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波 (江蘇如皋市安定小學)
對小學生的教育不能單純地依靠理論教育,同時應與實踐結合。借鑒胡璦游歷教學思想,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近大自然、動手實踐的機會,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感受中獲得知識,學會正確使用。
胡瑗,字翼之,北宋教育家,為“宋初三先生”之一,胡璦游歷教學思想的最初形式就是倡導學生要走出課堂,他曾親率弟子外出游歷,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山川景色,其用最本真的自然事物帶給學生最真實的感受,豐富弟子的閱歷和見識,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對于現在的小學教育,在胡璦游歷教育思想的引導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去親近大自然,通過對自然界事物的觀察,從而實現邊行邊學的目標。
在“小樹小草是朋友”主題實踐活動中,活動的目的是讓小學生對花草樹木有一定的了解。借鑒胡璦游歷教學思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學校或家附近一處有花草樹木的地方,仔細觀察小草的形狀、生長的特點,小樹的形狀、高度、生長特點,同時比較分析在小樹周圍和距離樹木比較遠的小草的生長異同。通過實際觀察,使學生嘗試自己去分析,說出看到的事物真實的狀態,再根據真實的狀態分析其中的關聯。將直觀的感受與想法、學習到的知識有效聯系在一起,實現知識的活學活用。
胡璦游歷教學思想注重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授遞方面將理論與實際充分聯系,強調知識的有效結合。教師在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探究能力,給予適當的提示與引導,樹立明確的目標,讓學生的學習與探究更有效果。
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在主題活動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實際,在主題的引領下,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在一起,從而實現對胡璦教學理論的有效繼承。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重大節日、全校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內容等方面為主題,開展專項探究活動,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形成探究結果,從而強化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如學校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學校下發了全校的實施方案。班主任可以根據年組制定的具體方案,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大膽地進行創新。在開展活動中,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在生活中做一件體現文明禮儀的實際活動,注意用心去感受,在班級內部組織談感想、談體會活動。古代的教育主要以說教為主,學生的理論性非常強,當時的學習更加注重教學上文章的寫作,這就使得學生只知“紙上談兵”,而不會在實際中應用。現代教育教學更加注重用活動來教育,通過對活動的不斷創新,師生的活動體驗和活動認知也隨之提升,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胡璦游歷思想能夠真正地為活動提供一個理論指導,培養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
在主題活動中大膽創新不僅體現在對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上,也能與胡璦游歷教學思想進行更好地契合,在氛圍的營造方面,通過應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實現網絡平臺的大力宣傳,帶給參與者以新的靈感啟發,實現思想的升華,將理論與實際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學科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借助胡璦教學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各個學科的特點,探索其中知識點的關聯,通過學科之間的融合,有效地將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對知識點進行觸類旁通,各個學科的知識實現有效貫通。
比如以“讓我感動的一件小事”為題的寫作過程中,以往都是學生在紙面上進行文章的撰寫,而有的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語言、邏輯等方面都會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借鑒胡璦教學思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回到家里去觀察,或者走進社區、社會上去觀察,拍攝一些自己特別感動的照片,然后在寫作前,用素描、油畫等方式,將照片里的人物、場景繪畫出來,形成自己的作品。接著,學生將這個過程中對整個事件的思考連同自己感動的原因一起寫在其中,這樣的感受更加深刻,也更加真實。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將語文與美術進行了有機地整合,學生不僅能夠看到,而且能在觀察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細節,也會有更深層次的感受,而這些都會成為學生文章中的重要一筆。
很多學科相互間都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科之間進行有機整合,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增強運用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也會發現新的事物和新的規律,能夠更好地進行綜合運用,理解實踐的意義,積極融入實踐中。
胡璦教學思想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層面。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融入集體,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產生集體榮辱感,真正地將集體當成自己的家。同時培養團隊精神,相互間能夠互相幫助,產生團結的意識。教師可以設定一些挑戰性內容、挫折類內容,激發學生的斗志,同時,在完成的過程中,經過各自特長的發揮,彼此之間更加團結,集體更具凝聚力和戰斗力。
例如“拔河比賽”是班級經常會組織的一項活動,這項活動能夠充分體現團隊精神。在班級內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由1 名班級干部任組長,其他都是小組成員。為了讓學生有參與熱情,比賽的獎懲設置應該具有一定的“誘惑力”。比賽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借鑒胡璦理論思想,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小組內部要進行一定的討論,設計比賽過程中的戰術,將理論猜想與實際內涵相融合,從而更好地實踐。在這類比賽的舉辦期間,教師要向學生滲透一個理念就是團隊精神,要讓學生懂得,團隊的成功取決于每名學生的努力,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少,同時學生也應該有融入意識,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整個團隊爭光。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堅定信心,激發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與合作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感受到、認識到的道理。教師在引導過程中,應該多給學生創造自主感受的機會,學生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用自己的做法去創造,最終形成正確的思維,更好地踐行胡璦游歷教學思想。
胡璦游歷教學思想中,提倡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開設不同種類的特色教學。對于小學生的能力培養上,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天分,通過建立特色教學基地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興趣小區,成立聯合讀書學習會、綜合探究實踐小組。在不同的小組內部開展活動,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
“天文綜合實踐小組”“自然科學綜合實踐小組”“古詩詞考究實踐小組”等綜合實踐小組都可以作為教師引導學生、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適宜參考。實踐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單獨設立區域,擺放基礎性的探究所需物品。為各個小組提供相關資料,通過多媒體,將一些學生能夠接受的視頻進行播放,綜合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際應用,并且班級內部召開成果展示會,對學生的成果進行逐個展示,鼓勵學生繼續探究。用成果展示會、匯報會的形式,提示學生將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的理論知識,通過自身的實踐應用出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對基地的建設,班主任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同時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參與到基地的建設中,建言獻策,激發學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以學習上的支持與鼓勵。
胡璦游歷教學思想對現在的教學仍然有指導意義,但需要教師的靈活運用。在胡璦游歷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將學與做進行有效結合,不僅學到了知識,也能落到實處,真正地懂道理、明事理、有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