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長英 陳圣菊 袁崔帥
(六盤水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4507)
建設美麗鄉村是國家的重點建設目標,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結合各地特點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而實施美麗鄉村規劃,需要合理、有效地規劃鄉村住宅布局,加強住宅周邊環境建設,改善鄉村住宅環境,提升鄉村居民的整體幸福感,并減少鄉村與城市的“割裂感”。
在城鄉規劃中建設美麗鄉村不僅可以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防止生態循環鏈出現問題,而且可以提升當地居民的幸福感,提升農民的綜合收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外,建設美麗鄉村時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升當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等[1]。
進行美麗鄉村規劃時,當地居民對周圍環境的美化意識不足,無法有效改善周圍環境。例如,很多居民會飼養家禽(雞、鴨等)與家畜(以豬為主),但在飼養過程中隨意堆積家禽、家畜的糞便,不僅產生難聞氣味,而且會滋生蚊蠅,傳播細菌。同時,鄉村民宅會使用木柴和木炭等必需品,大部分家庭會將物資堆放在院中的角落,不僅影響了整體民宅的美觀,而且不利于日常使用。此外,很多居民對于環境美化的審美程度不高,僅局限于“大體干凈”,難以將環境保護與住宅美觀進行有效的規劃。另外,在以往的鄉村規劃中,部分政府過于重視表面工程,未能融入當地的特色,導致鄉村建設缺乏特色[2]。
很多村民建設住宅時為了擴大使用面積,存在私自建設、私自加蓋等現象。另外,村民私自加蓋住宅時格局設計混亂,相關的設計規劃不符合建筑要求,無法通過國家規定的建筑安全等級測試。
我國現有的鄉村住宅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性較大,如很多鄉村住宅沒有配套的污水處理系統,生活中產生的廢水一般選擇傾倒在附近的土地中,對周圍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另外,很多鄉村住宅將衛生間獨立設置在院中角落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農家肥發酵,但存在使用不便的問題,而且夏季會產生難聞的氣味,還會滋生各種蚊蠅。同時,很多衛生間未對便池進行隔離,糞便直接進入挖好的土坑中,雨天會混合雨水緩慢滲入土壤深處,污染地下水源[3]。
進行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時,需要當地政府借助宣傳機構,如通過當地電視臺和廣播媒體等渠道,大力宣傳美麗鄉村的規劃愿景,講明規劃方式,保證民眾的知情權,減少突然采取行動引起居民排斥的情況。應開展相應的培訓活動,增強居民的審美意識,使其自愿且積極地參與建設美麗鄉村規劃設計。應增設相關的“居民意見箱”,使居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提供合理的意見及建議,有效保證相關工作有序開展。另外,針對鄉村規劃建設,當地政府應加強監督,以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失誤及損失[4]。例如,對施工單位進行審查,對于沒有相關資質或未能按照當地政府施工要求進行規劃的工程單位立即進行嚴懲,并責令其限期更改,政府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拆除,堅決貫徹并落實鄉村規劃中“一戶一宅”的居住制度,增加自然景觀與鄉村總體規劃的協調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進行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時,應抓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契機,統籌安排農村居民點、基礎設施等用地。加快編制和修訂鎮村規劃步伐,合理確定鎮、村的數量、布局和用地規模,劃定村、鎮發展和撤并復墾范圍,逐步構筑農村功能區劃清晰、農業生產高效、設施配套完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新農村格局。應充分了解周圍的環境、居民數量及其生活需求,結合實際情況對鄉村住宅布局進行合理的設計,避免出現住房應用布局呈現“架空感”,脫離居民的實際生活。此外,應盡量減少占用農田、農地,并與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獲取相應的許可權,綜合有效地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
進行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時,改善與保護周圍生態環境是其基本的目標與任務。例如,可以從宣傳、保護及維持3個方面入手,加大周圍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鄉村環境。首先,可以利用板報的形式宣傳相關的環境保護知識,培養鄉村居民的環保意識,為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制定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并加大懲罰力度,保障保護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各個部門應積極落實美麗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貫徹生態鄉村建設思想,推動當地生態化發展。此外,當地政府需要推進鄉村的基礎產業——農業循環發展,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量,進而減輕污染。例如,當地政府應建立相關的廢棄物處理機制,同時鼓勵當地居民合理利用廢棄物,如將牲畜的糞便用于施肥等,以減輕環境污染。
進行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時,除最基本的環境保護、規劃住宅格局之外,還需要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大力發展當地的旅游業及特色產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升當地居民的收入,進而提升當地居民的幸福感。例如,當地政府可定期組織“農產品交流會”,地點可以設在城市的繁華地段,鄉村居民可以銷售自家種植的純農家綠色蔬菜及水果,還可以與客戶簽訂長期的供給合同,定期配送蛋類、奶類等貨物,增加城市與鄉村的來往程度,減少鄉村與城市間的“割裂感”[5]。同時,農村居民可以銷售自制的手工藝品及養殖的寵物(如寵物兔、貓、狗等),使銷售物品多元化。另外,針對擁有當地特色地理環境的鄉村,當地政府應大力發展旅游業,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電視等渠道進行宣傳,如以桃花為主題的“桃花源”或以大片薰衣草為主題的“香衣坊”等,提升鄉村的知名度,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開發當地旅游業及特色產業時,需要激發當地居民主動建設鄉村規劃、建設的熱情,提高居民的參與積極性,提升其主體意識。此外,提升鄉村居民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其科學文化水平,是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硬性條件,只有當地居民的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方可助力當地美麗鄉村建設[6]。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需要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對鄉村住宅進行合理規劃布局,保護鄉村整體的生態環境,發展當地的旅游業及特色產業,以有效推動鄉村發展。同時,需要確保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優化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并提升當地居民的審美能力,激發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全面落實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