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萍 陳王剛

長期以來,勞動教育存在“書本化”“表層化”現象,勞動教育的有效性沒有體現出來。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第一小學通過研討,初步構建了學校勞動教育框架體系,深入開展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內容來源于學生生活需要。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教養精細化程度的提升,很多學生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生活勞動能力,亟須勞動教育發揮育人作用。不同學生適合接受的勞動教育的內容不同。學校教務處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能力和現實生活需要設置勞動教育內容和項目,并嚴格控制勞動量和勞動時間。一二年級學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三四年級初步培養服務他人的意識和能力,五六年級關注勞動技能和責任感的培養。
勞動教育途徑貫穿學生生活全過程。勞動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內容,教育內容源于勞動過程中產生的需要,因此,教育要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與生活實踐結合。為了讓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學校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條勞動教育途徑,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與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觀念。
在學校勞動教育方面,學校把大掃除作為學生的日常勞動教育內容。教師要根據勞動項目進行勞動技巧指導,并開展勞動評價,綜合勞動態度、勞動質量、互助協作等表現,樹立標桿,正向引導,促進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掌握生活技能,是每個學生成長必備的能力,學校把勞動基地作為學生的生活技能教育陣地,在三四年級開設烘焙課程,讓學生親自參與各種糕點的制作。五六年級開設綠植課程,學校在樓頂建立600多平方米的勞動基地,為學生創造開放的空間,共同進行常見蔬菜的培植。學生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思考勞動的意義,學習勞動的方法,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
家庭勞動教育具有不同于學校勞動教育的獨特性,是指在家庭內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一方面,訓練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培養其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質,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承擔家庭公共家務的能力,培養其生活能力和家庭責任感,形成積極的責任觀念。
社會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綜合素質形成和提高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學校每年開展“植樹”“清潔母親河”“街道環境小衛士”“科技小能手”“志愿者”“小紅帽”“研學訓練”等社會實踐活動,在豐富學生生活體驗的同時,磨煉其品質、鍛煉其毅力。
勞動教育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生活是勞動的起點,也是勞動教育的旨歸。通過勞動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助力正確勞動價值觀的形成,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勞動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校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首先,將勞動教育和德育活動相結合,讓勞動精神融入德育活動,這是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關鍵。學校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讓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時刻浸潤學生心田。
其次,學校將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在勞動中提高實踐能力,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知行合一”。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學校應讓勞動教育回歸生活,增強其實效性,重視生活實踐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在生活中勞動,在勞動中創造生活。
責任編輯: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