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殷
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逐年加劇,老年高血壓病患者正在逐年增加[1]。有研究顯示[2,3],高血壓病是引發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險因素。2012年—2015年,我國年齡60周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病患病率達53.2%[4],在生活、工作方面給患者帶來諸多嚴重影響,并導致國人人均期望壽命降低2.86歲[5]。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雖然2015年調查表明我國老年群體高血壓病“三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較2002年明顯提升,但水平依然不高,而控制率僅18.2%[6],仍較低。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2018年4月—2018年10月在筆者醫院治療后出院的156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按照出院順序分為對照組(78例)、觀察組(78例)。對照組:男40例,女38例;年齡65~78歲,平均年齡(70.4±6.7)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2.8)年;高血壓病分級:1級38例,2級22例,3級18例。觀察組:男39例,女39例;年齡65~77歲,平均年齡(70.8±6.6)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0±2.7)年;高血壓病分級:1級37例,2級23例,3級1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7]關于高血壓病的診斷與分級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7]診斷標準;②年齡≥65周歲的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③盤錦市常住居民;④對本次研究知曉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繼發性高血壓病;②有精神疾病及既往史者;③有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④無自主行為能力者;⑤因語言、智力等有溝通障礙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入院后,2組患者分別建立詳細信息檔案,發放醫院自制高血壓病防治手冊,在院期間依據患者不同情況采用個體化治療與護理,達出院標準時測量血壓后出院。出院后,對照組依照發放的高血壓病防治手冊進行6個月的自我護理。觀察組制定出院計劃后進行6個月的延續性護理,主要有:1周1次的電話隨訪、1個月1次的家庭訪視,并建立“高血壓病病友微信群”。具體內容為:①血壓自測:告知患者要每天測量血壓,詢問近期血壓是否有忽高忽低不穩定波動情況,如有,分析找到原因。患者采用通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的家用上臂式自動電子血壓計自測血壓,每日晨起、睡前各測1次,每次測量時左右臂各測1遍取均值,可提升患者的健康參與意識,提高治療依從性[8]。②藥物應用:詢問患者藥物使用情況,叮囑其遵醫囑按時用藥,并根據其血壓監測情況在醫生指導下科學合理調整藥物使用劑量,防止藥物劑量過大造成低血壓或劑量不足而引起的血壓控制不理想。③飲食方面: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味覺功能逐漸退化,因此許多老年人偏好咸的食物。鈉攝入過多會導致患者血容量負荷過重,從而使血壓更難以控制[9],適當減少鈉攝入量可有效降血壓[10]。因此護理小組需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干預,告知患者飲食應清淡,減少鈉鹽的攝入,多食菌類、豆類、果蔬,低脂奶品、含食用纖維多的谷物、植物蛋白質為主的食物,必須戒煙且限酒;④運動方面:告知患者進行適當規律的運動可有效降低血壓且作用明確[11,12]。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為中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快步走等,1周不少于5 d,1天累計30~60 min[13];⑤心理方面:通過建立“高血壓病病友微信群”,在群內每周發送高血壓病防治健康知識文章,提升患者高血壓病認知度。延續性護理小組鼓勵患者之間相互交流、互學互鑒,相互支持建立良好的關系,通過家庭訪視讓家屬在精神和行動方面給予老人支持,同時患者與護理小組人員建立信任、依賴及和諧的關系。
1.4.2 觀察指標①血壓:出院血壓:2組患者出院時測量;出院后6個月血壓:出院后6個月由延續性護理小組家庭訪視時測量。采用通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的醫用上臂式自動電子血壓計(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型號:HBP-1300臂式電子血壓計)左右臂各測1遍取均值。②高血壓病認知度:出院6個月時家庭訪視,發放醫院自制高血壓病認知度問卷。內容主要包括:高血壓病危險因素、并發癥、藥物、運動、飲食、心理情緒等。量表Cronbacn’s α系數為0.893,重測信度為0.920,滿分100分。得分≥ 90為優秀;70 ≤得分<90為良好;得分<70為較差。認知度=(優秀+良好)例數/該組患者總例數×100%。③治療依從性:采用自制依從性量表評價2組患者的血壓自測(日2次)、藥物應用(遵醫囑)、運動(1周≥ 5 d,1天累計30~60 min)和飲食控制(遵飲食指導干預)共4項依從情況,量表Cronbacn’s α系數為0.874,重測信度為0.933。完全依從:每日可完成以上全部內容;部分依從:能完成其中3項者;不依從:每日有≥2項不能依從。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該組患者總例數×100%。④血壓控制率:出院后6個月,血壓<120/80 mm Hg(l mm Hg≈0.133 kPa)即為有效控制;120~139/80~89 mm Hg為基本控制;>140/90 mm Hg為控制較差。血壓控制率=(有效控制+基本控制)例數/該組患者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血壓比較出院時觀察組與對照組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壓比較 (例,
2.2 2組患者高血壓病認知度比較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高血壓病認知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高血壓病認知度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例,%)
2.4 2組患者血壓控制率比較出院后6個月觀察組血壓控制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血壓控制率比較 (例,%)
至2019年底,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占總人口比重12.57%。一些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及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較慢,出院后對在院期間健康教育知識不能有效掌握,對自身病情及相應的康復計劃也難以做到全面了解;部分老年人對高血壓病的認知度不高,尤其是對高血壓病危險因素及并發癥的認識不足,導致部分人出院后不按時用藥、不控制飲食等,諸多因素導致一些患者出院后在沒有醫護人員監督干預的自我護理期間不能在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做到如在院期間一樣嚴格的治療依從性,血壓控制不理想。延續性護理則是將在院期間的護理延伸至家庭,通過制定出院計劃而實施一系列的延續性干預,使患者認識到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及潛在危險,提升認知度,使其出院后仍能在血壓監測、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延續治療依從性,進而能較好的控制血壓。
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后實施醫院-家庭聯動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高血壓病認知度、治療依從性、血壓控制率均高于實施自我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出院后實施醫院-家庭聯動的延續性護理可提升患者出院后高血壓病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降低血壓水平,提高血壓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