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
(重慶市巫山縣泰昌初級中學,重慶 巫山 404700)
課外閱讀作為輔助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雖然是必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并沒有硬性的教學指標要求和考核措施,占據的教師精力與課堂時間要少于課內閱讀教學。然而,課外閱讀的開展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策略來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才能促使學生抓住課外閱讀的機會,主動閱讀,用心閱讀,提高其閱讀效率,優化閱讀效果,充分發揮其價值。
課外閱讀的范疇十分廣泛,而選擇課外閱讀材料除了給予學生們適度的自由外,教師的推薦和指導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外閱讀真正的輔助學生學習,而避免其僅成為學生娛樂、放松的手段[1]。教師推薦閱讀材料可以從幾個方面,其一是與教材相關的材料,有的可以是同一個作者的作品,比如在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歐洲雜技》或者《倫敦雜技》等,從多篇文章中來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語言魅力。有的是同一本書中的作品拓展,比如教材中有一篇張中行寫的《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學習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這篇文章的出處《談文論語集》的其他文章。還有的是對文章相關內容的拓展,比如《智取生辰綱》是節選自《水滸傳》的文章,其在《水滸傳》前、后銜接的內容對文章有補充作用,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此外,還可以將教材中作者的簡介、經歷以及作品背景等作為課外閱讀材料。合理的選擇閱讀材料,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有利于課內教學工作的開展,幫助學生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教材內容,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課外閱讀是一項需要學生長期堅持去做才能看到效果的活動,但是很多學生都是半途而廢,他們缺少自我約束力和閱讀的熱情。對此,教師可以組織閱讀興趣小組,每一小組成員通過協商決定在同一段時間內閱讀哪些課外資料,然后讓他們交流閱讀心得。一方面,小組是一個團隊,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約束、督促、帶動,激發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成員間的相互交流可以促使他們積極的思考,拓展其思路,加深學生對材料的理解[2]。同時,交流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加深同學間的友誼,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可見,興趣小組的成立有利于學生長期的堅持課外閱讀,逐漸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有促進作用。
課外閱讀材料的題材、內容、篇幅以及對學生語文學習的價值都是不同的,因此閱讀時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以用最快的效率來挖掘其最大的價值。比如,一些經典的文章我們要指導學生“精讀”,因為這類文章中的很多細節都是有代表性的,可以作為教學素材,因此一般我們要求學生要熟悉這類文章的內容,做好筆記,摘抄美句,學習美詞,并在能夠激發思考或者靈感的地方做好標注,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請教教師[3]。對于一些通俗的材料,學生們“略讀”就可以了,這部分文章多是一些補充課內閱讀的素材,花費大量時間精細閱讀的意義不大,粗略的了解大概意思就可以了。還有一些報紙、雜志等,里面的很多信息對學生學習沒有太大作用,需要采取“跳讀”的方法,找準關鍵詞來了解大概內容,如果是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再加深閱讀。
生活是學生靈感的來源,課外閱讀素材也多來自于作者的生活經歷,而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和作者內心交流的過程,當學生理解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就如同他人也理解了自己的情感一樣,也就是情感共鳴,這種感受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以加強閱讀效果。比如,教師布置學生閱讀《西游記》這本經典著作,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來談談閱讀的體驗,有的學生羨慕孫悟空的本事,閱讀后希望能通過努力提升自己,成為有擔當的人;有的學生認為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但是遇事樂觀,這是一種難得的品質,當我們遇到生活困難,也應當學習這種樂觀精神等等。
語文教材的篇幅、內容都是有限的,僅依靠課內閱讀教學,無法充分鍛煉學生閱讀水平。新課標下要求下,閱讀教學需要突破教材的束縛,積極的借助課外閱讀來補充課內閱讀的不足,開拓學生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知識和思想。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適宜的教材、組織興趣小組、豐富閱讀方法、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及作用,增強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