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夏時節,綠草如茵,海拔1800多米的元江縣革波沖大山,迎來了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監測分隊D組指戰員。
晨霧剛剛散去,總隊監測分隊D組組長佟磊帶領小組成員,追隨著大象的腳步,一大早便來大山深處。為了尋找移動信號,他爬上400米多高的一個小山頂,撥通了手中的電話。
當天小女兒剛出生2個多月。幾天前,佟磊與家人商量好要和女兒視頻通話。為了這個約定,他必須攀上海拔1800多米的山頂,只有在這里手機信號才處于“滿格”狀態。
“爸爸!”手機屏幕中,大女兒開心地笑著,可愛極了。佟磊還沒來得及跟妻子說話,一陣山風吹來,信號也被“吹”跑了……他抬頭一看,遠處烏云滾滾,無奈地下了山。
回監測小組的一路,佟磊始終悶悶不樂:“追象護象,條件再艱苦也不怕,但是長時間在深山里跑,與家人聯系不上,覺得愧對她們……”
5月27日,15頭野生亞洲象家族北移至玉溪市峨山縣,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第一時間派出一支野生亞洲象監測分隊,全天候24小時跟蹤監測,確保人象平安。30多天前,為增強監測分隊力量,指揮部從普洱森林消防支隊抽調6人,編為監測分隊D組壯大監測力量,而佟磊就是其中的一員。
云南紅河、玉溪等一帶屬于橫斷山脈,山川連綿,高山坡陡,谷深林密,人煙稀少,大部地方移動信號沒法覆蓋。
“移動信號,對于監測分隊來說,就像河上的橋梁一樣重要。”佟磊說,如果沒有信號監測小組無法將畫面傳回指揮部,指揮員沒法判斷象群走向,更是無法進行科學部署。
“象群移動到哪里,我們就跟去哪里。”佟磊說,野生亞洲象不僅移動速度快,而且活動頻繁,喜歡走高山峽谷地帶,尤其夜間行動較為頻繁,有時候進了深山密林,要么是沒有信號,要么有信號沒時間,因此與家人聯系就比較少。
7月26日晚,象群進入石屏縣、新平縣、元江縣三縣交界的河谷地帶,四面環山,大雨下個不停。移動、電信、聯通均沒有信號,無人機無法起飛,象群在不斷地移動,監測人員只有跟著象群不斷轉場。佟磊把隊員分成兩組展開行動,張雄帶兩名隊員繼續搜索象群位置,佟磊帶曾云峰尋找信號,準備雨停后作為無人機起降點,及時向指揮部回傳畫面和點位。
“有沒有摔傷?”“沒事!”瓢潑大雨,風高夜黑,泥濘路滑,走在前頭的佟磊一腳踏空,瞬間摔到草叢里,好在一棵小樹欄住,才免于掉下山崖。“再難也得繼續走,再險也得找到信號。”佟磊爬起來邊走邊說。
“這里有信號!”走到山脊線上,曾云峰看著手機慢慢顯示E,再走幾步跳出4G信號,興奮地高喊著,突然打破了夜空的寧靜。
“每天除了追象,還要和這個破網絡戰斗,信號差還能忍忍,時常徹底連不上!”隊員肖志雄說,只要進了大山深處,眼瞅著手機信號變成了“無服務”,隊員們都會用求助的眼神看著佟磊,他隨手摘下路邊橄欖遞過來,笑著安慰道:“放心吃吧,純天然的。手機信號就不用找了,找不到的,只能衛星電話匯報了。”
“追”信號這點小事難不住佟磊。通過反復摸索,無論走到哪里,佟磊都能很快確定信號最好的地方。于是只要大象進入深山,作為組長的佟磊都會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尋找平坦開闊的位置,設立起降點;第二是尋找有供電設施的村莊;第三是尋找有較強的移動信號源,便于視頻傳輸,第一時間把象位置上傳指揮部。指揮部提前預警,保持安全距離,確保人象平安。
“手持5G手機,插著4G卡,首選網絡3G……”佟磊說。
60多天,途經3市(州)5縣23個鄉鎮,轉場200多次,追隨象群行進12000余公里,24小時晝夜不斷……
久而久之,“追”信號成為監測隊員們習以為常的動作。信號里承載著太多的激動、感動和幸福。一次次“追”來的信號匯集成一個個人象平安的事故。
“一路上,‘追到大象賣萌,大家會心一笑;‘追到指揮部指令,大家手舞足蹈;‘追到家人的問候,大家高興一整天。”佟磊說,如果說追象護象是個天平,天平的一邊以前只有親人和朋友,那么天平的另一邊就是象群和人民群眾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