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重慶市江津區五舉小學校,重慶 江津 402260)
受教育改革以及高效課堂教育理念的影響,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已成為諸多學科教師所采用的重點教學因素。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與學生文學素養、綜合發展以及個人品行養成等方面均有密切關系。因此,引入核心素養開展教學能充分提升教學效率[1],并使學生高效率掌握語文知識。目前,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諸多教師教學重點內容之一。
當前,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在各學科教學工作中均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具有提升課堂學效率的重要作用。然而在以往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課堂講解形式與工作,而忽略學生接受能力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從而導致課堂氛圍低沉,教學工作效果不明顯。而在引入核心素養進行創新后,學生能在語文教學中接觸到更多與自身興趣相符的知識,從而自發參與到教學工作中。當學生參與度顯著提升后,學生會集中精力接受語文知識,其學習效率與效果也會得到改善,由此可見,引入核心素養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意義重大。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愈加注重在教學工作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現代化社會中,語文能力在各方面均至關重要,然而原有教學工作中極易忽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造成較大影響。在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后,原有教學工作整體將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其教學內容也更加豐富。同時,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具有較強實用性,能充分提升小學生的整體參與度。久而久之,學生整體語文水平會進一步提升,而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元化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
良好細心的觀察能力是提升學生語文寫作能力重要基礎前提,也是核心素養教學的重要內容[2]。當前,諸多小學生缺乏良好觀察能力,難以從日常生活中體會細節中的感情,導致文章平鋪直敘,缺少內涵。因此,教師可帶領學生離開教室,到真實環境中體會真情實感。例如學習“寫觀察日記”時,教師可以“觀察傳統節日”為題,讓學生在課下利用各種資源了解我國各種節日習俗,并在第二天上課時與大家進行交流,教師在一旁進行聆聽補充。在保障學生安全以及得到學校與家長許可下,在春節假期時組織學生去當地市場或集市等地觀察其春節特色以及人物行為。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市場或集市中各種人物形象、肢體語言細節以及文化特色,從而通過人物表情與肢體語言體會民眾對春節的期待與喜愛之情。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時常進行觀察,尤其引導學生從細節中觀察,如在盛夏時,許多小蟲子會在太陽落山的黑夜里飛向路燈等。此類細節比比皆是,當學生具有此類觀察力后,會有側重的將相關細節寫在文章中,從而引起讀者情感共鳴,提升文章情感內涵。久而久之,學生整體寫作能力也將顯著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中重要組成部分[3],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時,應注重培養以演講培養學生發言能力,從而逐步構建高效課堂。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一文時,教師可先利用互聯網等教育資源為學生選擇部分真實紀錄片,讓學生了解我國從近代受盡恥辱到逐漸建立新中國的歷史背景以及重要事件,使其初步形成對國家建立的了解。之后,再為其播放“開國大典”歷史紀錄片,結合第一代中國領導人講話以及民眾神態讓學生充分體會新中國建立后民眾的喜悅與自豪。在完成播放工作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一場主題為“我的國,我的家”的主題演講活動,學生可自行書寫演講稿,也可在網絡上借鑒優質稿件,并結合音樂伴奏進行演講活動。最后,由教師與全體學生對演講進行打分,從中選出演講標兵。在此過程中,學生口語能力會進一步提升。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核心素養作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教學因素,其在各學科教學工作中意義顯著,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同樣如此。因此,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基礎背景,采取各種合理措施實施高效教學,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通過語文教學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并增強語文素養,為后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