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瑜 蔡正清 鄭永亮



摘要:目的 觀察從血論治女性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符合條件的60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分成治療組、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予中藥治療,對照組予艾司唑侖片治療,周期為1個月。分別觀察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入睡時間、夜眠時長、覺醒次數,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總分,及不良反應。結果 經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2組患者入睡時間、夜眠時長、覺醒次數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1),治療組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1,P<0.05);治療后2組PSQI總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1),治療組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較,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從血論治女性失眠的療效確切,較西藥艾司唑侖片能更顯著的縮短入睡時間、延長夜眠時長、減少夜間覺醒次數、提升綜合睡眠質量,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從血論治;女性;失眠
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11-0044-03
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類型,以入睡及睡眠維持困難為主要表現,目前全球失眠癥狀或失眠障礙的發生率約為4~50%,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長期失眠對身心健康均有一定危害[1]。西醫治療本病尚無特效藥,常用于治療失眠的鎮靜安眠類藥物具有一定副作用,而中醫辨證治療該病優勢明顯。失眠屬于中醫學“不寐”、“不得眠”或“目不瞑”。《靈樞·平人絕谷》曰:“血脈和利,精神乃居”[2],睡眠屬于人的精神活動,睡眠質量與氣血條暢程度相關。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本”,血養神,因女性特殊的生理特點,易出現血虛、血瘀證,筆者基于此從血論治女性失眠,現將臨床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均來源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門診就診的女性失眠患者。符合本研究的共有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成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患者,年齡在26~73歲,平均年齡(46.47±11.20)歲,病程1~120月,平均病程(23.47±21.33)月,有氣血兩虛型19例,瘀血內阻型1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1~75歲,平均年齡(47.03±12.89)歲,病程2~150月,平均病程(23.72±21.05)月,有氣血兩虛型18例,瘀血內阻型12例。2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及證型構成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2)中醫辨證標準參照我國相關指南[4]中氣血兩虛型、瘀血內阻型辨證要點。(3)患者年齡在18~75歲。(4)病程3個月以上。(5)近1月未服鎮靜安眠類藥物。(6)自愿接受中藥治療。
1.3 排除標準 排除合并心、肝、肺、腎、神經系統等嚴重原發病者,因軀體不適如尿頻、疼痛、咳嗽失眠者,因對外界環境不適失眠者,精神心理障礙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對本治療中的藥物出現不良反應或不按醫囑用藥者。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氣血兩虛型治療方藥:生黃芪30 g,黨參15 g,炒白術10 g,當歸10 g,遠志10 g,川芎6 g,龍眼肉10 g,炒白芍10 g,茯神15 g,熟地10~30 g,炒酸棗仁20 g,炙甘草5 g。瘀血內阻型治療方藥:桃仁6 g,當歸15 g,生地6~10 g,赤芍10 g,醋柴胡10 g,紅花5 g,制香附10 g,丹參15 g,枳殼6 g,牛膝10 g,川芎6 g,合歡皮15 g,夜交藤15 g,黨參20 g。中藥飲片或中藥顆粒劑(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由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中藥房提供,每日1劑,每劑中藥煎取或開水沖至400 mL藥液,早飯后及睡前各服溫1次。
對照組予艾司唑侖片(山東信誼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 mg/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3047),每晚睡前口服1片。
2組治療周期均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2組臨床療效。(2)2組治療前后入睡時間、夜眠時長及覺醒次數。(3)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總分。治療前后應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對患者睡眠質量綜合評估,總分最高21分,總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4)2組不良反應。
