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滿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鄭家河沿鎮談莊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通過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將道德教育以自然無聲的效果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從認真研究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發現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工作,都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品德,所以,并不是我們要不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滲透的問題,而是如何滲透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好扎實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激勵他們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把他們培養成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很長一段時間,小學語文教師只是從應試的角度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品格價值觀的教育,這樣給學生今后的發展埋下了隱患,也有可能給社會培養更多不健康的難以適應社會的公民。所以,從小重視道德教育,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的思想品質,這些都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重點研究,并且深入貫徹在教學中。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學習一篇文章就要了解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此時,道德教育的滲透可以自然地進行。如果教師不加以引導,學生很難透過表面的支持,去挖掘內在的深刻含義,也很難通過豐富的課文創作背景知識去了解作者的意圖,所以,教師為了讓學生真正從思想認識上抓住問題的核心,需要在文章的創作背景方面給予一定的補充。例如關于愛國主義的教育是小學語文課文中頻繁出現的主題。在學習這樣的文章時,學生一般可以通過語言文字認識到文章與愛國有關,但是具體到如何愛國,怎樣才是愛國的這些問題,他們并不清楚。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地進行比較分析、耐心引導,讓小學生可以從情感上、行動上、思想上形成相互影響的循環,讓他們認識到愛國主義所包含的豐富含義,也讓小學生自我覺察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讓他們注意識別生活中關于愛國主義的現象,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境界。
教材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依據,要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等,落實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創新適合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形式。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教學材料。因此,我們將小學語文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質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結合了教材上豐富的圖畫文字的內容,讓小學生聯系現實生活中相應的道德現象,去啟發他們對遇到的問題的認識和思考。教材上有很多文章主題,結合了不同的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所以,雖然看起來有些文章歷史背景相對比較遙遠,但是只要教師認真挖掘,就一定能夠找到與現實生活中學生所非常熟悉的事物之間的關系。更何況歷史久遠本來就是一種財富,歷史可以給我們很多經驗和教訓,讓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這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認識情感和行為的塑造來說,都會起到一定的啟發教育作用。
教師說的再多不如具體的行動,學生也更為看重教師如何做。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傳授上,更體現在言傳身教上。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有的教師教育學生言行不一。一方面教育學生要講衛生、愛整潔,而自己在課堂上卻穿戴不整齊;一方面告訴學生要尊敬師長關愛幼小,但是自己卻出口傷人,經常給學生身體和心靈造成傷害;一方面讓學生文明用語,而自己卻經常出口成臟。這樣的教師其言行不一的種種表現,不僅違反了師德師范的準則,而且會給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帶去極為嚴重的惡劣影響。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和德育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情操,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學風、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和意志品質,全方位提高孩子們的德育素質。要時刻警醒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一舉一動,要做到心理健康,內心平和才不會動不動就大動肝火。所以,要做一名稱職的小學語文教師,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行為,塑造良好的品質形象是最為基本的,通過言傳身教,給學生帶去更加有效的教育影響。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通過觀察和模仿的方式來塑造自己的品質和形象,如果教師得到學生的愛戴,那么學生就會將教師作為自己的榜樣,去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如果教師言行一致、品德高尚,那么,學生自然也能表現出這樣的一些積極品質。相反,如果教師虛偽奸詐,唯利是圖,那么,學生很有可能也會變得如此。所以,筆者也認為,作為教育管理者,一定要對師德問題進行持續性的評估監管,要對師德問題持之以恒的關注,并且強調下去,用師德去衡量一個教師作為教師的基本資格,避免缺乏師德的教師給學生造成不可逆轉的消極影響。
總之,要重視對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塑造和品德塑造的工作,小學語文教師要持之以恒地將自身品德的塑造作為重要的基礎工作,用言傳身教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道德教育氛圍,通過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與小學生目前認知情感等發展的特點和整個社會大環境綜合的相互作用,給小學生的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提高道德教育的滲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