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動態”與“產銷行情”欄目責任編輯:肖 田
本刊訊(黎蕓熙,特約通訊員柏 斌)據了解,新平縣柑桔種植面積已達1.04 萬hm2,今年預計產量將達24 萬t,。新平縣柑桔以成熟早、色澤金黃、果形端正、皮薄多汁、清甜化渣、糖酸適口而深受消費者喜愛。
據該縣副縣長李盛林介紹,近年來,該縣按照規?;N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要把新平柑桔產業打造成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產業。該縣級財政每年投入不少于300 萬元用于柑桔產業發展,同時對種植大戶和企業,推行縣級“惠農貸”項目給予融資支持等政策扶持措施,重點扶持柑桔提質增效;通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云南省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玉溪市柑桔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滇南熱區現代柑桔試驗站”“云南省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岳建強工作站” 等技術研發、推廣平臺,為全縣柑桔產業發展建立國內一流的專業化智力支撐;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力度,打造“褚橙”“褚柑”“高原王子”等柑桔品牌,舉辦產品推介會等措施,提升品牌影響。一系列舉措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柑桔產業的高質量快速發展。目前,全縣100 個村(社區)民委員會,637 個村(居)民小組的柑桔種植面積達1.04 萬hm2,位居全省第一,是云南省柑桔種植大縣。其中主要品種冰糖橙、沃柑、W·默科特的種植面積分別達5 160、3 200 和466.67 hm2,占全縣柑桔總面積的55.26%、27.06%和5.09%,是云南省最重要的冰糖橙產區。截至目前,全縣柑桔產量36 971 t,全年預計實現柑桔產量24萬t,產值14 億元。
據李盛林介紹,目前全縣注冊公司81 家,省級龍頭企業4 家,市級柑桔龍頭企業3 家。全縣擁有專業合作社15 家,家庭農場11 家,其他種植大戶115 家,其中種植面積在33.33 hm2以上的經營主體有40 家。17 家生產企業的33個柑桔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認證面積達2 466.67 hm2,占水果綠色食品認證面積90%;建成柑桔選果生產線24 條,設備設計年加工能力達45 萬t,其中3 條生產線(9 個通道)具備國內一流的近紅外無損內質檢測分選能力;建成滿足24 萬t 果蔬產品預冷周轉需求的冷庫設施1 座。以“褚橙”為代表的新平柑桔連續3年入選云南十大名果,2019 年,新平縣被云南省確定為“一縣一業”特色縣,同年被農業部定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示范縣;2021 年,被云南省確定為“一縣一業(柑桔)”示范縣,戛灑鎮新寨村也榮獲全國“一村一品(柑桔)”示范村鎮。
李盛林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生態、綠色、安全、高效、可持續”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引領,以龍頭企業(公司)+試驗站為產業支撐平臺,通過品種升級和結構優化、現代種植技術集成與應用、綠色植保體系構建與食品安全保障、產業化專業服務組織與現代化市場體系建設等有效手段,推進新平柑桔產業現代化。通過實施“新平橙”公用品牌戰略,使品牌覆蓋全縣70%的鮮果產品,新平柑桔專賣市場覆蓋全國一線城市,初步建成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綠、三產融合發展的柑桔產業強縣。同時將加快為產業數字賦能,推進0.67 萬hm2(10 萬畝)柑桔數字化基地建設,搭建品牌數字化管理體系,完成生產環節溯源,實現銷售端反饋,并針對不同區域果品數據指導生產基地進行水肥管理等。
針對目前新平市場上柑桔品牌 “雜”“亂”“多”現象,將以提升“新平橙”品質為目標,由縣柑桔產業協會統一產品質量標準后,主打“新平橙”這一權威品牌。同時,將依托新平柑桔種植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建成一批設施一流、技術先進、管理良好、效益顯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和示范果園,提升柑桔品質,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經濟效益。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柑桔生產技術,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更新栽培技術和知識,轉變果農思想觀念,著力提高產量和果品質量,鞏固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等院所產學研合作體系,培育和壯大農技力量及新型經營主體,依托水果品質分析實驗室,建立健全病蟲害統防統治、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及品種引選和健康育苗等標準化體系,強化科學技術服務。此外,將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力爭引入多家有實力柑桔銷售及加工企業落戶新平,扶持建立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水果精深加工企業,促進生產發展、產品流通,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柑桔產品附加值。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日前,筆者從碭山縣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該縣發揮資源優勢,建設以碭山酥梨為主導產業的黃河故道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多措并舉,打造品牌,大力培育碭山酥梨特色產業,形成“一縣一業”的特色產業格局,有力促進水果產業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產業保障。該縣加大水果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制訂《碭山縣水果發展二十年規劃》,在全縣酥梨核心區選擇集中連片優質梨園,全面打造集智能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農旅相結合為一體的碭山縣“一號梨園”,強化基地開發、倉儲保鮮、精深加工、現代流通、品牌培育等產業鏈建設,從根本上指導和引領碭山酥梨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該縣酥梨栽培面積達到3 500 hm2,年產量50 萬t,獲得15 個國家級和6 個省級名牌產品稱號,全縣已建成14 個國家級和6 個省級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碭山酥梨示范基地。