1.4 療效標準[3]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失眠的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明顯轉好,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h;無效: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加重者。
1.5 統計學方法 本臨床觀察中的數據使用SPSS22.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同一指標治療前后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80%(P<0.05)。見表1。
2.2 2組治療前后入睡時間、夜眠時長及覺醒次數比較 治療后2組入睡時間、夜眠時長、覺醒次數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0.01);治療組入睡時間、夜眠時長、覺醒次數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1,P<0.05),見表2。
2.3 2組治療前后PSQI總分比較 治療前2組PSQI總分無顯著差異;治療后2組PSQI總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1),且治療組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3。
2.4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前后2組患者心電圖、三大常規、肝腎功能均未見異常。治療期間,治療組患者無不良反應;對照組有3例患者出現日間頭昏、乏力,1例患者出現口干。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治療更安全。
3 討論
研究表明,女性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及特殊生理時期,其睡眠特點及睡眠障礙皆有一定規律[5],經期、妊娠期、產后及更年期因激素水平變化,失眠發生率更高[6]。慢性失眠可能增加女性高血壓病、肥胖、肌肉減少癥、骨質疏松癥、精神心理等疾病的風險[6-8]。中醫學認為,女子屬陰,以血為本,因經、孕、產、乳皆為耗血過程,故女性多血虛,且女性敏感易郁,血虛、肝郁日久及經、產養護不當均易致血行滯澀,產生瘀血。心主血,肝藏血,血虛或血瘀均可致心、肝二臟失于濡養,又心主神、肝藏魂,二臟體陰用陽,血不養臟,陽用失常,故神魂不寧,當寐不寐。特殊生理時期氣血驟變,皆可影響睡眠,因此不寐更多發。具體而言,女性經前氣血蘊壅,易郁易躁;經期及經后血海驟虧,易虛易乏;十月懷胎,陰血被耗,陽氣偏盛,且后期氣血壅滯,故易疲勞乏力、怕熱易怒,甚至躁擾不寧;七七天癸竭,在下肝腎虧虛,在上陽浮易擾[9],當寐不寐。血屬陰,陰具有收斂、潛藏的特性,睡眠亦屬陰,因而女性失眠尤要重視從血論治。
本研究治療氣血兩虛型失眠方藥以歸脾湯合四物湯化裁。歸脾湯為治療心脾氣血兩虛不寐的經典方,血為氣之母,血虛多伴氣虛,方中氣藥多于血藥,以益氣健脾之藥培補后天脾胃,脾胃健運,以化生營血;歸脾湯中血藥較少,方中當歸、龍眼肉合四物湯之熟地、炒白芍、川芎可增強滋補陰血之力,又佐遠志、酸棗仁、茯神等安神之藥,標本兼治。兩方相合,亦化亦滋,養血安神。對于瘀血導致的失眠目前中醫界治療大多以血府逐瘀湯治療,以該方治療血瘀不寐由王清任首次提出。本研究治療瘀血內阻型失眠方藥即以血府逐瘀湯為底方化裁。方中主以丹參、桃仁、川芎、紅花、赤芍活血化瘀,使血脈通暢;因活血即動血、耗血,故以當歸、生地補血,黨參益氣養血,使活血而不傷正;以制香附、醋柴胡、枳殼疏肝理氣,以氣行促血行;以合歡皮、夜交藤安神且通絡,全方可使舊血去、新血生,氣血通暢,陽神得陰血滋養,則神安夜寐。
本研究結果表明,以中藥從血論治女性失眠在臨床療效及縮短入睡時間、延長夜眠時長、減少夜間覺醒次數、提高綜合睡眠質量方面均優于西藥艾司唑侖片,且安全性高。因本研究納入的病例偏少、觀察時間短、評價指標不夠全面,今后將結合女性生理心理特點,開展大樣本、多中心、評價指標更加全面的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顧平,何金彩,劉艷驕,等.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C].中國睡眠研究會東北睡眠工作委員會首屆學術年會暨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哈爾濱:2019.
[2]佚名.靈樞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7.
[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186-187.
[4]中醫中醫科學院失眠癥中醫臨床實踐指南課題組.失眠癥中醫臨床實踐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6,3(1):8-25.
[5]許丹.女性生命周期睡眠特征總結[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7,4(1):31-36.
[6]付聰,謝晨,陳云飛.性別及性腺激素對睡眠影響的臨床研究進展[J].華西醫學,2015,30(3):577-581.
[7]楊嫣瓊,張巧,彭年春,等.睡眠時長、入睡時間與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風險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36(11):949-955.
[8]林杰.女性睡眠質量與人體組成的流行病學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8.
[9]徐凌云.女性失眠特點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1):75.
(收稿日期: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