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民清
為保障幼兒自由、自主、愉悅、創造性地開展游戲活動,山東省平度市古峴鎮中心幼兒園以“自然、生態、探索、共生”為游戲理念,充分挖掘自然資源,以鄉土特色為背景,重新改造和創建戶外游戲環境,多方面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研究。
深化內涵,提升教育理念
建小組,析現狀,定方案。幼兒園成立了由園長、業務主任、骨干教師組成的游戲活動研究小組,并從游戲的環境創設與改造、材料的投放與使用、觀察與指導及幼兒的游戲發展水平等方面,分析園所戶外游戲現狀,圍繞問題制定實施方案。
學理論,聽講座,提水平。每周三,幼兒園組織骨干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借助學前教育學習清單,定期集中教師研習專家理論。確保每班一冊戶外游戲相關書籍,集中學習,分批交流,在學習中討論并解決日常戶外游戲所遇到的問題,在反思中成長。
挖掘資源,創設原生態游戲環境
在環境創設方面,注重自然生態,利用戶外環境中大量的沙、水、泥土、植被等元素,打造原生態游戲場地。一是豐富楊樹功能,利用30年樹齡的大楊樹,構建樹屋、秋千等。二是結合古峴鎮九曲巷的大染坊、拳坊、磨坊等,打造600多平方米的九曲迷宮樂園。
在空間設置上,重視融合、留白,模糊游戲區域邊界和功能定位,讓幼兒自主探索游戲。一是拓展溝壑,可以進行戰壕搭建、搭橋、鋪路等游戲。下雨天,溝壑變小河,又成了孩子們戲水的快樂天地。二是翻新沙水池,水池里設立了水車,放了各種水管及紙船,極大地滿足了幼兒對沙、水、泥土的探索。
在材料投放上,以鄉土、多元為主。突出農村特色,在涂鴉區周邊設立“色彩資源中心”,除了各色染料,還有蒲草、蘆葦、樹干等自然生態的低結構材料。高低結構材料相結合,在操場四周設置“多功能材料中心”,投放滾筒、紙筒、木板、地墊、梯子、輪胎等不同功能的材料,引導幼兒創新游戲玩法。游戲材料能否被幼兒最大限度地選擇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材料的投放與使用方式是否開放。關注幼兒的需要,一切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成人眼里的廢舊物品也許就是幼兒眼里的“奇珍異寶”。
家園聯動,協同培幼共成長
幼兒園結合游戲時間、輪換頻率制定戶外游戲區域時間劃分表,確保各班級按時進行游戲。組織骨干教師實地教研,將自己在游戲中遇到的困惑記錄下來,邊研討,邊解決。組織教師外出觀摩學習,倡導“引進來、走出去、帶回來”的學習理念。
教師通過觀察,撰寫游戲案例,每周五進行交流分享,形成園級優秀活動案例資源庫。在戶外游戲環境的改造中,教師參與其中,每人提交一個“金點子”,提出想法和建議。鼓勵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學習戶外游戲的內容,將心得體會以課件形式和大家分享。
引導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將自己的游戲經歷進行記錄,制成“我的游戲故事”,并向同伴、教師、家長介紹自己畫面的內容和故事,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不斷引發幼兒思考,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
在戶外游戲的創設與改造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收材料、創場地。通過開展“三長見面會”,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體驗幼兒游戲,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在園游戲生活,配合幼兒園及教師的工作,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童年需要游戲。我們努力讓更多孩子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獲得滋養,讓孩子們眼中有光、心中有愛。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