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帥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農創客已成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陳山漫指出,大學生成為農創客存在資金短缺、發展動能缺乏、社會資源匱乏等問題,要完善落實大學生創業政策,加大對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宣傳力度,注重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構建完善的大學生農村創業跟蹤幫扶機制等,促進大學生農創客發展[1]。朱歡指出,大學生農創客農村創業意愿較低,創業融資難度大,受到的阻力較大,自身信息資源整合能力較弱,社會對于大學生農創客的支持度不高,全社會需要為大學生農創客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大學生農創客自身需要提升創業能力,選擇農業發展新方向,提高農村創業質量與效益[2]。薛卉熠等指出,大學生農創客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土地流轉、融資困難、勞動力不足、專業人才支撐不足及農產品缺乏銷售渠道等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支持、鼓勵以及大學生農創客自身努力,以消除大學生農創客農村創業阻力[3]。已有大量文獻研究了大學生農創客創業的阻力、大學生農創客創業的對策等,對于本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需要高素質人才作為經濟發展的智慧力量。大學生成為農創客,建立涉農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能促成更多的農業新組織產生,不斷激發鄉村經濟發展組織的活力,逐漸壯大涉農經濟主體規模,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吸納農村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在當地就業,促進科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使得農產品質量、農產品營銷、農業品牌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創客基于現實需求和優勢條件,注重新品種種養、新技術開發、新模式經營,發展高效創意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等,構建“現代農業+”新模式,為農村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模式,促進當地鄉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4]。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創業環境日益完善,農村創業的競爭壓力相比城市較小,大學生成為農創客的外部環境日益優化、意愿有所增強、人數規模不斷擴大,“80后”和“90后”大學生成為農創客的人數較多,大學生農創客在新型經營主體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學生成為農創客的創業領域主要集中在種植業、養殖業、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物流、家庭農場、經營民宿、農產品加工、建設特色小鎮、鄉村旅游項目、農村網絡直播帶貨和綜合現代農業等方面。
大學生成為農創客助力鄉村振興,不僅需要大學生具備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而且要求大學生具有農創客方面的知識儲備及農業經營能力,了解農村市場且能開拓農村市場。但是,往往由于大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經驗匱乏,使大學生農創客發展動力不足[5]。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返鄉成為農創客,但人數仍不夠多,而且大學生農創客分散在各地,大學生農創客團隊力量薄弱,人才集群還未形成,難以建立大學生農創客的協同發展機制,難以有效地發揮團隊智慧。
農業是我國延續數千年的傳統產業,大學生成為農創客投入農業領域貢獻力量。但是,大學生農創客服務平臺缺乏,在大學生農創客創業過程中缺乏高質量的創業咨詢與指導服務,難以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因此大學生農創客在農村發展不長久。
大學生農創客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融資問題。大學生農創客在創業過程中需要資金,但是大學生個人積累的社會資源有限,對于涉農金融政策了解不足,難以及時獲得創業資金,因此,許多大學生農創客不得不放棄農村創業項目。
大學生農創客的創業業態較為傳統,多是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所選擇的創業項目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度較低。同時,大學生農創客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沒有對現代農業發展提出更多的新思路。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成為農創客不能僅憑借一時的熱情,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素養,如強大的心理素質、先進的價值理念、能適應農村環境與創業壓力、能利用先進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以及懂得農業經營與管理等[6]。這就要求大學生農創客必須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促進農業創新研發、農業技術普及、農業市場開拓,大學生要注重農創客團隊建設,建立農創客聯盟或者工作坊,促進大學生農創客的創業項目經驗交流與分享,吸引并積聚更多的優秀大學生成為農創客,不斷壯大大學生農創客團隊[7]。
以互聯網為載體,推動大學生農創客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農產品研發信息、采購信息和銷售信息共享。通過農創客服務平臺,為大學生農創客配置創新創業導師,以便大學生農創客可以分享更多的信息、獲取更多的創業資源,實現農業領域創新[8]。
要想破解大學生農創客的融資困境,急需優化大學生農創客金融服務?;诖髮W生農創客的金融服務需求,應創新農村合作金融支農服務,不斷完善農創客金融政策,加強對大學生農創客的金融支持,為大學生農創客開拓融資渠道,加強大學生農創客金融服務的科技應用,使大學生農創客享受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創客要主動了解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農業發展新業態。例如,推動農業與農家樂餐飲、采摘旅游、親子教育、休閑觀光和勞動教育等有效融合發展,積極發展“農業+旅游”“農業+文化”“農業+教育”“農業+文化+旅游”“農業+休閑”等新型農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增強農業發展的文化創意,并注重農業品牌培育,以不斷提高農業領域的創業質量,提升農業創業的經濟效益。
大學生農創客是助力農業發展重要新生力量,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支持,有效地助力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