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軍 江鳳香 杜謀濤 王碧霞 楊 帆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許新國等指出,基于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縣域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深度挖掘鄉村文化,推動鄉村旅游全域發展[1]。呂靖燁等指出,縣域發展特色小鎮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優化了縣域產業結構,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順應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2]。吳銳俠指出,縣域要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構建微商移動發展模式、農特產品網上超市模式、綠色+科技農產品模式、農戶+合作社+電子商務公司和O2O+預售+直播模式5種創新式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3]。張瑜指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陜西省創新農家樂發展模式,滿足休閑需求,推動了鄉村旅游發展[4]。已有的文獻沒有直接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鄉村經濟創新發展模式,但是為本研究提供了參考。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縣域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鄉村發展。西安市要加強鄉村經濟創新發展模式的構建,以改革發展鄉村經濟為動力,突出鄉村經濟特色,發揮鄉村各類資源的優勢,推動西安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西安市要重視鄉村經濟發展,集聚各類企業到鄉村發展,激發鄉村經濟的發展潛力和活力,提高鄉村經濟發展質量,并推動鄉村涉農企業高效發展,帶動更多的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實現西安市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近年來,西安市鄉村堅持實業興農,積極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突出轉方式、調結構、穩產能。在糧食生產上,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良種全覆蓋;在蔬菜、瓜果種植上,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在養殖業中,扎實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和生態化經營;在農產品上,實現增綠、增優、增效多元化發展,為端穩飯碗、豐富餐桌提供堅實保障。不斷提質的農產品有效地促進了西安市農林牧漁業總量穩步提升。西安市已形成周至獼猴桃、藍田櫻桃產業,而且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和民宿經濟,推動縣域全域旅游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西安市鄉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但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鄉村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西安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不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經濟市場化程度不高,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品牌培育度較低,農產品市場規模小,農業經濟效益較低;大量農村人口流失,農民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青壯勞動力紛紛向第二、第三產業聚集,大多數人才精英不愿返鄉,農村技術人才匱乏;農業產業價值鏈條短、生產效益低、特色農業挖掘度不足,造成產業附加值低,產業主體活力明顯不足,農業產業融合速度緩慢。
西安市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雖然農村的交通條件有所改善,但是農村沒有形成便利的交通網絡,鄉村物流基地和冷鏈物流等建設落后,影響了鄉村電子商務發展和生鮮農產品運輸。鄉村通信設施和電力設施不完善,通信和網絡不夠發達,難以滿足鄉村信息化發展需求,難以支持農業信息化發展[5]。
西安市鄉村經濟發展受到限制,農業市場化程度較低,農業發展規模較小,農產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難以實現。這便導致農產品科技含量較低,農業市場化規模較小,鄉村閑置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盤活,鄉村土地資源沒有得到市場化開發。
要想促進西安市鄉村經濟發展,人才是關鍵[6]。西安市鄉村發展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和其他產業等,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懂得農村經營與管理,而且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產技術,具備現代職業農民的素養。但目前西安市鄉村經濟發展人才短缺,如缺乏高素質人才來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無法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要調整鄉村產業結構,發展集種養、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繼續發展特色果業、花卉產業及高效設施農業等,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旅游農業和智慧農業,不斷拓展農業新業態,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農村物流基地,推動農業服務業發展[7]。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要加強農業品牌培育,保證農產品品質,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塑造更多的縣域、鎮域及村域特色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推動西安市農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拓展農產品品牌推廣渠道,搭建農產品展銷平臺,構建“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農業品牌營銷機制,不斷提高西安市農產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建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揮小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涉農企業各自的作用,除了重視新品種培育和改良外,引進農業種植與養殖新技術,大力發展涉農龍頭企業;重視開發農業新產業,尤其是生物科技、冷鏈物流等;持續延長西安市農業產業鏈,打造西安市鄉村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和關聯產業發展的全產業鏈。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鄉村經濟發展需要集聚各類要素,尤其是人才資源要素[8];需要引入社會資本,積極籌措資金,推動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鄉村人才發展環境,吸引優秀的人才到鄉村就業創業,為鄉村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西安市要重視鄉村經濟發展,培育壯大鄉村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3+X”特色產業工程發展,促進產業、要素、資金和政策向優勢區聚集,通過加快品種改良、創新栽培模式、引進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提升設施水平等,做優、做強西安市農產品品牌。培育農業發展新動力,拓展農業新業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強農產品深加工和新產品開發,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態和人文資源優勢,以全域旅游為發展方向,推動文化、旅游、康養和農業產業深度融合,以“調產業結構、育農業品牌、強農業鏈條、促鄉村要素集聚”為路徑,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拓寬農業品牌推廣渠道,塑造西安市縣域農業品牌,全力打造農業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