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
6月10日,接到總隊通知,大理森林消防支隊派出無人機飛行小組,并入到云南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監測分隊,對云南玉溪的野生亞洲象群進行無人機高空監測任務。
經過近300公里的長途跋涉,我們從大理抵達玉溪野生亞洲象活動區域,省林草局與總隊也對保護野生亞洲象的相關情況和注意事項進行了簡單培訓,大型食草動物的季節性遷徙或覓食性遷移都屬于動物適應環境的本能,鑒于野生亞洲象被激怒后所表現出的強烈攻擊性,講科學是解決問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護依據,避免人象沖突是最重要的工作。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基于亞洲象對環境溫度十分敏感,正遇滇中高原降溫的環境因素,通過無人機高空監測至關重要。及時將象群的動態第一時間反饋給指揮部,為地方政府作出決策提供有力的根據。
6月25日的夜晚,我們在當地老鄉家三樓屋頂正常執行夜間監測象群飛行任務,起初象群距離我們大約1600米,下半夜的時候,象群竟然沿著山脊線,來到監測點樓下當地老鄉家的圍墻邊覓食。第一次近距離地觀察到大象,當時的心情是又激動又擔心又害怕。激動的是每天在監控下無數次看到象群,還沒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過這些身高近3米的“大家伙”,它們看上去憨憨的、笨重的,特別是那三只剛出生的幼象,特別萌,特別可愛,就好像人類的幼崽一樣討人喜歡;擔心的是會不會驚到象群,影響到它們覓食;害怕的是我們操作產生的聲響會驚擾到象群,把我們當作敵人進行攻擊,對老鄉的房屋進行破壞。對此,我們操作人員把不必要的設備燈光關閉,降低操作設備的聲響。突然老鄉家的田園犬覺察到了有“不速之客”的到來,狂叫聲劃破了夜空,沉靜的狀態被打破,最大的那只領頭象也開始嘶鳴回應,朝著犬吠的方向轉動它那龐大的身軀,并用它那又長又粗的大鼻子試探的在圍墻上掃動,圍墻上的磚塊掉落了一部分,當時我們害怕極了,建筑物在象群的面前,是那么的渺小、脆弱,我們屏住呼吸,靜靜地觀察這次對峙,持續了一分鐘左右,隨著三只幼象的受驚走遠,象群才慢慢地朝著漆黑的遠處走去。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近距離觀察到象群,此次與大象的相遇我將終生難忘,也更加堅定我一路向南“護送”象群回西雙版納雨林的決心,保護野生亞洲象群種族繁衍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