本刊訊11 月上旬,咸陽市旬邑縣馬欄紅優質蘋果產業園區中,全國各地的客商絡繹不絕,蘋果優質優價在這里表現明顯,果徑80 mm以上條紋一二級果價格能賣到7.20 元/kg,其他最高6.40 元/kg。咸陽市馬欄紅蘋果是地理標志農產品,種植面積近13.4 萬hm2,綠色生態、色澤艷麗、脆甜多汁、風味濃郁,屬于高端果品。為加快果業轉型,助力脫貧攻堅,咸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實現單品突出打造“咸陽馬欄紅”蘋果區域公用品牌,2017 年“咸陽馬欄紅”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
旬邑縣是咸陽馬欄紅蘋果核心產區。近年來,旬邑縣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馬欄紅”蘋果產業。一是形成合力叫響“馬欄紅”蘋果品牌。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蘋果產業就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優勢產業。但由于一直以散戶種植為主,形不成規模,品牌效應不明顯,果農收益受到很大影響。提升產業價值,必須打好品牌戰。2016 年,旬邑縣成立蘋果產業協會,以打造“旬邑馬欄紅蘋果”品牌為抓手,加快推進標準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服務,逐步叫響旬邑馬欄紅蘋果品牌。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3.4 萬hm2,旬邑先后被評為“中國蘋果之鄉”“中國優質蘋果基地”“全國農業(蘋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現代蘋果產業20 強縣”等,旬邑馬欄紅蘋果更是榮膺央視“2015 魅力農產品”、第二屆中國綠色產業博覽會“金孔雀獎”等多項殊榮。旬邑縣還被列為中國蘋果外銷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
二是大抓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工作。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咸陽市旬邑蘋果試驗站坐落于馬欄紅優質蘋果產業園區內,形成了政、校、企、產、研、學六位一體的現代化矮砧蘋果生產園,美國托羅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覆蓋全園,建有小型氣象及病蟲害測報系統,目前已實現了地面作業全程機械化。園區目前有國內外優良品種秦蜜、秦脆、美國蜜脆及富士優系等,優良砧木有八棱海棠、M26、M9-T337、G935、JM 等,及蘋果專用授粉樹。石門現代農業生態園是旬邑一家以科技為先導集矮化蘋果科研、育苗、種植為一體,同時探索生態旅游、畜禽養殖、農業技術服務等多種經營模式的綜合型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與北京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歷時4 年試驗種植了具備抗重茬、抗凍害、砧木品種雙脫毒等多項世界最新技術的蘋果苗木,品種方面引進加拿大“美味”、新西蘭“愛妃”、美國“大衛嘎拉”、日本“信濃金”等世界的優質蘋果品種。目前,旬邑縣蘋果主栽品種以世界上著名的晚熟蘋果品種紅富士為主,包括煙富、長富、禮富、巖富、弘田富士等多個系列10多個品種,均為市場熱銷品種。近幾年,還積極引進新優品種響富、秦脆、美味、瑞陽、瑞雪、瑞香紅、維納斯黃金等,不斷合理優化品種布局,滿足消費者對果色、口感、香味的不同需求。
三是面對新形勢拓寬蘋果營銷渠道。為加強蘋果品牌推介蘋果營銷工作,打響旬邑蘋果品牌,提升旬邑蘋果知名度,不斷拓寬果品營銷渠道,全力推進蘋果營銷,該縣以楊凌農高會、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旅游節等重大活動為載體,向全國各地推介旬邑蘋果。加強“旬邑蘋果”信息網及微信平臺建設運行,及時發布蘋果銷售信息,為果農果商網上銷售蘋果提供信息。旬邑縣生產的“馬欄紅”蘋果品質上乘,馳名國內外,遠銷全國30 多個?。ㄊ小^)和香港、澳門市場,并出口加拿大、英國、西班牙、俄羅斯、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國,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近年來,旬邑縣還積極依托“互聯網+”和現代物聯網,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實現蘋果網上銷售,不斷擴大銷售渠道和銷售面,建成“公益中行”、淘寶、蘇寧、微商、縣長微店等電子商務平臺,全縣現有電商39 家,個體微商400 多戶。
四是提高蘋果產后加工處理能力。2020 年,旬邑縣建成省內第一條“呵?!笔教O果選果線,對蘋果大小、色澤、糖度、酸度進行分揀并徹底解決傳統選果線在蘋果分選時出現的15%機械磕碰傷,大幅提高蘋果選果商品率。目前,旬邑縣累計建成果品貯藏冷庫45 座,貯藏能力達到21 萬t,其中,貯藏能力達到萬噸以上的企業有6 家,5 000 t 以上的有15 家,位居咸陽第一,陜西省前列。
(趙玉山)
本刊訊西安市臨潼區是我國石榴最早栽植地和全國石榴主產區之一,被譽為“石榴之鄉”。臨潼石榴至今已有2 000 多年的栽植史,先后榮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中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臨潼石榴種植系統還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目前,全區石榴種植面積5 400 hm2,年產優質石榴8 萬余t,直接產值6.4 億元,綜合產值達到15 億元。近年來,臨潼區秉承“一產融”農業農村發展理念,以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為契機,聚焦石榴特色產業,多措并舉促進石榴一二三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是以產業集聚為導向,在小金、穆寨、仁宗和沿山的鐵爐、馬額、代王的優生區,加快石榴面積擴展,促進一二三產業合理布局,并以鄉村旅游為統領,提升石榴園區景觀塑造。整合資源、包抓項目,支持沿驪山區域因地制宜發展石榴經濟林果,完善石榴產業規劃區基礎設施條件,打造形成了19 個示范村和6 個石榴觀光園,推動石榴產業從傳統種植業向“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業”轉變。
