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民



摘要:本文根據一起電焊作業引發的火災事故調查,還原了火災發生和擴大的過程,認定了起火時間、起火部位、起火原因,分析了該起火災發生繼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原因,思考電焊施工作業過程中的火災危險性,并就如何預防此類火災發生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電焊;動火作業;火災調查;防范措施
動火作業,始終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在各行各業都非常普遍,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的易燃易爆場所,動火作業的危險性較高,如使用電焊、氣焊、噴燈、砂輪等作業時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熾熱表面,是事故防范的重點環節。筆者結合一起典型動火作業火災事故調查分析,提出防范見解。
一、火災案例
(一)火災和起火建筑情況
2018年10月17日17時32分許,某地集貿市場干鮮店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30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15萬余元。
此處集貿市場為該鎮中心之處,商鋪較多,人流量較大。建筑南北走向,一層為單獨店鋪,內設樓梯到二層。建筑南北分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原先設計為單獨,后期用鋼結構焊制的平臺連接,下方供行人通行、設置攤位。
失火店鋪為一干鮮店,西門開向市場通道,北門開向平臺下方行人通道,北側卷簾門上方約1米處就是鋼結構支架。火災現場一層全部過火,物品基本燒損,二層由于空置,僅墻面煙熏和脫落。外觀來看,火勢蔓延至周邊店鋪,由于撲救及時,室內未明顯過火。
(二)火災調查情況
火災發生地點距離消防救援站較近,出動和處置比較及時。事發時,市場處于“半歇市”狀態,人員相對較少。大隊火調人員隨警出動,撲救結束后,采用圍擋封閉,火災現場保護比較完善。
起火時間認定:通過查詢接處警系統平臺,在短短幾分鐘內,有數個電話報警,最先報警記錄顯示為17時32分。經詢問,第一報警人是失火店鋪西側員工,事發前有工人在行人通道下方焊接鋼結構,加固平臺。報警人面向東側,突然發現店鋪內有火光,邊喊工人,邊撥打電話報警。結合焊渣溫度和紙箱起火燃燒特點,可以認定起火時間為2018年10月17日17時30分許。
起火部位和起火點的認定:單純從火災痕跡物證來看,該起火災起火部位和起火點并不好確認,整個一層店鋪內物品燒損嚴重,僅能從南側木質貨架過火痕跡判斷出迎火面。由于現場保護較好,結合當時目擊者較多,該起火災起火部位認定較為方便,并且在店鋪北側卷簾門附近殘留物中發現焊渣。但起火點具體在哪,仍不能確定。現場勘驗發現北側卷簾門上方距墻面有約2厘米的縫隙,于是模擬電焊作業,采用在焊接點位置拋灑彩色小顆粒,發現彩色顆粒集中在某一區域。這個區域基本上和目擊者發現明火位置相符。
起火原因認定:事發當天下午,工人在此電焊施工。第一報警人發現明火時,電焊工人仍在腳手架上電焊作業。且電焊工洪某某承認在聽到呼喊后,低頭發現店鋪內紙箱起火。發現明火后,洪某某和工友采取措施,撲滅明火,因卷簾門無法打開,店鋪內可燃物較多,未能撲救成功。
為了排除其余可能引發火災的原因,調查人員詳細詢問并佐證了洪某某施工中未吸煙。勘驗并收集現場電氣線路及設備,未發現電氣線路故障起火的證據。店鋪內環境干燥,經營干鮮等,不存在自燃條件。綜上所述該起火災起火原因認定為洪某某操作電焊不慎,焊渣引燃可燃物繼而引發火災。
(三)火災查處情況
該起火災事故發生、擴大原因主要是電焊施工未履行相關審批手續,操作人員無證操作,且現場未能夠有效落實防護措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以洪某某無證操作電焊,不慎引發火災,依法行政拘留3日。
二、災害成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電焊作業中,通常會有以下幾種方式產生明火。
1.熱傳導。通過電弧或將金屬熔化后進行焊接,在焊接過程中溫度高達上千攝氏度以上,極易使焊件另一端接觸的可燃物直接發生明火燃燒。
2.電氣故障。電焊是使用電焊機連接焊槍操作的,連接電源線在操作過程中經常拖拽、磨損等,容易造成短路、超負荷、接觸不良等電氣故障引起周圍可燃物起火。
3.高溫焊渣。在焊接或砂輪切割作業中,熾熱的火星到處飛濺,火星溫度極高,當飛濺到或接觸到木材、棉、麻、紗等可燃物處,既能直接引燃起火也能陰燃蔓延造成火災。
4.爆燃或爆炸。某些罐體或容器,由于儲放可燃液體,內部可能殘留蒸氣易燃易爆,在焊接時,未能完全清空,導致爆燃甚至爆炸。
該起火災就是電焊作業時,高溫焊渣散落在紙箱上,引燃起火。
(二)間接原因
1.電焊施工不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禁止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吸煙、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明火的,應當按照規定事先辦理審批手續,采取相應的消防安全措施;作業人員應當遵守消防安全規定。進行電焊、氣焊等具有火災危險作業的人員和自動消防系統的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規程。
