處理。另外,泵房需要選用防盜門和安裝預制花窗。現階段,存在可拆裝的智能集成泵房,具有工期短、成本低、運輸方便、規模化、標準化等優點,可將其作為泵房的一種形式。另外,需要運用專業的測量、施工、設計儀表等相關設備,并組建一支包含行政管理、安全負責、技術監管、排水、建筑、電控、輸變、農業工程技術等專業人員的專業施工隊伍。
現階段,雖然加大了對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的資金投入,但機電提灌站設施卻表現出了萎縮的情況[3]。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在于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體制難以獲取規模化效益,無法契合現代農業的發展,進而使得農民不愿意集資對機電提灌站進行建設,機電提灌站也缺乏科學管理。為改善此情況,需對農業生產經營體制進行有效創新,適度發展規模經營,激發農民參與熱情,大力支持機電提灌站建設,并注重設備管護。
實際建設過程中,財政與項目資金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可激發農民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開展管護工作時,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機電提灌站產權制度,實施職責、人員、經費“三落實”的機電提灌站管護責任制,科學管理、有效使用機電提灌設施,充分發揮其效能。
農村機電提灌站是用于農業灌溉的重要設施,科學建設和有效使用農村機電提灌站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在國家的扶持和重視下,修建了許多機電提灌站,但在實際建設和使用中存在著規劃不合理、利用不充分、功能不完善等情況。對此,需提高對發展機電提灌站的認識,強化提灌站建設的專業性,并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確保機電提灌站作用的良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