二是以延伸產業鏈為抓手,推進多層次、多模式的產業融合。農業內部產業整合,實現種養循環利用;搭建石榴生產與加工、市場營銷等全產業鏈,促使農業產業鏈延伸型融合發展;加工企業與石榴種植戶聯結融合,消除種植戶發展石榴產業后顧之憂的同時穩定加工企業生產運行;石榴產業園與旅游融合,帶動群眾拓寬銷售渠道和收入增長;農業+電商滲透型融合,更加打響臨潼石榴地標品牌。目前,全區從事石榴生產銷售企業、專業合作社60 余家,石榴種植戶達到8 200 戶,從業群眾1.5 萬人,石榴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扶貧果”和“致富果”。
三是以科技為支撐,為石榴產業發展注入科技元素。首先建立石榴技術服務隊伍,為石榴產業發展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全面開展從業人員技術培訓,為石榴產業合作社選派科技服務員,點對點、面對面進行技術服務。開發石榴新動能,發揮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的優勢,提升石榴品牌溢價、功能溢價空間。第二以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為切入點,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的農業產業內部循環模式,走“畜—沼—果”發展道路,建設集現代養豬、石榴種植、生物能源、農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園區,形成以石榴生產為主,畜牧養殖和流通銷售網絡體系配套結合的三位一體的高效現代農業生產循環模式。第三圍繞石榴主題,積極開展產業深加工,不斷延長產業鏈,加快石榴酒、果汁、果醋等產品研發升級,培育并形成丹若爾、秦俑、紅石榴等品牌和百福瑞、林彤等18 個省級、市級知名鮮果品牌。第四堅持示范引領,支持斜口街道芷陽村、驪山街道東安村等10 個石榴園轉型升級,扶持8 家經營主體,建成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一體,農技、農機、農藝相融合的現代農業基地,帶動全區石榴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是以品牌為創建抓手,弘揚石榴絲路歷史文化,強化石榴地標產品功能,不斷提升臨潼石榴品牌形象,讓石榴成為加強溝通合作的“絲路使者”。臨潼區出臺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臨潼石榴種植系統保護和管理辦法》,把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推動優秀農耕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建立管理機制,加強工作指導,做好動態監測,強化保護措施,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實現遺產地文化、生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建立了以中國網庫臨潼石榴示范基地為代表的銷售平臺,與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建立長期穩定的銷售合作關系,全區石榴網銷比例達到50%以上;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組建石榴產業聯合會,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群眾積極參與生產種植、市場營銷、倉儲物流和深加工;積極舉辦系列宣傳推介活動,擴大臨潼石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王秋萍)
本刊訊近年來,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板栗種植、貯藏與深加工,帶動當地栗農增收致富。目前,該縣板栗種植面積達到3.93萬hm2,年產板栗4.2 萬t,產值8 億元,果農人均增收4 500 元。
寬城板栗種植歷史悠久,已有3 000 多年,至今百年以上的板栗古樹達10 萬余株,現存最老的板栗古樹樹齡逾700 年,被譽為“中國板栗之王”。近年來,寬城立足于京津水源涵養功能區定位,以打造京津綠色有機食品直供基地為目標,積極發展以板栗為主的經濟林產業。該縣發展板栗產業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引領。寬城立足壯大板栗產業,聘請專家組成專班編制全縣林果產業發展規劃,突出政府統籌引導,加強銀企對接,堅持因地制宜,持續加大苗木培育、配套水利建設等方面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把發展以板栗為主的特色林果產業作為全縣富民增收的農業主導產業,積極推行獎勵補助政策,大力培育深加工龍頭企業,延長板栗產業鏈條,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市場”的板栗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板栗產業長效發展。
二是強化科技支撐,助推產業升級。依托院士工作站、燕山特色果品加工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以企校、企研合作等形式,引入產業高端技術人才,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優良品種引進和改接力度。定期邀請專家學者、省級科技特派員等對食品企業及員工開展綜合素質能力培育服務活動。充分發揮承德神栗集團龍頭企業作用,打造板栗核心示范區,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建成研發中心,通過構建“科研實驗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技術服務體系,積極開展校企科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三是完善監管體系,嚴格質量管控。寬城始終不斷加強板栗栽培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三品一標”認證管理,打造優質板栗示范村,培育誠信板栗示范戶,督促企業嚴把板栗產地關、選材關、生產關;建立健全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質量檢測體系和質量安全溯源體系,確保產品可記錄、可查詢、可追溯、可召回,實現板栗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質量管控。
