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勇,秦惜春,張擁軍,宋占鋒
(1.四川省萬源市農業農村局, 四川 萬源636350;2.四川省萬源市官渡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四川 萬源 636350;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關于農業農村產業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逐步推進,萬源市蔬菜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產業面積及品種類型都有了極大的改善。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結構的不斷改善,綠色蔬菜產業發展與人民生活需求的矛盾日益顯現,突出表現為總量不足、品種不豐、供應力弱、競爭力低。為充分利用好山區立體氣候優勢,豐富城鄉居民的“菜藍子”,也為更進一步做大做強萬源的蔬菜產業,有效增強農業競爭力,實現增產、增效、增收和平抑蔬菜價格,滿足本地市場和外運需要的目標,大力發展蔬菜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更是提升萬源蔬菜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萬源市系國家級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地處大巴山腹心地帶,川陜渝結合部,是四川省陸路交通出川的主要通道,素有“秦川鎖鑰”之稱,襄渝鐵路、包茂高速、國道210線和347線等交通干線過境。便利的交通給萬源市創造了諸多產業發展空間,萬源市已成為連接川陜渝的經濟、文化、交通重地,為蔬菜產業發展、流通提供便利條件。
萬源市屬典型的山區農業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垂直地域性差異大;海拔落差大,立體氣候明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奠定了萬源市發展蔬菜產業的良好基礎;萬源市更是全國三大富硒帶之一和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區,依托資源優勢,打造四川省天然富硒生態蔬菜基地和高山錯季蔬菜基地,是萬源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生態、富硒、有機、綠色”也將成為萬源蔬菜的優點、特點、亮點和賣點。
優越的自然資源和通達的交通條件,為萬源市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發展的空間,蔬菜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自2005年開始引進韓國蘿卜、辣椒、西藍花、萵筍、鮮食玉米等新品種進行大量的試驗、示范、高產栽培和大面積推廣以來,新品種逐步取代了過去使用多年、種性退化嚴重、產量極低的地方品種。截至2020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0.8萬hm2,總產達到16.8萬t,其中商品菜0.13萬hm2,產量3.2萬t,已成為全省重要的優質蔬菜、高山錯季蔬菜產區之一。目前,全市主要推廣蔬菜種類有西藍花、蓮花白、萵筍、鮮食玉米、加工辣椒等鮮食、加工型等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蔬菜品種,穩定的種植面積為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萬源市具有優越的自然資源,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是蔬菜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在品牌塑造和市場宣傳方面投入較少,缺乏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弱。目前,萬源市尚未有知名度較高的拳頭產品,老百姓可識度較低。萬源蔬菜走向市場后,就變成了普通的蔬菜產品,品質和質量優勢未能得到真正的體現。較弱的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宣傳,限制了蔬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萬源市的蔬菜產業發展多年來,雖然也開展了系列的技術培訓,但是先進高效的技術應用率較低,種植技術水平仍較落后,蔬菜生產基本采用的是傳統種植技術,撒播育苗、平壟種植,粗放施肥、補水靠天等仍是蔬菜生產的主要方式。而高效的穴盤育苗技術、平衡施肥技術、肥水一體化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應用較少,造成萬源蔬菜產量不高、外觀商品性較低,直接影響菜農的經濟效益。如加工辣椒1000~1500kg/667m2,產值僅3000~4000元/667m2,甚至更低。
萬源市蔬菜種植基地處于半山區,海拔500~1400m之間,典型的川東北山區地形造就了蔬菜種植基地呈小而散的特點,蔬菜種植基本靠人工操作,僅耕地可以采用小型拖拉機,而育苗、施肥、開廂、覆膜、移栽、打藥、采收等大部分環節仍然靠人工,機械化應用程度極低,無形中增加了蔬菜種植的成本,限制了蔬菜產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進程。
萬源市蔬菜產業發展已有15年,也形成了主要的蔬菜種植類型,蔬菜產品也遠銷西安、重慶、成都、武漢等周邊大城市,蔬菜種植已成為菜農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在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萬源蔬菜仍以鮮食銷售為主,運輸損耗較大,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資源優勢未能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優勢,蔬菜采后商品化處理、冷鏈物流、深加工等環節建設滯后,尚未有涉及基地建設、分級包裝、加工、冷鏈物流等蔬菜全產業鏈的企業,來引領萬源蔬菜產業發展。不完善的蔬菜產業鏈建設,制約了萬源市蔬菜產業的高效發展。