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
(盤錦市興隆臺區鼎翔學校,遼寧 盤錦 124106)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藝術欣賞是初中美育的主要內容。藝術欣賞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活動,是初中生審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審美能力是指欣賞、感受、探索和創造美的能力。美術課是一門美術課,也與美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審美標準會隨著社會的影響而變化。在藝術審美方面,有必要在藝術上陶冶學生,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審美觀。在美術教學中,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在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人格塑造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學習逐步引導學生學會領悟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藝術欣賞課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眾所周知,美術教學是在我國藝術教學領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美術教學”的表面意思我們可以得出,教學在開展過程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和審美情緒的培養,讓學生的情操得到有效的提升。依據相關的實驗可以得出,對初中生開展美術教育有利于促進人體右半腦的發展,從而能夠使得學生的智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并且初中美術教育在開展的過程中融入思想教育也有利于使得學生在尋找美和發現美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三觀。除此之外,在初中課堂上開展美術教育也需要提高對學生內心品德和性格塑造的重視程度。經過反復的研究發現,我國初中美術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初中美術課堂的靈活度較高,所以教師在開展的過程中往往不受傳統課本內容和教學深度的限制。教師也會選擇一些課本以外的美術教學內容來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美術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除了引領學生對一些美術作品進行欣賞之外,教師還會對其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內涵賞析。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美術圖片作者的繪圖方法,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的美術分析專業能力提高;視覺感知指的是初中美術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視覺感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通過視覺感知來讓學生對作品的內涵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從而使得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
美術課是大學里非常重要的課程,美可以說是對人類的自然追求人生的美是人生的美,藝術的審美能力需要通過學習更專業的審美角度來分析,如事件的獨特特征、形式和意義。審美力越強,對藝術的看法就越強烈。在大學美術鑒賞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認識和審美愉悅,沒有藝術發展,學生就不是審美,如何在繪畫過程中有良好的表現?因此,藝術教學應該從了解美開始當學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對美的認識時,他們也可以表達他們畫畫時所理解的美教師再一次以古典藝術作品為教學案例,與學生一起學習審美情趣和體驗。例如,古典繪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始于繪畫的語境和歷史,這也有助于學生觀察事物,評估事物超越表面,明確事物與美的聯系,分析形式和意義,體驗專業的審美評價。從長遠來看,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美感傳遞給別人,從而提升自己的內涵。。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技能和能力在藝術欣賞課中,學生可以自覺加強溝通與合作,以發揮互補作用,提高課堂效率。例如,作為我們展覽教學的一部分,作者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主題,每個小組成員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繪畫風格,然后團隊成員共同完成繪畫。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不知道如何使用繪畫工具,如何表達自己對美的內心想法,以及如何與其他學生有效溝通。遇到問題很正常,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小組溝通討論得到有效解決。比如,一個學生想畫一棵松樹來表現簡單而安靜的心情,但是他的小組中的另一個人想添加一些生動的場景。經過交流,小組決定畫這樣一幅畫:清晨,群山郁郁蔥蔥,陽光透過層層樹葉,在地面上形成斑駁的陰影;懸崖陡峭,半山腰有一棵松樹斜著,懸崖頂上有一座寺廟;“咚,咚,咚”寺廟門口的門鈴響了三聲,寺廟里的和尚們忙著洗澡、穿衣、起床、打掃庭院。這樣的畫面,以其動靜結合,意境悠遠,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要求,又加強了他們的交流,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加強學生的交流,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藝術欣賞課堂的效率。
美術課程是中學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美術欣賞課是美術教育的核心環節,美術作為人類主觀的精神實踐活動,是包含著人類對生活的體驗和高尚情感的升華和再創作。積極性的調動必須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要先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借助創設情境的方法活躍氣氛。比如,在欣賞《春天的暢想》時,課前先準備一些關于春天的視頻、圖片及文學作品,課堂上進行展示,提高興趣。教學時適當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音樂,在音樂渲染的環境下進行作品講解。通過此種方式調動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當中。從而升華學生的美術認知,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例如:在研究“我為校園增添色彩”時,可以開展“裝點美麗校園”活動,讓學生通過繪畫自己心中的美麗校園一景,或制作手工藝品等方式裝點校園生活。通過開展這種校園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審美能力。因此,要你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營造輕松的環境,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從而在美術欣賞中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欣賞課要充分展現這種理念,讓學生明白藝術不是高不可攀的。比如,作者在課堂上給學生看了莫奈的“睡蓮”系列。睡蓮是莫奈最喜歡的植物之一。他花了很多年種睡蓮,觀察睡蓮,用畫筆畫睡蓮。莫奈74歲開始寫“睡蓮”,86歲去世。莫奈寫“睡蓮”時,視力不好,但一直堅持畫畫,頑強地與病魔抗爭。他擅長從不同的角度畫同一個場景。不管刮風下雨,他一直在靜靜地觀察睡蓮,感受光影的變化。在他的畫筆下,晴天是“采蓮葉,在陽光下映紅花”;雨天是“黃昏獨立,聽雨”;白天則是“水明蓮花開”;晚上是“明月清風,睡蓮”。莫奈的睡蓮和他的人一樣,淡定從容,總是靜靜地仰望天空,無憂無慮。他寫的睡蓮從容淡定,像一首恬靜的詩。莫奈的繪畫從來沒有主題,正如他所說:“重要的不是主題,而是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作者欣賞“睡蓮”,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個項目,學習如何使用莫奈方法觀察項目中的時間、時間和角度變化,然后使用相機保存。因此,藝術欣賞不能局限于課堂,生活是發現美的最好地方仔細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課堂藝術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豐富了他們的藝術知識。
由于藝術課程是固定的,涵蓋廣泛的科目,如果只在課堂上授課,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課后培訓是課外時間積累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后理論知識補充了學習結構。課后實踐創造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特的美學。雖然中等教育第一階段的藝術知識有限,但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課后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們所學到的東西,而學生則將其知識傳授給教師,從而使教師能夠全面了解這一點在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加深對美術的認識。這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很有幫助,會給學生帶來“美好”的世界。
總之,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養,不斷探索和改進美術課的教學方法,利用各種資源和手段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