四是擴大產品宣傳,提升品牌效應。寬城始終堅持品牌培育、管理、創新有機融合,著力增強產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影響力,抓好品牌培育,重點打造板栗產業品牌。目前,“寬城板栗”已入選100 個全國消費者最喜愛區域公用品牌,在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10 多個電子商務平臺線上推介,線下成功入駐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大型連鎖超市?!吧窭跏称贰币淹ㄟ^美國、日本、歐盟、中綠華夏等有機食品認證和伊斯蘭清真食品認證等10 余項權威認證,成功申報中國馳名商標,遠銷美國、德國、日本等30 多個國家和地區。
(王秋萍)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向長海)11 月9—11日,在上海市舉辦的“第十四屆iFresh 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上,秭歸臍橙榮獲“2021 年度受市場歡迎果品區域公用品牌100 強”,秭歸縣柑桔協會獲得“最佳組織獎”稱號。
據悉,11 月9—11 日,iFresh 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共同舉辦了“第十四屆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2021 果業標準質量論壇”。為了更進一步提高秭歸臍橙公用品牌競爭力、知名度,推進企業品牌建設,秭歸縣柑桔協會組織湖北屈姑國際農業集團屈姑商貿有限公司、湖北鑫勇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宜昌鷗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宜昌三峽百景宜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秭歸縣同勝柑桔種植家庭農場等5 家果品經營主體參加會上的產銷展覽對接活動,推廣秭歸臍橙。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向長海)近日,湖北省秭歸縣加速推廣“一果兩剪”和規范使用秭歸臍橙地理標志。
臍橙產業是秭歸縣第一大農業支柱產業,是全縣18 萬多果農的“致富樹”“黃金果”,已漫山遍野種植2.67 萬hm2,年產量達到70 萬t。臍橙采收實行“一果兩剪”事關秭歸臍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事關“秭歸臍橙”品牌形象和競爭力。為維護秭歸臍橙區域公用品牌公信力,秭歸縣向全縣廣大黨員干部、柑桔種植戶、經營主體、柑桔產業從業人員、“兩代表一委員”發出“一果兩剪”倡議,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全面落實“一果兩剪”技術,嚴格按照科學、精細標準采收果實,共同把好柑桔銷售第一關,為維護好秭歸臍橙區域公用品牌形象貢獻力量,向“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中國地標品牌而努力奮斗!
地理標志作為一種與農業相關的特殊知識產權,在農業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實現“秭歸臍橙”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進一步全面提升秭歸臍橙采后商品化處理水平,秭歸縣開展規范使用秭歸臍橙地理標志、標注標識的行動。全面推廣采用“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戰略,箱標母子法商標構成。母商標區由秭歸臍橙商標法定圖文+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國家知識產權局)+農產品地理標志(農業農村部)構成。秭歸臍橙商標法定圖文統一著綠色(色值C:100 Y:100),地理標志專用標志按照母商標區構成要素印制于箱體左上或右上角。子商標區為企業商標,沒有企業商標則不顯示。箱標的板式設計由生產者、包裝者或銷售者自主決定。
本刊訊日前,河北省23 家鮮梨出口企業發起成立鮮梨出口企業聯盟,聯盟內企業將在共同應對貿易壁壘、規范行業標準、共同搭建高質量交流平臺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將河北鮮梨出口行業發展成為全國農產品出口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鮮梨出口企業聯盟的成立,有助于河北省做大鮮梨產業、做優鮮梨品質、做強鮮梨品牌,打通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農產品出口“最后一公里”,促進河北省鮮梨生產供應商與國際大型采購商產銷精準對接,打造一批“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鮮梨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高河北梨產業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實現梨產業高質量發展。
河北是世界公認的栽培梨發源地,鮮梨種植已有3 000 多年歷史,晉州市、辛集市、泊頭市、魏縣、寧晉縣、定州市的鴨梨和趙縣雪花梨以歷史悠久、品質獨特、傳承有序而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全省現有種植面積14.39 萬hm2,年產350 多萬t,出口量20 萬t 以上,面積、產量、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2020 年河北省鮮梨出口額達1.35 億美元,截至今年7 月底全省鮮梨出口額突破8 000 萬美元。
目前,河北已建成15 家鮮梨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其中晉州長城公司、泊頭龐龍公司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晉州長城、泊頭東方、辛集裕隆、河北天波等梨出口企業迅速崛起,出口量超過全國出口總量的50%。
