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為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重視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首師大學前教育學院附屬園追夢課程的順利落地,背后凝聚了教師的教育智慧,體現了教師銳意進取的探索精神。
深入理解教學“四支架”
教師設計并構建追夢課程是基于五個步驟的支持,即:產生興趣、感知體驗、深度探究、分享交流、延伸創造。其中最考驗教師能力的“深度探究”步驟的推進,得益于支持幼兒發展的“臺階策略”。在“臺階”中運用“四個支架”,即:支架語、支架物、支架態、支架勢,有助于教師明確支架幼兒的維度,使教師獲得支架幼兒的系統的思路,為培養幼兒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支持教學的策略為教師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力的腳手架,但策略應用之初,教師在實踐中出現了以下問題:“臺階”凌亂,不能很好地支持幼兒活動;對“四個支架”的理解不透徹,導致支架使用不正確;支架語的運用不到位,使良好的教育契機流失。
根據上述問題,我們開展了“當電影遇到追夢主題”教研活動,播放《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讓教師尋找電影中的“父親”支持孩子追尋夢想的多個臺階。通過年級組小教研的形式,教師一同觀看電影,并記錄每一個臺階。教師在反復觀看電影、不斷補充記錄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每一個臺階看似是一個單獨的支持策略,其實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只有層層遞進,才會推動幼兒實現最終的夢想。
單純依靠文字說明理解支持教學的四個支架,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們組織教師開展了大型研討活動,教師通過回顧電影中的支持性語言、動作、神態,討論電影中“父親”的這些行為表現給孩子帶來的改變,從而真正理解了支架語、支架物、支架態、支架勢的含義。教師在教研中清楚理解支持策略后,在幼兒表演創造環節嘗試運用了“四支架”支持幼兒,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真正對接。
探尋支架語的正確打開方式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人們通過語言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欣賞更多的美景、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語言在課程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師需要利用科學的語言支持幼兒追夢的策略。
追夢課程構建中,教師最常用的支架方法就是支架語。根據表達角度的不同,我們將支架語分成六種句式,即疑問、肯定、否定、建議、感嘆、陳述。由于一個好問題能夠支持幼兒拓展思維,我們將問題性語言作為重要內容進行研究,圍繞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提問與對話”探索教師有效提問的方式。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恰當,會阻礙幼兒的思維拓展;如果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會使幼兒失去探索興趣。
除了對問題本身的把握出現偏差,很多教師對問題性語言的表達存在很大困惑。教師努力避免封閉性問題,盡量提出發散性問題,但過于發散的問題不夠嚴謹,無法推動幼兒發展。
我們選取了教師面對的兩個共性問題,開展了診斷與分析。針對如何提問能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的問題,我們發現,大部分教師提出的問題欠缺科學的理論支持,問題沒有層次性,問題的尺度把握不好,導致沒了下一級問題。這是由于教師沒有抓住重點內容,問題不夠聚焦、表述不清、問題過難,幼兒不知如何回答。教師情急之下,只能把發散性問題調整成“是不是”“對不對”“行不行”等封閉式問題。
分析之后,我們開展了教研活動,請教師以“童心向黨”為主題,分組設計問題。我們依托布魯姆提問的六種類型,進行問題對接。教師通過嘗試發現,一個好的問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好的問題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使幼兒產生新的想法。
構建追夢課程是首師大學前教育學院附屬園的一次挑戰,也是幼兒園發展的一次機會。目前追夢課程的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隨著課程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需要我們研究并解決。相信只要教師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專業素質,追夢課程一定會獲得更好的發展。
名家點評
我通過北京市大興區第二期名校長工程與張秀梅園長相識,之后見證了追夢課程從無到有,很榮幸成為課程的合作者、見證者、喝彩者。與張園長共同構建課程,我真心為她一邊實踐追夢課程,一邊托舉年輕教師實現教育夢想而感到開心。
追夢課程有幾個方面的意蘊:尋是探尋源頭,思是對照初心,踐是踐行求真,悟是成長新知。“尋、思、踐、悟”四部曲并不是簡單的概略式闡述,而是落到教師工作的實處、落到課程建設的實處。這不僅展現了張園長對課程的深刻認識,也體現了她帶領團隊做課程、追求夢想的專業領導力。疫情期間,首師大學前教育學院附屬園的教師團隊一直在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的課堂上拼搏,她們和北師大的博士和碩士共同討論、共同成長,把理想中的“五步法”“四支架”在實踐中運用轉化、推進落實,教師們在這個過程中飛速成長。作為張園長的合作伙伴,我既為她現有的成績感到自豪,又期待她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在示范輻射作用上達到更高的境界。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霍力巖
首師大學前教育學院附屬園的教師團隊,在不斷地探索中構建了追夢園本課程。課程通過“尋、思、踐、悟”四個環節展現了園所的教育觀、教師的課程觀、課程的兒童觀。其中,幼兒探究“五步法”和教師支持的“四支架”策略,讓我感受到園長的課程領導力、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和幼兒在活動中的學習力。
在追夢課程中,幼兒通過與環境和材料的互動,獲得有益經驗。比如,在“春日趣樂園”“彩泥博物館”等活動中,幼兒自由探索環境、探索材料、探索玩法,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教師在規劃課程、執行課程、研發課程之外,還通過適當的支持策略引導、鼓勵幼兒的探究活動。比如,在“當電影遇到追夢主題”教研活動中,教師對支架幼兒有效學習的路徑展開了討論,并依托“布魯姆提問六種類型”為理論依據,探索支架語的支持策略。我希望教師團隊持續研究,不斷完善追夢課程。
——北京市大興區第七幼兒園園長趙旭瑩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