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四川省“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及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戰略部署等工作要求,抓住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萬源市蔬菜產業的優勢,進一步推動蔬菜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迅速提升蔬菜產業科技水平,推進萬源市蔬菜產業綠色生態、安全高效發展,依托蔬菜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大業,保障“菜籃子”工程,為廣大市民提供充足、安全的蔬菜產品,提升萬源蔬菜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助力四川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市委市政府應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成立萬源市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常委分管農業副市長任組長,整合農業農村局、蔬菜主產鎮鄉、主要經營主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統籌全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推進萬源市蔬菜產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發展,應制定《萬源市“十四五”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對萬源市蔬菜產業進行總體規劃,明確主要蔬菜種植類型,劃分核心區、優勢區、推廣區,重點打造5大核心區,通過核心區建設,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全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核心基地建設,打造拳頭產品和知名品牌,將萬源市打造成為川東北重要蔬菜產業基地。
3.2.1 萬源市優質蔬菜周年生產核心種植區 建立以太平鎮、白沙鎮等5個鎮為核心的時令蔬菜種植區,種植面積533hm2以上,通過合理的茬口安排、品種搭配,實現蔬菜周年生產,均衡供應。春夏季以番茄、辣椒、黃瓜、四季豆等瓜果豆類蔬菜為主,秋冬季以榨菜、青菜、蘿卜等加工蔬菜為主。
3.2.2 萬源市高山錯季蔬菜核心種植區 建立以八臺、草壩等5個鄉鎮為核心的高山錯季蔬菜種植區,種植面積467hm2以上,種植類型以四季豆、蘿卜、甘藍、花菜、萵筍、青椒、菜豆等蔬菜為主,通過茬口調節,實現蔬菜錯季上市,有效解決城區及周邊市區秋冬淡季蔬菜供給不足的矛盾。
3.2.3 萬源市加工辣椒核心種植區 建立以永寧、草壩、黃鐘等5個鄉鎮為核心的加工辣椒種植區,種植面積333hm2以上,并依托加工企業建成辣椒烘干線3~5條,實現辣椒初加工,解決辣椒產地加工難的技術問題,提升產品附加值,再將干椒產品外銷重慶、成都、湖北、湖南、貴州等地,重點打造“萬源紅”干辣椒品牌,提升萬源市蔬菜產品市場競爭力。
3.2.4 萬源市特色食用菌核心種植區 建立以永寧、井溪等鎮為核心的食用菌種植區,種植面積67hm2以上,重點種植香菇、木耳、羊肚菌等品種,實現年產鮮菇2000余t,通過產業結構優化,逐步豐富市民的菜籃子。
到2025年,實現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1萬hm2,總產量21.5萬t,產值6.2億元。其中優質商品菜種植面積0.33萬hm2,產量10萬t,產值3.5億元;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133hm2,總產量0.5萬t,產值0.4億元。農村人口人均純蔬菜種植收入1500元以上,蔬菜良種覆蓋率95%,蔬菜加工轉化率達20%以上,蔬菜質量安全合格率達99%以上,帶動菜農人均年增收3000元,把萬源建成川東北高山蔬菜基地和外銷辣椒基地。新建冷鏈物流庫3處,面積達3000m2,培育種植面積67hm2以上的蔬菜種植合作社10個,帶動1.5萬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
加強與省級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長期科技服務關系,強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開發與轉化,引領萬源市蔬菜產業科學種植、綠色生產、高效轉化。定期開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講座和田間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種植技術水平和科學種菜意識,從而提升萬源蔬菜產品的質量和效益,為萬源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加快對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通過提供外出學習、政策扶持、技術服務等多種形式,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的科技含量和組織化管理程度,促進其健康運行。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從政策扶持、科技支撐、技術幫扶等方面支持龍頭企業的建設,著力引導、扶持、培育一批影響力強的龍頭企業,使之逐步發展成產供銷一體化的核心力量。積極搭建農戶與合作社、合作社與龍頭公司、龍頭公司與市場的良性發展平臺,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共同體和高效運行機制,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從而促進萬源市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
政府應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統籌統用,加快推進農村高標準農田改造進程,重點改善土地、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提高蔬菜種植核心基地的適度規模化、標準化程度,為機械化高效應用提供條件,助推萬源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