(王秋萍)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據廣西農業科學院有關消息,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發布《百香果質量分級》,宣布2022 年5 月1 日開始實施,這是我國首個百香果國家標準。
據悉,《百香果質量分級》 由南寧海關技術中心主持,廣西農業科學院為主要起草制訂單位。該標準的制訂實施將規范我國百香果生產和市場銷售,提高產品質量,提升電商銷售服務質量,促進百香果產業可持續發展和百香果貿易市場有序健康地發展。
另據悉,11 月1—2 日,由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起草的《楊桃苗木生產技術規程》通過專家審定通過。10 月29 日,由廣西農業科學院、平樂縣月柿餅協會、恭城瑤族自治縣農業農村綜合發展中心和恭城瑤族自治縣柿子產業協會等單位共同起草的廣西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糯蜜柿制品》通過專家審評。由百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廣西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與田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共同起草的 《杧果電商銷售服務規范》 廣西地方標準于2021 年10 月31 日正式實施。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為了維護品牌效應,規范產業健康發展,11 月1 日,融安縣在“融安金柑(桔)”上市發布會上,明確2021 年“融安金柑”上市時間為11 月8 日,提前上市銷售則視為不合格產品,并依據相關法規進行查處。發布會還明確了“融安金柑”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專用標志的申請、使用、管理、保護、監督、獎勵等管理措施。11 月8日,“融安金柑”正式上市,當天銷售量突破60 t,網上交易額達300 萬元。
融安縣是全國金柑主要產地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滑皮金柑和脆蜜金柑生產基地,是全國柑桔產業30 強縣之一,也是《金柑》國家標準主要起草單位。2011 年12 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融安金柑”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19年11 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0 年7 月“融安金柑” 入選中歐地理標志第二批保護名單。融安金柑今年種植總面積1.38 萬hm2,預計總產量19 萬t,總產值25.7 億元,有15 家金柑生產企業獲得綠色食品認證證書,創建了3 個自治區級融安金柑產業核心示范區。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10 月20 日,農業農村部公示了第十一批全國 “一村一品”399 個示范村鎮名單,其中96 個村鎮以特色水果為主導產業,占總數的24%。據悉,這些水果產業村鎮以廣西和河南最多,均為7 個,河北、廣東、山東、四川和新疆各為6 個,湖北、重慶、貴州各為4 個,甘肅、浙江、安徽、遼寧、江蘇、江西、湖南、云南、天津各為3 個,寧夏、福建、西藏、陜西、北京、內蒙古各為2 個,上海1 個。水果種類含蓋蘋果、梨、蘋果梨(白梨)、蜜梨、酥梨、刺梨、柑桔、春橙、臍橙、金柑、白柚、油柑、金柚、香柚、桃、水蜜桃、黃桃、毛桃、櫻桃、油桃、核桃、山核桃、黃臘李、蜂糖李、山楂、石榴、紅棗、獼猴桃、楊梅、草莓、藍莓、無花果、葡萄、葡萄酒、枇杷、荔枝、菠蘿、杧果、堅果、板栗、柿餅、蜜瓜、西瓜和甜瓜等數十個主導水果種類。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申報主體要求其主導產業優勢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厚、文化內涵豐富、產村產鎮深度融合、帶農增收效果顯著,有較強的輻射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申報村主導產業總產值超過1 000 萬元,申報鎮主導產業總產值超過5 000 萬元。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日前,桂林灌陽雪梨與陽朔沙田柚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申請,獲得批準。至此,桂林市已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5 件,位居廣西第一位。
據悉,灌陽雪梨是桂林市灌陽縣傳統果品之一,已有300 多年栽培歷史。該品種果實倒卵圓形,果肉雪白,味濃,甜酸可口,清香細脆,品質上等,2005 年獲“廣西名牌產品” 稱號,2009年獲得原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陽朔沙田柚源自容縣沙田柚,產品色香味都與原產地類似,柚肉甜潤多汁,香脆爽口,是秋冬佳果;又因果皮厚,便于長途攜帶和長久保存,被譽為“天然罐頭”。
近年來,桂林市圍繞自然優勢、人文優勢和產業優勢,積極引導、組織地理標志商標的申報注冊,桂林永福羅漢果、資源紅提、恭城月柿、陽朔金柑、桂林沙糖桔等先后獲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有效助力桂林水果產業和地方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最近,第四批廣西農業品牌(“廣西好嘢”)目錄征集工作結束,經過幾輪評審,桂林市共有34 個農產品(企業)入圍。包括荔浦沙糖桔等3 個區域公用品牌,陽朔古板水果專業合作社等16 個農業企業品牌,資源縣“資江源”葡萄和獼猴桃等15 個農產品品牌,以上品牌目錄輻射全市資源、荔浦、恭城等9 個市(縣、區)。
據悉,“廣西好嘢” 目錄評選是廣西為了打造更多“桂”字號優質農產品品牌,講好“廣西好嘢”品牌故事的重要活動,旨在發揮農業品牌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這次成功獲得入選資格的產品及企業將獲得從榮譽認證、宣傳推廣、產品展示、IP 授權等4 個方面的賦能,享受到在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全國頭部新媒體、線上線下銷售平臺進行整合宣傳推廣,在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上設立展示專區、獲權使用“廣西好嘢”農業品牌形象總體標識等。
