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亮 陳柳 林孌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象圣中學,廣東 廣州 511400)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生產力的競爭,而是漸漸地轉移到更深層次的人才領域競爭當中,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教學理念的更新都成為了各個國家所關注的重點。但是需要我們思考的一點是,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品德永遠比知識和能力更加重要。德育是當前所有學校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教學內容。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開展過程中,因為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所以德育教育應該處于重點的教育階段,同時也應該將德育滲透到每一學科的教學當中,既體現德育教育的全面性,同時也能夠體現德育對學生成長的全面性。
德育教育有著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意義上的德育教育是比較廣泛的,存在于家庭之中生活之中。而狹義上的德育教育,則僅僅存在于學校之中,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對于狹義上的德育教育來說,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也不僅僅局限在德育教育學科之上,在更多的時候,德育教育存在于各個學科之中。要想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體現德育教育的全面性,教師們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以自身為基礎積極地挖掘德育教育內容,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相融合,做好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的統一性,也完善德育教育的措施,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
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德育教育在學科中的體現,同時還要將德育教育積極地與自身的教學相結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才能夠有效地開展德育。之后教師需要積極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方法,通過網絡學習或者與其他教師進行合作交流,更好地在學科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同時也提高德育教育開展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最后教師需要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做好備課內容,讓德育教育的開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一定的量化標準,并且更加系統、有序地開展德育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以教師的教學為基礎,對德育教學的開展做好鋪墊。
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只有積極地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相融合,才能夠更好地在學科教育中體現德育教育,做好德育教育的滲透。這個時候教師們所重視的不單單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個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和體系。我們要清楚的是德育教育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這就導致了德育教育僅僅是流于表面,形式化的現象較為嚴重。為了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發揮德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教師應積極將德育內容融入學科教育的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做到德育的全面性、滲透性。
對于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來說,學科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真實案例等更加直觀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學或者是德育教育的延伸。或者是根據教學內容開展情景教學的方式來體現德育教育,在這其中教師可以以中華的傳統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民族的偉大復興等為主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此來體現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的全面性和滲透性。
要想德育教育工作有更好的效果,教師就不應該將德育教育的內容局限在課堂教學之上。要積極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并在學生的生活中滲透德育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踐行德育教育,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除此之外,德育教育的開展沒有明確的標準,生活實踐是檢驗學生是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目標,在學生的生活中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指導生活實踐,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以學生為主體就需要教師積極地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還能夠樹立教師在學生當中的威信。教師要以情感為德育教育的基礎,對學生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思想,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正確的三觀。之后教師需要以自身為基礎在教學和生活的過程中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德育教育體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之中,做好德育教育的滲透。最后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一個合理的監督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時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標準,并以教師和學生家長的監督為重要輔助,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初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以自身為基礎轉變教學理念和創新教學方式。以教學為輔助積極地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知識。以學生為教學開展的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將這三點進行有機結合,更全面地開展德育教育,也更好地發揮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