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遠
(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原有的礦藏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礦藏資源的開發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實現資源的合理化應用,地質勘測工作中地質工程是其重要的環節,它將決策部署、設計、安全檢查等環節融為一體,為資源的勘測做出了貢獻。
地質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全面的工作,它的展開離不開每一個環節的保障。地質工作利用理論和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礦體進行勘測和調查研究,它不僅僅局限于對礦產的勘測,隨著技術的更新進步,它在水文地質、海洋地質、地震地質等方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工作主要有對于選定的資源區域,負責項目的立項,對其進行考察評估和計劃部署;負責編制地質勘查報告;對于資源的開采和應用做動態跟蹤,保障資源的平衡化[1];通過分析和研究,對于資源開采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并做出合理規劃,使其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地質工程滲透在各行各業中,它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資源戰略型國家的建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地質工程在地質勘測中的應用,促進了地質動力學等學科的發展,解決了我國地質勘測中的疑難雜癥,使地質工程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對于鉆探工作起到助推作用。雖然我國地大物博,石油、天然氣、礦藏儲量豐富,但是對于資源的勘測開發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對于資源的勘探開采技術,我國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學習。在實際勘測中,尤其是對巖心位置的勘測更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是在進行勘測過程中,地質工程的應用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利用地質工程的相關技術能夠很好的對于巖心進行定位和跟蹤,為后續的勘探工作提供了重大保障。地質工作對于我國鉆探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
(2)降低災害的發生。近年來,我國的地質災害頻發,這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工作,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源的大肆開發使得地質結構發生改變,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并且在開采過程中導致礦地倒塌的事件也一次次上演。在地質工程方面,國家出臺了一部部法律法規和政策,對于地質工程的開發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導性建議,促進了地質工程的發展。地質工程的現代技術被應用以來,通過準確的預測和分析,為人們的安全生產生活提供了保障,也為我國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3)對于新能源的開發起到重大作用。當前,我國正在積極發展地質工程,這樣不僅對地質開采技術具有促進作用,也對新能源的開發起到重大作用。當前形勢下,對于我國的能源利用,大多企業還是采用以煤炭、石油傳統能源為主,這些能源的利用嚴重污染了環境,對大氣造成了破壞,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的建設起到了阻礙作用,所以對于新能源的開采利用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形勢狀態下,很多行業對于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而地質工程的發展和進步對于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現在科學的探究活動中,對于地球科學的研究,所有國家都在進行不停的關注和資金的投入,許多科學家也致力于對地球科學的研究,地質工作無疑對他們的研究起到了輔助作用,也為新能源的開采和更廣闊的利用空間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
(4)促進了大陸科學的發展。我國兩面環海,背靠北歐大陸,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從科學的研究中不難發現,地質工程的應用對于了解地殼運動、大氣冰川的氣候狀況等都有顯著的成果,能夠推動當代科學對于大陸的研究,為大陸的科學發展提供幫助。
(5)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地質工作在新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基礎性的保障工作。地質工作涉及到資源、能源、環境、生態等重大問題,它的有序推進有利于推進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為中國重大工程設施的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更加注重生活和精神相統一,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的改善,地質工作對于人居環境的保護和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重視地質環境的作用。地質工程的發展離不開對于地質環境的依賴,地質環境對于地質工程的進展起著推動作用,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要想做好地質工程,必須重視地質環境的考察和保護工作。在地質勘測中,不僅要了解周圍地質環境的好處和優勢,還要看清該區域潛在的危機和問題,不能顧此失彼。只有對地質環境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使得地質工程有序開展下去。其次,在地質工程的實施中,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注重保護地質環境,協調好經濟、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促進三者之間良性的互動,對于人為的破壞和掠奪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切實保護好我國的地質環境。