今年“廣西好嘢”農業品牌目錄征集工作還開展了網絡投票活動,共有127 個農業品牌展開激烈角逐。其中,桂林轄區的“圣山源”柿子醋、“恭城月柿” 果品等品牌產品獲得網絡票數超10 萬。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據廣西農業農村網(葉盛勤)有關消息,日前,農業農村部增補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單位及專家人員。其中,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獲批準新增梨、葡萄兩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該院易顯榮、何建軍獲聘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至此,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已有柑桔、桃、葡萄、梨等4 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
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設立在桂林市,主要從事柑桔、果樹、蔬菜等農業科學研究以及相關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引進、推廣與創新利用工作。近年來,廣西梨與葡萄產業得到迅猛發展,2020 年,廣西梨栽培面積2.1 萬hm2,產量47.12 萬t,其中主產區桂林的栽培面積為1.08萬hm2,產量為23.59 萬t;廣西葡萄栽培面積為3.03 萬hm2,產值62.55 億元,其中主產區桂林栽培面積1.45 萬hm2,產值47.63 億元。新增梨、葡萄兩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將有利于桂北地區乃至全廣西的梨與葡萄產業健康發展。
本刊訊(黎蕓熙,特約通訊員記者柏 斌)11 月3 日,由新平縣人民政府主辦,新平縣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和iFresh 亞果會聯合承辦的“來自褚橙之鄉的美味傳橙‘新平橙’品牌發布會”在昆明市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召開。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綠色食品處副處長張昉,云南省商務廳經貿處副處長劉代宇,云南省玉溪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夏柏林,新平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李盛林等參加此次發布會。美團優選水果總部運營負責人余忠亮,首衡河北新發地董事長助理、首衡河北新發地果品協會秘書長楊建飛通過線上視頻致辭。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柑桔學會苗木分會秘書長、國家柑桔苗木脫毒中心副主任、重慶市柑桔無病毒一級采穗圃主任李太盛受邀參會并作了專題報告。
李盛林在發布會上向獲得“新平橙”品牌使用授權的云南褚氏農業有限公司、新平龍橙果業發展有限公司、玉溪久字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授牌。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云山和iFresh亞果會創始人蔡劍菲,新平林森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志勇和云南供銷冷鏈流通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渝,新平高山紅果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舒然和昆明日新達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榮緒,云南黃金橙果業公司總經理徐專有和云阜供應鏈管理(云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磊分別就重大戰略合作項目簽約。據悉,本次發布會旨在發揮昆明大市場、大流通的優勢,推動“新平橙”品牌發展,推動新平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和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讓新平柑桔走出云南、享譽全國。
本刊訊11 月11—14 日,以“科技先行·品牌引領,誠信創富·尊商共贏”為主題的第十屆山西臨猗果品文化節在臨猗縣新城中心廣場隆重開幕。本屆果品文化節旨在向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臨猗果業發展歷史,搭建對外開放交流、互促共進共贏的平臺,展現臨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現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累累碩果,邀四方賓朋暢游商祖發源地,樂享果世界,共謀發展大業,共贏美好新未來。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巡展觀摩、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論壇、果業抖音網紅短視頻大賽、臨猗好蘋果評選活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政銀保企合作論壇、“金剪子”技能競賽、“果”燃健康農民趣味運動會、果業高質量發展大講堂、群眾文藝活動展演等9 項專場活動。
