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建
(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河南 南陽 473034)
中等職業教育是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連的就業教育,是為現代社會培養既擁有專業技能又擁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中職學校和其他在這個階段以積累理論知識為主的普通高校是不一樣的。所以,中職學校在招生和人才培養上面都需要不一樣的要求,應該與企業崗位要求相結合,形成招生、培養與就業完整的聯動機制,滿足社會對初、中級專門技術人才的需求。
從普通高校擴招以來,中職學校的生源下滑更加嚴重。選擇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成績偏中下,要么是考不上好的高中,要么是不想念書,要么是實在考不上普通高校的學生,被迫選擇了中職院校,在學校里面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期。高校擴招后,有經濟條件的家庭,都會讓學生努力獲得普通高等教育的機會,不會考慮中職學校,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想繼續學校教育的,都是成績偏中下等的學生,要么就直接外出打工不再學習。所以,近年來中職學校招生難度很大,不僅成績差,而且數量少。
在最開始的時候,中職學校是非常受歡迎的,在很多人的觀念里,甚至比普通高校有用多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各種原因,人們的觀念開始發生變化。認為中職學校是被好學校拋棄的差等生的聚集地,認為學校的風氣不好,學生根本學不到有用的東西。上中職學校,在父母的眼里甚至學生自己的眼里,就是去玩的,也根本不在乎能不能學到東西。
說起父母和學生對中職學校印象不好的原因,事實上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學校教學成果不理想。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年齡,大都還未成年,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而學校卻缺少對學生的相關教育,和完善管理。在這樣松散的幾率之下,缺少自控能力的學生,很少有能認真學習的,教育成果自然不理想。家長看不到學習成果,學生學不到真正的技能,自然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招生情況越來越嚴峻。
中職學校,本來是為國家培養擁有專門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的地方,除了在教育內容的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以外,其他的更應該擁有和普通高校同樣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中職學校有公立和私立,除了人們開始在觀念上開始將中職學校邊緣化雞肋化,學校的管理者們也有很大的疏忽責任。大部分的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放縱,對學生的行為規范管理松散。在需要外界幫助自律的年紀,如果缺少相應的約束和要求,自然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
對于需要實踐性更多的中職學校來說,理論知識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應該是專門專業技能的學習。所以,大部分中職院校對于學生文化素質的教育顯得過分疏忽,象征性開了一部分課程,教師不重視的教,學生不認真學,甚至有開卷考試的,認為這不重要,以后也用不到。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文化素質教育,除了能夠幫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的積累以外,也是完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過程,讓學生不光學會專業技能,更要擁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思想品德。
中學學校培養的就是擁有實際上手能力的技術性人才,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大量的實踐活動,才能保證學生從學校畢業后能夠順利和工作崗位完成對接。但是,實際上大部分中職學校的學生是很難擁有大量實踐機會的,要么是校方和企業對接得不夠成功深入,要么就是學校附近范圍根本沒有可以對接的企業。
目前中職院校畢業生,能夠在校方對接企業下成功上崗并且長期工作下去的學生非常少。要么是學生適應不了工作主動辭職,并且轉行,要么是企業方對學生不滿意,到了試用期就將學生辭退。這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要么學藝不精,要么就是因為所學技能和崗位需求差異過大,很難堅持。
并不是每一所中職學校所開設的課目都能在附近找到能夠對接的企業,很多學校所對接的企業是在外地的。這就導致了,學校和企業很難做到深入對接,學生和企業崗位很難達到融合,在教學上很難進行針對性教學,也很難擁有頻繁的實踐機會。最后導致學校對企業狀況不夠了解,企業對學生也不夠了解,磨合起來很困難,加上離家太遠,留存率就會很低。
現在很多中職學校根本就不重視學生,學生畢業后,就和對接企業走個簡單的過場,以把學生交出去為目標。認為學生只要步出校門,學校就完成了任務,至于學生在對接企業里面能不能得到好的待遇,學生學習的東西能不能接下對接的工作,完全采用放任的態度。企業單位由于和學校的對接關系,接收送過來的學習,但并不重視,給的待遇差,如果學生待不下就只能辭職。校方和對接企業走過場的態度,學生的就業成果自然不理想,自然越來越少的學生愿意就讀中職學校。
中職學校校方應該考慮到學校屬性,和教學內容的獨特性,應該首先考慮和當地相關企業進行對接,并且加強和企業的深入溝通和融合,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大量的實踐機會,學生學業完成之后,能夠快速適應企業崗位,得到工作歸屬感,保證學生享受到該有的工作待遇,保證學生真正的就業保障,而不是就走個過場,完成任務。只有讓家長和學生,看到學生切實的就業保障和良好的工作待遇,才能吸引更多想要學習專業技能的學生來校就讀。
適當調整中職學校學生的課程設置,在注重實踐的專業技術重點之外,加強文化素質的教育。過硬的專業技術需要,但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優秀的文化素質修養,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同樣非常重要。所以,中職學校想要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來吸引更多更好地生源,文化素質的教育必須要重視起來,不能再可有可無。
中職學校的根本就在與專業技術的教授,讓學生切實學習到專業技能,能夠迅速上手工作,才是真正能夠立足的競爭力。所以,中職學校教師團隊的建設非常重要,需要培養出一批高質量的經營職業技能教師。這個可以引進人才,也可以尋求當地政府幫助。只有一批高質量,擁有過關專業技能的,善于執教的精英教師團隊,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完成教學目標。
虛假夸大其詞的招生噱頭,含糊其詞的就業狀況已經很難吸引到家長和學生的注意了,想要真正吸引到有需求的優質生源就學,就需要用真實有力的實際就業狀況說話。只有讓家長看到學校切實的教學成果,學生真正的穩定工作率,對于學生就業保障的措施,才能逐步從根本觀念上改善對中職學校的看法和偏見。只有讓家長和學生從觀念上改變對中職學校的看法,認為中職學校和普通高校沒有高低只分,只是教學職能上有所區別以外,才能讓真正想要通過學習專業技能,更快進入社會的學生就學。
在充滿競爭力的市場經濟下,面對專門技術人才的嚴重缺失,中職學校的教學任務艱巨而重大。通過改變人們對于中職學校的偏見,吸收更多優質生源,為各技能崗位培養出大量高素質人才,是中職學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完成的任務,所以,建立和完善中職學校招生、人才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非常關鍵且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