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青峰 謝輝鈺 王紅斌
(貴州省赤水市氣象局,貴州 赤水 564700)
赤水市位于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流域中下游,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82.51%,據統計約有4000余個自然瀑布,素有“丹霞之冠”、“竹子之鄉”、“千瀑之市”的美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旅游業是赤水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中康養旅游是重要發展方向,如何挖掘赤水氣象數據資源優勢,在旅游業態中開辟康養旅游的新格局、新優勢,并以此助推赤水康養旅游的發展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赤水市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全域的立體和梯度氣象觀測網絡,但針對康養旅游業發展的特種觀測設施相對不足,如,負氧離子觀測僅有沿赤水河一線的古跡驛站和復興驛站2處,在生物舒適度觀測、空氣成分等旅游氣象特種觀測赤水仍然在起步階段,數據采集應用在為康養旅游業和康養旅游人群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指導服務方面相對不足,氣象服務缺乏針對性的服務模式和決策建議。
赤水具有極好的康養旅游資源,但是潛力發掘不夠充分,本文在基礎數據收集、分析、應用、決策、服務等方面構建出良好的大數據生態環境,以康養為重點,整合各方資源,做好氣象大數據的應用拓展和支撐,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康養旅游氣象服務模式。
赤水市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全域的立體和梯度氣象觀測網絡,但針對康養旅游業發展的特種觀測設施相對不足,赤水市氣象部門利用氣象部門現有監測設備或與旅游業態合作,在赤水市各大康養旅游業態和重點旅游景區部分安裝有5要素或2要素自動氣象站,可實時收集溫度、雨量等數據,作為氣象部門康養旅游氣象服務的數據基礎,但是數據的完整性、覆蓋面都不夠完善,缺乏運行維持經費和管理措施,對于康養旅游氣象服務的開展有一定不利影響,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赤水市康養旅游氣象自動站點分布表
赤水市每年冬季(12月—次年2月)是旅游淡季,全部區域氣候偏涼,人體舒適度較低,不適宜開展康養旅游活動,游客數量減少,這個時期游客對氣溫、風力等氣象數據更加關注。3—4月,氣溫逐步升高,空氣濕度適宜,紫外線強度較弱,人體舒適度逐漸達到最舒適狀態,比較適宜健康養生,到赤水市旅游的游客數量逐漸增多,平穩的氣候條件下人們更關心的是晴雨預報情況。5—11月,赤水市天鵝堡等康養旅游景區人體舒適度維持在最舒適狀態,赤水康養旅游業態迎來了最為繁忙的時節,避暑養生的游客量隨著溫度升高逐漸增多,但這個季節的大風、暴雨以及晴天過強的紫外線照射對游客的康養旅游體驗有著重要的影響[1],因此此時的氣象部門服務重點需要關注災害性天氣的情況,開展更加全面和有特殊針對性的氣象服務,保證康養旅游的最佳體驗。
不同時期,氣候條件差異大,來赤水旅游的游客對于氣象服務也有著不同的需求,赤水市康養旅游氣象服務建立了根據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節日的氣候特點采取不同服務的動態服務模式,讓游客感受到更好的氣象服務體驗,更加愿意在赤水進行康養旅游活動。通過“赤水市氣象”微信公眾號以及“氣象醫學”微信小程序進行氣象服務,發布康養旅游氣象信息,同時推送手機短信、制作專題服務材料。在大量游客來臨的節假日,開展上下游聯動會商,發布臨近城市天氣預報,為游客選擇下一步出行計劃做好參考。并且通過各種發布渠道,讓游客和康養旅游業態可以方便的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到最新的康養旅游氣象信息。
1.2.1 人體舒適度預報和疾病預防
赤水市康養旅游氣象服務模式還充分結合了康養適游指數,根據康養旅游者需求提供精細化、有針對性甚至是定制式的服務產品,將赤水各旅游景區的各種康養氣象預報因子,如人體舒適度、負氧離子、空氣污染等數據結合旅游景區的人流密度、景區監控等實時數據綜合分析評估,形成專題服務材料,直通式發布,并通過康養旅游點電子顯示屏、新媒體、電視等方式開展宣傳[2]。
“氣象醫學”小程序人體舒適度模塊通過實時氣象數據和天氣預報,展示當前人體舒適度等級以及計算一周人體舒適度等級預報。
預防疾病模塊通過氣象條件與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的聯系,做出當前氣象條件下3類疾病風險等級。
1.2.2 天氣預報和氣象實況
“赤水市氣象”微信公眾號天氣預報模塊提供24h詳細天氣預報和近7d天氣預報數據,為游客出行作參考。
氣象實況模塊提供赤水國家氣象觀測站氣溫、雨量、風向、風速、濕度、能見度等實時氣象數據,作為康養旅游服務的補充參考。
1.2.3 康養旅游與氣象災害
為有效防御惡劣天氣給景區游客生命財產帶來的威脅,實現從常規區域性氣象災害預警到針對景區精細化預警的轉變[4]。“赤水市氣象”微信公眾號有預警推送功能,并結合雷達回波、區域雨量圖模塊提供氣象災害預警提醒和查看功能,提醒景區和游客關注強對流天氣,做好雷電等惡劣天氣的防護措施。
本研究的康養旅游服務模式,氣象部門全年以康養旅游指數為常規服務重點,常態化提供人體舒適度、疾病風險指數、空氣質量指數、常規天氣預報等服務數據,并依據不同時期的氣候特征,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康養旅游氣象服務,其中每年12月—次年2月,以常規預報為主,疾病指數預報為特色,突出預報低溫、風速等氣象指標;3—4月以常規預報為主,突出預報氣溫、風速;5—11月是赤水市的旅游旺季,康養旅游活動最多,同時也是赤水市天氣多變的時期,天氣現象往往瞬息萬變,令人猝不及防[5],此時赤水氣象部門重點關注常規預報和災害天氣預報預警,著重突出風力,強對流天氣,并以人體舒適度指數預報為特色。針對國家法定節假日,赤水市氣象部門會及時開展多部門會商,提前發布節假日期間天氣預報,為游客提供出行參考[6]。同時,赤水市氣象部門還積極加強與康養旅游業態的合作,開展綜合康養指數動態評價,依托“天然氧吧”品牌,擴大康養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為赤水康養旅游打造典型示范,發展高端休閑度假旅游康養新業態做好數據支撐。具體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赤水市康養旅游氣象服務模式表
在該模式的基礎上,氣象部門可以繼續完善觀測數據,根據赤水獨特山地氣候環境,形成結合歷史、實況、區域對比分析的報告,針對赤水市天島湖、天鵝堡等山地休閑度假主陣地的康養旅游氣候資源評估,并建立相關服務策略,做好不同康養適游時期特色康養旅游資源開發和宣傳,如7—8月針對康養旅游業態海拔高、氣溫低的特點開展康養避暑游等活動,擴大康養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旅游休閑康體養生產業發展。
赤水市氣象部門通過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服務方式,建立了“數據+資源評估+指數預報服務+針對性宣傳”為一體的康養旅游氣象服務模式,該模式以康養旅游指數為常規服務重點,常態化提供人體舒適度、疾病風險指數、空氣質量指數、常規天氣預報等服務數據,并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做出有針對性的季節康養氣象服務創新康養適游指數,根據康養旅游者需求提供精細化、有針對性甚至是定制式的服務產品,切實推動了赤水市特色康養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