(2)加強技術創新,提高自動化水平。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各行各業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穩腳跟,獲得一席之地,必須重視創新,不斷改革技術。對于地質工程來說,創新更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僅是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還有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隨著地質工程的不斷應用,新知識的納入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地質工程的工作中要時時刻刻與現代科技接軌,比如對于計算機技術、空間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好的理解地質工程并且高效地解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地質工程勘測中,面對復雜的地質環境,對于機械自動化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地質的考察中,有很多突發的情況出現,比如礦洞倒塌、空氣環境不流通、水源供應不足等問題時有發生,針對這些現實情況,很多地方僅僅依靠人工是不能完成的,必須依靠自動化的設備和技術完成工作,這不僅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對于地質工程作業的展開也有很大的作用,因為自動化技術的準確性要遠遠比人工操作更有保障。所以,加強技術創新,提高自動化水平是地質工程的發展趨勢之一。
(3)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企業發展的生命支柱。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實保護好群眾的生命安全。在地質工程的實施過程中,企業和單位更應該重視對于安全檢查的保障工作,加強安全管理和教育安全知識的學習,讓每個人學會應急管理和自救方法。施工人員應該遵循安全系統的知識學習并參加入門培訓工作。通過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加強對于巖土工程的學習。地球的地形復雜,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地形問題,礦物開采的方法也大不相同。當施工人員學習了巖土工程的專業知識以后,可以更快、更安全的將這些內容應用在巖土的工程開發中去。注重安全是地質工程長期發展的重要保障。
(4)對地質水文的研究更加重視。在地質工程的工作中,對于地質水文的研究更加重視。地質水文包括地下水補給、流出、排水,地質水文影響著地質工程的質量和品質。所以,在地質工程中對于地質水文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目前國家也更加重視對于地質水文的研究。水文狀況和地質工程是魚和水的關系,所以在未來的地質工程中,對于地質水文的研究也會更加準確化和精細化。在對地質水文的研究探索中,地質工程也會有經驗的積累和收獲,從而獲得質的改變。
(5)地質地貌的分析更加科學。地質地貌影響著地質工程的實施。地質地形主要是地形高低起伏和地形單位的變化。地形地貌的狀況嚴重影響著地質工程,一般來說,地形起伏不大較平緩的地區,勘測工程比較簡單,但對于地勢起伏大的地區,勘測工程面臨的困難就很大。在一些地形地質破裂區和斷裂帶,采用纜芯技術極大的降低了塌方事故的發生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地質地貌的分析更加科學化,它必定服務于地質工程的建設中去,為地質工程的發展提供契機,這也是地質工程發展的一個趨勢[1]。
(6)遙感技術被廣泛采用。遙感技術一般被廣泛的應用到廣闊的空間領域中。遙感技術主要借助衛星等科學技術對于地球和地形進行遙感,獲得數據信息,為人類的探索工程提供可行性的依據。目前來說,這項技術在我國的運用比較廣泛,我國的遙感技術也非常發達。遙感技術以時效性和準確性的特別優勢在地質勘測和鉆探中應用。傳統的鉆探工作耗時長、工作效率低、資源利用大,這給鉆探工作的進行起到了阻礙作用,但是遙感技術的應用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它降低了鉆探工作的時間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資源利用率達到最佳。
(7)更加注重創新的發展。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任何一個國家和行業,如果想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必須注重創新的價值。目前我國的地質工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多,這就要求科學工作者與時俱進,不斷的對地質工程技術進行改革創新。對于地質工程中能源消耗大的設備及時淘汰更新,并且不斷的學習地質工程的相關知識,力圖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地質工程的工作中去,為我國地質工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企業,更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的學習。在地質工程進行的過程中,通過不同途徑,借助不同方式,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讓他們有學習的機會和渠道,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培養高素質人才是當今地質工程的發展方向。
(8)地應力的研究更加深入。地應力存在于地殼中的應力。地應力與地質結構的關系十分密切,也與地球慣性的離心力有重大關聯。鄰近區域傳來的構造應力對于地質工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基于此,地質工程中對于地應力的研究開始更加深入。
綜上所述,我們介紹了地質工程的主要工作、地質勘測的作用及地質工程的發展趨向,在此可以感受到,地質工程不是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工程,它關系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影響著我們的生產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地質工程必將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