本次果品文化節的亮點,一是精心組織籌備,服務保障更加有力。臨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統籌推進、督促落實,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臨猗果業發展進行的新變革、取得的新成就。二是線上線下結合,活動影響更加廣泛。線上成功舉辦“猗頓農品”電商直播、果業抖音網紅短視頻大賽,共銷售各類果品9 000 t 余,銷售額累計達3 700 余萬元。線下舉辦了農業、工業兩大高質量發展論壇和果業高質量發展大講堂,組織了“臨猗好蘋果評選”“‘金剪子’ 技能競賽”“‘果’燃健康農民趣味運動會”和“群眾文藝活動展演”。同時,高標準打造了廟上特色小鎮、峰仙村現代果業示范基地等觀摩點,讓游客置身其中,見證現代農業的新成果,感受鄉村振興的新變化。三是堅持創新高質量,亮點成效更加凸顯。本次活動首次改變了鄉鎮布展方式,新設了“鄉村振興展區”和“果業‘三新’展區”,新增了“特色農產品銷售一條街”,極大地豐富游客體驗,更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趙玉山)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柏 斌)據了解,近年來,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之一的水果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 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76.67 萬hm2、產量1 102萬t,綜合產值893 億元,較2018 年分別增加22.8%、35.5%和97.6%。
目前,全省省級及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13家,200 個“綠色食品牌”省級產業基地中,水果產業省級基地有28 個。美國卓莓、聯想佳沃、陜西海升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落戶云南強勁發展,和本土的優質龍頭企業一同發揮著“云果”主力軍作用。截至2020 年年底,全省水果產業綠色食品獲證產品531 個、認證面積達3.23萬hm2、認 證產量82 萬t,分別較2018 年增184%、94%、64%;獲有機認證產品225 個、認證產量9.3 萬t,分別較2018 年增84.8%、41%;全省水果產業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累計達到21 個;水果出口額達到26.5 億美元,成為云南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品類;2021 年前三季度,云南進口水果48.8 億元,增長100.9%。據了解,在連續4 年開展的名品名企評選表彰活動中,全省共有16 戶企業榮獲“十大名果”,其中連續3 年以上獲獎的企業有5 戶。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柏 斌)10 月19 日,16 輛滿載新平縣“高原王子”冰糖橙的大貨車,首發全國16 個城市,這標志著全國成熟最早的冰糖橙開始陸續投放市場。新平縣冰糖橙主要在紅河流域的漠沙、戛灑、水塘、者竜4 個鄉鎮海拔650~1 400 m 的區域集中種植。得益于域內干濕交替,光照充足,溫差較大,終年無霜的優越氣候環境條件,新平冰糖橙不僅品質優越,而且成熟較早,與國內其他產區相比,至少提早30 天上市。據玉溪市高原甜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褚云濤介紹,成熟度五成以上,糖度達到12°的冰糖橙口感最好,目前新平冰糖橙已進入最佳采摘期。深圳百果園采購經理徐峰表示,新平冰糖橙憑借優越的品質和口感,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歡迎。今年計劃冰糖橙的采購量將突破5 000 t。據了解,截至目前,新平縣柑桔種植面積達1.04 萬hm2,其中冰糖橙種植面積約5 200 hm2,掛果面積約5 000 hm2,今年預計總產量將達到14 萬t。
本刊訊廣東是我國柑桔重要產區之一,2020 年廣東柑桔種植面積19.5 萬hm2,總產量388.2 萬t,同比2019 年分別增長1.5%和6.7%,柑桔產量占全省水果總產量22.1%。
據廣東省農業信息監測體系數據,2021 年廣東柑桔種植面積預計為20.2 萬hm2,產量將達到393.0 萬t。2021 年廣東各柑桔主要產區較歷史同期呈現積溫充足,降水減少的狀態。截至10 月中旬,各產區有效積溫較歷史同期高5%~10%。除四會市產區積雨較歷史同期增多31.7%,其他主要產區積雨較歷史同期減少15%~40%。水源充足且及時通過灌溉設備補充水分條件下,柑桔生長得到保障,預計今年廣東柑桔皮更薄,甜味足而酸度低,風味更濃郁。
近10 年,廣東柑桔受黃龍病影響嚴重,種植面積一度大幅下降,2020 年種植面積較2010年下降了10.2%。在政府與科研機構的幫助下,廣東黃龍病發生得到控制,柑桔規模逐漸回穩。近些年來各柑桔產區積極推進品種改良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柑桔生產水平逐年提高。2015—2020 年,廣東柑桔種植規模保持平穩趨勢的情況下,產量穩固上升。德慶貢柑、仁化貢柑、四會沙糖桔、廉江紅橙等都是廣東柑桔的知名品種。今年德慶貢柑認養活動為廣東柑桔水果品牌打造開了個好頭,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南方+等媒體相繼報道。目前德慶縣貢柑生長形勢穩定,種植面積8 100 hm2,預估今年產量將達到26.3 萬t。仁化貢柑是韶關市仁化縣特產,屬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2019 年產值達15.6 億元,品牌價值81.4 億元。2021 年仁化縣貢柑種植面積8 700 hm2,預估產量26 萬t。廉江紅橙是廉江市特產,深受消費者歡迎,被列為國宴佳果,并享有“橙中皇后”的美譽,2019 年產值達6.8 億元,品牌價值45.3 億元。2021 年,廉江紅橙種植面積5 500 hm2,預估產量約6.8萬t。2001 年,四會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柑桔之鄉”稱號,四會沙糖桔2019 年產值高達8.8億元,2021 年四會沙糖桔種植面積5 900 hm2,預估產量8 萬t。
(趙玉山)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葛德光)11 月以來,碭山縣個大皮薄、汁多甜脆的冬桃陸續成熟上市了,筆者在城鄉水果市場看到,今年該縣冬桃上市量明顯少于上年,價格較上年有所上漲。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單果重180 g 以上的冬桃平均價格8 元/kg,同比價格上漲22.46%。據分析,今年冬桃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8—9 月該縣冬桃生長季節遭遇連續2 個多月的集中降雨,致使桃園長時間積水,造成30%的冬桃植株早期落葉、落果。據農業部門統計,今年該縣冬桃產量減少158 t 多,因此冬桃上市量減少,價格上漲。二是冬桃生長周期長(180 天左右),所需生產資料等價格上漲,致使生產成本投入增加,價格因此上漲。
本刊訊(特約通訊員錢開勝)據廣西新聞網和《廣西日報》(鄧盛龍等)有關消息,10 月29日,2021 年容縣沙田柚文化旅游節暨僑鄉慶?!爸袊r民豐收節”活動在容縣開幕。為期3 天的節慶活動期間,全縣共接待游客超過18 萬人次,旅游總消費超過1 億元,銷售沙田柚3 萬t,銷售收入2.4 億元。
