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宇玲 方小紅
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審議”,是對活動目標、內容、路徑、策略是否符合幼兒發展需求進行甄別和判斷的過程。當前,這一過程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中審議”與主題活動存在距離感、與教師發展欠缺契合度、與幼兒發展缺少聚合力,造成了“中審議”形式化的現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嘗試構建了“點·扇·環”的審議路徑,從不同時間節點、活動內容分析幼兒的發展需求,把握主題行徑的線索。
點:撬動“中審議”關鍵支點。以《幼兒園完整兒童活動課程·中班(下)》為基礎教材,通過四個主題活動進行“中審議”策略的探索,我們發現在“關鍵支點”的審議策略與主題內容的領域指向有很大的聯系。
主題“我的家鄉”側重社會領域與其他領域的整合,采用“生活支點+輔助支點”審議方式;“拜訪春天”側重科學領域與其他領域的整合,采用“教學支點+輔助支點”審議方式;“我來顯身手”側重社會領域與其他領域的整合,采用“生活支點+輔助支點”審議方式;“繽紛夏日”側重藝術和社會領域并與其他領域整合,采用“游戲支點+輔助支點”審議方式。每個主題的推進會有“關鍵領域”來推進,在主題“中審議”時要進行判斷,從而采用最適宜的一個關鍵支點來進行審議。
扇:探究階段“中審議”實施策略。基于我園教師在主題“中審議”過程的發展需求,在理論與實踐雙線并進中提升教師的審議意識,幫助不同能力的教師梳理審議策略。
其一,聚焦“教學支點”→探究單扇式“中審議”策略。“中審議”時要進行判斷,從而尋找最適宜的審議方式。益智區中蝴蝶與紙巧板的材料成為孩子們的“新寵”。我們以教學活動為支點開展“中審議”,從原來主題下春天三大動物版塊(小蝌蚪、蝴蝶、蠶寶寶),調整成蝴蝶相關生成性系列活動內容,充分尊重幼兒的關注點并挖掘背后的價值,通過深入分析預測—實踐觀察—得出路徑讓主題發展鏈有了不一樣的發展軌跡,助推單扇式“中審議”策略逐步完善。
其二,聚焦兩條經驗鏈→探究雙扇式“中審議”策略。單扇式審議中教師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隨著主題審議策略與主題行徑相融合,我們要讓“中審議”真正為主題實施保駕護航。在“我來顯身手”主題中,教師聚焦幼兒一周生活安排表,基于幼兒的興趣以及生活、能力兩大經驗鏈,嘗試從“一周經驗鏈”與子主題入手,希望通過以小見大的覆蓋,形成適宜的“中審議”方式。
環:探究系統“中審議”實施策略。基于關鍵支點、兩條經驗鏈的“中審議”經驗,從“主題行徑與幼兒發展”聚焦經驗鏈,實施多維度的“中審議”策略探究。
在“我的家鄉”主題活動中,教師發現孩子們對家鄉的玩、吃、物三方面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對主題進行了微調。從大主題目標到領域目標,從材料到游戲,從單個活動到多個活動的鏈接,每一條發展鏈都為孩子搭建了一個平臺,讓他們在感受、了解、準備活動中進行雙向互動,以便使主題活動深度開展。
在主題行徑中,要關注小、中、大各年段在同一類型的主題內容及目標,把握幼兒縱向、橫向的經驗發展鏈,擁有“宏觀+微觀”的主題意識。此外,一日活動皆課程,幼兒的直接經驗是推動幼兒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主題活動目標的達成需要由多元化的體驗、感知來助推主題的深入實施。以“拜訪春天”為例,圍繞著總目標—主題目標—階段性目標—領域目標—小階段目標,教師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各個班級就出現了不一樣的主題路徑。
主題活動的開展就是一個基點鏈接一個基點的過程,需要追隨孩子的能力發展、探究興趣以及主題活動的價值而進行。隨著審議策略的逐步完善,主題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師幼“供需平衡”呈現良好狀態。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