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琳
(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鎮中心學校,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2103)
音樂教學中的活動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小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對認知活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老師激發學生的文化素養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樣才能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激發學生的文化素養呢?接下來我就根據我平時教學淺談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做法和體會。
首先,在音樂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發現和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只要學生有了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就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了,教師要善于掌握良好的教育契機,有效地將文化素養和音樂知識結合起來穿插在音樂教學中。音樂課要上得熱鬧,不能死板。老師要鼓勵學孩子們放松心情,隨著音樂動起來,多為孩子們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把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激發出來,大膽發揮想象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我們明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了。
其次,就是教師利用欣賞課經常領小學生們欣賞優美動聽的音樂作品,通過作品的聲音、畫面、內容、感情色彩等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再讓學生根據自己所聽和所想的編一段有趣兒的小故事并將故事分享給同學們聽,激發大家的想象力,還可以讓小學生模仿音樂作品里的聲音、動作等,這樣能讓課堂動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學得開心也學得扎實。課余時間讓小學生們背誦一些喜歡的好的音樂作品歌詞,說一說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從歌曲中收獲了什么,收到怎樣的教育,也可以自己寫一些簡單的歌詞,老師幫孩子們把歌詞填上優美的旋律,再慢慢培養孩子試著為自己寫的歌詞譜曲,鼓勵學生自己寫簡單歌詞并能準確表達真實的情感就可以了,這樣做能慢慢地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只要這樣地堅持下去有利于他們的音樂水平地提高。老師定期地帶著學生欣賞一些音樂作品,這些欣賞作品要有計劃有教育目的的選擇,欣賞以后叫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討論,激發了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雖然是簡單的作詞作曲以及欣賞討論等活動,都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們積極動腦筋思考好習慣,這樣慢慢地就能讓孩子們的文化素養和認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老師的引導下還要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多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在音樂作品的欣賞過程中通過對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較,有利于他們辨別好壞和是非。因為每個人大腦發育情況不同,所以學生的思維能力會有差異,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會不同。小孩兒大腦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可以經過后天的努力學習和訓練會慢慢地提高的。老師定期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樂感,而且會有益于記憶能力和思維發展。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學習欣賞課的積極性,在學習和欣賞過程中逐步提高創造和想象力。
小學生剛學習音樂的最初意識來源于兒歌,兒歌簡單易學通俗易懂,小孩兒都喜歡學。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慢慢會用豐富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想象力也越來越豐富,選擇學習的歌曲不再是簡單的小兒歌了,而是聽自己愛聽的歌,唱自己喜歡聽的歌。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努力積極地為小學生創設很好的音樂教學環境,培養良好的音樂思維習慣,抓住這個教學好時機加強輔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鼓勵小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積累創作素材,善于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語言或者舞蹈動作或者歌詞表達出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在音樂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小學生學習音樂以及提高音樂水平的規律,在學習中讓學生養成很好的音樂欣賞習慣,慢慢地養成辨別是非的能力。在平時的音樂教學和大量音樂作品欣賞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審美教育效果,體現文化素養,上課前充分設計好教學環節,備好課為孩子在音樂課上能積極地大膽的自我展示營造氛圍,強化小學生的審美意識。音樂和其他科目相比,音樂課很受學生的喜歡的,孩子們天真活潑的性格在音樂課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也能在音樂課上將自己聽到的歌曲通過動作、語言、表情表現出來,體現了音樂帶給孩子們美感和享受。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讓孩子們認知不同事物發展的規律。教師讓學生觀察生活,能夠把生活中所見記錄下來,把感想用語言表達出來。在與大自然反復而密切地接觸中收獲到一些美感,大自然美好的事物讓學生心理產生美感,心情好就形成了想要唱歌的沖動了。組織音樂活動不但為發展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地幫助,還為音樂教學有效實施審美教育,提高人文素養提供了幫助。
總之,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和人文素養相輔相成的,小學生音樂教學有效地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讓孩子在學習中樹立自信心,在音樂活動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在欣賞優美的作品時也學會辨別美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