容縣沙田柚是柚類精品,有著“柚中之王”的美譽,當地果農種植沙田柚已有200 多年的歷史。目前,容縣15 個鎮均種有沙田柚,柚果種植面積、產量在廣西排名第一,其中,百畝以上柚場超過50 個,沙田柚從業人員超過8 萬人,果農年均收入達3.2 萬元。2020 年,容縣沙田柚成為廣西首批“桂字號”區域公用品牌,2021 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結果正式發布,容縣沙田柚的品牌價值為80.55 億元,入圍品牌價值百強名單。今年的沙田柚文化旅游節還舉辦了2021 年十佳沙田柚評比及沙田柚產業發展論壇,開展了沙田柚直播帶貨、特色餐飲評比、美食商品嘉年華、游容州古城商業街·“品百味”大集市、都嶠山彩虹歡樂跑、千姿容州僑鄉自駕游、“廣西人游廣西”之“廣西人游容縣”、容縣旅游宣傳推介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本刊訊進入10 月,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2.8 萬hm2蘋果開始采摘上市。鹽源縣地處四川攀西高原,因其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了鹽源蘋果糖度高、果肉脆等特質,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鹽源縣蘋果年產量59 萬t,是國家級優質蘋果標準化示范區,是全國高原地區蘋果生產第一縣?!胞}源蘋果”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著名商標和農業部優質農產品獎、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銀獎等殊榮30 余項。全縣蘋果產業從業人員達9.89 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5%,蘋果產業種植農戶戶均增收達2 萬元。
鹽源這座陽光城,“離城市很遠,離太陽很近”,不通火車、不通高速、到成都車程近10 個小時,隨著蘋果產量逐年攀升,要讓鹽源蘋果走出大山不是件容易事。為持續推動鹽源蘋果走出大山,鹽源縣建立了電商物流農業產業園,培育本土電商公司65 家,開拓了以川、渝、滇、黔為中心,輻射湘、閩、蘇、皖、浙為重點的國內市場并遠銷東南亞,培育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42 家,鈺鋒果汁、潤豐農業等農特產品初精深加工企業4 家,就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把產業鏈的主體留在縣域、鄉村,蘋果初加工率達95%以上。10 月18 日舉辦的第四屆鹽源蘋果節上發布信息,鹽源蘋果不僅在國內外建立了龐大的銷售網絡,而且線上銷售已經占據了總銷量的50%,交易額較2015 年躍升20 倍,走出了一條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現代蘋果產業發展新路子。
(王秋萍)
本刊訊10 月底到11 初,山西省晉南地區正值產地蘋果收購旺季,但近期該區域蘋果收購進度緩慢。
一是受9 月底10 月上旬連續降雨災害天氣影響,蘋果采收時間推遲,同時直接影響蘋果后期著色,不同產區收購進度不同,收購價格下降幅度較大。運城市臨猗縣、萬榮縣受到的影響較大,截至10 月26 日,臨猗蘋果(紅富士果徑80 mm 二級果以上)收購價格3.80 元/kg 左右,同比下降24.0%,目前以銷售電商為主;萬榮蘋果(紅富士果徑80 mm 二級果以上)收購價格4.30 元/kg 左右,同比下降14.0%;芮城蘋果(紅富士果徑80 mm 二級果以上)收購價格6.40 元/kg左右,同比下降6.3%,客商收購不積極,處于觀望狀態。臨汾市吉縣收購進度與去年持平,客商積極性不高,與去年反差較大,目前收購價格(紅富士果徑75 mm 果及以上)5 元/kg 左右,同比下降7.4%,蘋果已陸續入庫,果農入庫較多。
二是受全國大環境影響,2021 年產季,全國蘋果個別省區略有減產,但大部分省區均表現增產,總產量預計4 500 萬t 左右,供應總量充足,目前客商收購的積極性不高,入庫偏慢。
三是由于受今春凍害大風、中后期冰雹及陰雨天氣影響,部分果園蘋果大小、著色、表面光潔度等不佳,導致收購價格降低、收購進度整體滯后。
四是從收購價格來看,各產區收購價格整體低于去年,但優質果價格相對堅挺,下降幅度有限,低質果價格下降幅度較大。由于好果少,預計后期好果價格略漲,但漲幅不大,殘次果價格還會下降。
(趙玉山)
本刊訊近年來,平遙縣木瓜村以蘋果為主導產業打造“一村一品”,木瓜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蘋果大村。這兒的紅富士蘋果酸甜可口,皮薄個大,今年又獲豐收。目前,木瓜村形成了全村果樹全覆蓋的“一村一品”特色種植模式,擁有果園154 hm2,年產量穩步邁上3 000 t,為民眾帶來收益超450 萬元,同時輻射帶動周邊村的果業發展,成為區域果業發展的龍頭產業。該村發展蘋果產業的主要做法,一是利用有利地理位置發展觀光果業。作為山西省級美麗宜居創建示范村、傳統古村落和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近年來,木瓜村利用集體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全力推進特色蘋果種植業發展,建設林果采摘區、農業觀光區、生態景觀區和徒步體驗帶,利用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古村落文化生活區,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引進央廣網“云遇豐收節”直播活動。今年秋季,在平遙縣的支持下,通過央廣網航拍+慢直播+采訪的形式,邀請網友“云上”看豐收,多角度展示木瓜村蘋果秋收景象及古堡風貌,讓受眾通過鏡頭近距離與果樹專家、果農等直播互動,感受果農豐收的喜悅。活動現場,農特產品展銷展示,農民講豐收、專家講技術、游客講體驗,在分享豐收喜悅的同時,為“云上”網友實時共享特色農產品。三是重視蘋果品質提高。木瓜村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改進種植模式,提高蘋果品質。山西農業大學每年都會派出專業團隊到村進行技術指導,春季從修剪果樹、指導疏花到培訓種植技術,夏季從施肥、疏果到施用營養劑,秋季從施肥防止早落葉到病蟲害防治,冬季從修剪到清果園,一年四季木瓜村都將學習作為提升品質的重要抓手,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生產的蘋果果形大、色澤鮮艷、著色均勻、含糖量高、品相佳、口感好,受到各地消費者青睞。
(王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