從調查情況來看施工組織者心存僥幸,在明知洪某某無電焊證時,仍堅持讓其操作;電焊工憑借經驗盲目施工。
2.安全監管走形式。雖然市場管理方在此次電焊施工前張貼公告,但施工前未辦理審批手續,從源頭就放松了對動火的監督。施工中,市場管理方僅派1名年輕工作人員在現場監督,該工作人員不懂業務,且事發時不在現場。
3.防護措施不到位
在走訪周邊居民時,部分居民反映電焊施工時,焊渣四濺,就告訴施工方要做好防護措施。洪某某等現場施工人員未能夠重視,僅僅在現場放置一桶水、1具4kg干粉滅火器。
電焊施工時現場需要做好事前聯系、現場隔離、除去可燃物、落實應急措施(包括水源、滅火器材)等措施,高處或有限空間動火的還需要遵守特殊規定等。
三、動火作業風險防范思考
(一)動火前嚴格審批
1.風險評估。申請動火作業前,作業單位應針對動火作業內容、環境、人員資質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火災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火災防控措施,消除、降低動火作業的火災風險。
2.核對證件。逐一核對電焊、氣焊等操作人員證件,可以通過登錄查詢網站等方式,核對證件是否人證相符、是否操作等級相符、是否處于有效期內等,確保按規持證上崗。
3.辦理許可。一是分級審批,動火證按照特級、一級、二級要求辦理,審批權限應由不同層級的領導負責;二是專點專用,動火證實行一個動火點、一張動火證,不得隨意涂改和轉讓、不得異地使用或擴大使用范圍;三是有效時限,特殊、一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有效期不應超過1天(24小時);二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有效期不超過6天(144小時),時間均應從火災危險性分析后不超過30分鐘的動火時間算起。
4.現場檢查。一是實施動火作業前,應檢查電焊、氣割等器具是否安全可靠;二是對作業區域或動火點可燃氣體濃度進行檢測,確保濃度值在安全區間;三是使用氣焊作業的,要保持氣瓶安全距離;四是動火作業現場周圍的易燃易爆物質及可燃物應清理干凈,如有高空焊接作業,還應做好地面隔離,防止火星飛濺;五是與動火作業設備(管線)相連的,應采取可靠的隔離措施;六是動火施工區域應設置警戒,嚴禁與動火作業無關人員或車輛進入動火區域;七是動火現場應配備消防水源或滅火器材,有較大危險性的動火場所,還應安排消防車輛和消防救援人員駐防。
(二)動火中嚴密防范監護
1.動火作業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安全防范管控措施作業。
2.動火作業人員在動火點的上風作業,應采取圍隔作業并控制火花飛濺。
3.用氣焊(割)動火作業時,要持續關注氣瓶安全使用和距離,如氧氣瓶與乙炔氣瓶要保持安全距離,乙炔氣瓶嚴禁臥放,不準在烈日下曝曬等。
4.動火過程中,遇到室外五級風以上、雨雪等天氣,原則上應立即停止動火作業。
5.動火作業過程中,動火監護人應堅守作業現場,做好現場巡查和應急措施準備。
(三)動火后嚴謹核對檢查
1.動火作業結束后,應及時收拾規整動火設備,切斷電源、氣源等。
2.動火作業人員、監護人員及參與工作人員應一起仔細檢查、消除殘火,確認無遺留火種,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3.安排人員在動火作業結束后一定時間內,反復巡查動火作業區域,確保安全。
(四)政府、部門職責
電焊施工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和隱蔽性。屬地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強日常檢查,對于經常需要動火作業的企事業單位、場所要建立相關制度,開展業務指導,及時排查違規動火作業,依據法律法規處置違法違規行為。定期開展培訓、宣傳,增強從業人員的動火安全意識,學習安全操作防護規程,壓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提高轄區火災防控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消防安全氛圍。
參考文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2]金河龍.火災痕跡物證與原因認定[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鄒金鵬.一起電焊作業引發火災事故的調查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5,34(01):137-140.
[4]全國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火災調查分技術委員會.火災現場勘驗規則:GA 839-2009[S].200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