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林 潔
7月1日凌晨,洋湖街道宿舍一樓電路剩余電流異常,被智慧用電安全隱患監管服務系統檢測到發出警報,因為異常一直持續,這一預警被自動上報,分別發送給平臺服務商和業主單位,收到預警后,平臺服務方派出的技術人員和街道電工立即趕到現場展開排查,發現103房間照明線路存在明顯的漏電故障。電工采取拆除照明開關下線路并做包扎處理,半小時后,故障處理完畢,平臺數據顯示電路恢復運行正常。
漏電會造成電氣設備損壞,還可能會引起人員觸電及電氣火災事故的發生。此次有驚無險,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洋湖街道科學、先進、有序、高效的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機制。而這次立功的電氣安全防護裝置,則是街道去年率先在岳麓區試點引入的智慧用電安全隱患監管系統,也是街道為精準保障居民用電安全、破解電氣火災防控難題采取的一項有力舉措。
為有效遏制電氣火災易發高發勢頭,2020年8月岳麓區發布智慧用電安全隱患服務系統試點建設方案,在轄區五個街道試點建設,洋湖街道就是試點之一。
所謂智慧用電安全隱患服務系統是一種在線、24小時動態監測電氣火災隱患的管理工具。它對引起電氣火災等涉電事故的主要因素(線纜溫度、電流、剩余電流)進行實時在線監測和統計分析,實時發現電氣線路和用電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通過系統分析電氣設備回路的相關參數,判斷故障發生的原因,指導企業開展治理,達到消除潛在的用電安全隱患,實現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地處湖南湘江新區起步區、核心區的洋湖街道,伴隨城市化建設的深入推進,正處在大開發、大建設的重要時期,在抓住發展機遇的同時,如何讓各項社會治理方式跟得上,一直是街道領導班子在思考的問題。洋湖街道歷來高度重視轄區消防安全工作,得益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該區基層消防監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街道部分房屋結構差、耐火等級較低,加之電氣線路老化,冬夏季節用電高峰期極易增加電氣火災安全風險。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電路故障也有可能引發火災,但因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期’,即便是電工定期排查,也無法百分百保證將火災扼殺在萌芽之中。”作為岳麓區第一批參與智慧用電試點的街道,洋湖街道辦事處主任李澤亮談起試點該項工作的初衷時表示,引進智慧電氣系統,目的就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讓數據“說話”,讓隱患“發聲”,將隱蔽性極強的電氣火災從事后處置前移到事前預防。

該智慧用電系統可以實現在不斷電、不破線、不影響生產經營的前提下安裝各項傳感器和監測探測器

洋湖街道將“智慧用電”系統作為健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和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有力抓手,在街道各種安全生產會議上,借助數據分析結果倒查問題短板,梳理監管重點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整體防范火災的能力也逐步提升,但薄弱環節依然普遍存在,電氣火災依然占比較高,特別是我們轄區農民安置小區。”李澤亮介紹,以藍天村為例,那里部分房屋結構差、耐火等級較低,內部線路嚴重老化,加上樓棟密集、人員集中,有的還是商住一體,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我們智慧電氣系統的推廣也是從這些地方著手。”
根據前期試點效果,洋湖街道按照“政府倡導推動,企業自主參與,市場主導運作”的原則逐步推廣“智慧電氣”系統。經過多次溝通協商,今年7月初,地處藍天村的洋湖明園小區正式安裝了智慧電氣系統。
讓人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天之后,平臺就發現洋湖明園5棟1樓某餐廳電氣線路發生溫度過高,實時數值達到了82.3攝氏度,值班人員持續關注平臺數據的變化,發現溫度一直很高,立即聯系了洋湖明園的安全責任人,告知情況。結合現場用電環境勘查,技術人員判斷,造成此次溫度升高的原因可能為線路超負荷運行。隨后平臺方技術人員將情況反饋給餐廳安全責任人,目前已整改到位。
“這類電纜產生發熱現象后,如不找到原因,不能及時排除故障,電纜繼續通電運行,將產生絕緣熱擊穿現象,造成電纜發生相間短路跳閘現象,嚴重的可能引起電氣火災。”平臺服務方湖南邁格瑞特物聯科技公司董事長張利良介紹。
“多虧提前安裝了這個系統,讓我們按照預警,精準找到問題線路,消滅了一個可能因溫度過高從而造成火災的隱患。”談到“智慧電氣”系統,從當初排斥安裝到成為受益者,該餐廳負責人贊不絕口。
從去年9月6日洋湖街道玖富廣場首批引進智慧用電監控系統試點以來,截至目前,平臺共計監測到該街道28次線路異常預警,平臺服務商都及時響應并給出了故障排除建議,成功消除了多次電氣火災隱患。
24小時實時監測電路,預警實時到人,大數據指導隱患排查,專業定時監查……2020年,湖南邁格瑞特物聯科技公司基于物聯網技術,創新“智慧用電”城市級用電安全隱患監管服務平臺。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數據可存儲和調取,通過一定周期的數據積累和比對,可以建立企業安全用電數據管理庫,規范企業內部電器和用電管理,從而完成電路及電器的隱患排查,為用電安全管理人員提供清晰、精確的第一手資料。
“智慧用電安全隱患服務系統試點建設給洋湖街道各企業電氣安全監管帶來了新的電氣安全解決方式,但是系統發現的問題終究還是需要人去解決。”李澤亮深有感觸地說。為此,洋湖街道將“智慧用電”系統作為健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和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的有力抓手,在街道各種安全生產會議上,借助數據分析結果倒查問題短板,梳理監管重點,實現電氣火災防控能力大提升。
“公司現有技術服務人員十余人,可為服務對象提供24小時全天候線上隱患監控預警服務。”張利良表示,平臺除了智能化服務,同時公司還提供定期上門巡檢服務,防范電氣火災的發生。此外,公司還根據平臺提供的企業數據,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每個季度進行一次定點排查,確保企業用電再無后顧之憂。
“我們可以實現在不斷電、不破墻、不影響生產經營的前提下安裝各項傳感器和監控探測器,”在久富廣場一樓配電間,張利良指著電氣火災智能運維管控系統告訴記者。由于平臺的存在,企業不需要安排專人24小時定點巡查線路,在增強用電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還極大地降低了安全管理的人力成本。“隨著電氣火災智能運維管控系統試點的成熟運行,系統帶來的價值將會隨著時間日益明顯:單位電氣安全管理成本、電能浪費大大降低,電氣安全隱患精準排查,電氣線路、設備使用壽命大大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