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月光
陸如老師是我的恩師,我是他的入室弟子,能成為陸如先生的學生,是我一生的榮幸。他改變了我的人生,在向他學習藝術的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世,讓我明白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一位真正偉大的藝術家。
我與恩師陸如的緣份,源于2005年在北京的一次展出活動。我北京的朋友對我說,“你將來想要在藝術上有所建樹,在景德鎮你第一個要拜陸如大師為師,他的國畫和陶瓷繪畫水平太牛了!”那位朋友告訴我,北京有很多人收藏陸如的國畫和陶瓷作品,北京故宮的榮寶齋都出過特刊登載陸如大師的作品。這是我沒有料到的,陸如大師在北京居然會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價值。我對自己拜陸如大師為師,從此就心生向往。
2005年從北京回來,我就托樂穹老師作介紹,希望我能拜陸如大師為師。但陸如老師最初對我并不熟悉,于是陸老師客氣地婉言謝絕了我的請求。但事后樂穹老師的話點醒了我,樂老師打了個比喻“陸老師教的是大學生,你現在還是小學生,至少得到高中畢業才好拜師吧?”一語點醒夢中人,我意識到自己的差距還很大,但我內心一直沒有放棄拜陸如老師為師的決心。我在藝術方面更加勤奮,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也經常會去拜訪陸如老師,跟他討教一些陶瓷繪畫方面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生活中就經常有了接觸,陸如老師對我從各方面觀察和考量,逐步了解并認可我的為人。2008年,老師最終被我的誠意打動,答應收我為關門弟子。
拜陸老師為師,成為我人生的轉折點。跟隨師傅學藝之前,我雖然在各種作坊已經摸爬滾打了十年,主要是畫景德鎮仿古工藝類的陶瓷,練就了傳統陶瓷繪畫的基本功,但我沒有經過院校系統專業知識的培養和訓練,老師教導我要想在藝術創作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在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上不斷提高,要練字,畫國畫。

古彩《平安長壽》瓷板|江月光
老師一輩子都是學習的有心人,養成隨時隨地學習的習慣,數十年的持之以恒才成就了如今在瓷壇叱咤風云的老師。我每次隨老師出去,我會用筆記記錄當天所參觀的內容,記住老師每次講述的知識點,即使當時記不下來也會拍照,回來后再補充或描摹。
在景德鎮因為老師的名氣,有很多大型活動或藝術機構,經常會邀請我的老師參與,我有幸經常陪伴左右。在活動的空余時間、清晨或者傍晚,老師哪怕是出差住酒店,酒店周邊的景色,隨時都能成為他寫生和素描的題材。記得2012年在珠海舉辦的陸氏師徒三代作品展的時候,我們正好住在珠海情侶路邊上的一家星級酒店。我們的酒店面向大海,情侶路就蜿蜒在美麗的海岸線上,那天正好有幾只白鷺在晨曦中漸起漸落,老師當場就將這美麗景色用畫筆描繪下來,老師一直都是以身作則,來教導我。
前幾年,老師不幸中風,我經常陪著老師到廣東和北京做康復治療。我全程見證了在災難與生死考驗面前,老師的從容與樂觀、堅強與忍耐。很難想象,一個已經八十多歲半身不遂的老人,需要有怎樣的毅力和堅強意志,克服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才能從體能上讓自己重新站立、行走、還不間斷拿起畫筆?每次陪伴老師做康復訓練,既心疼老師又為老師的不屈精神所感動。即便是這樣,老師在醫院住院時,病床上的自動餐臺,也會成為老師的臨時畫桌,客人每天送來的水果、鮮花,竟成為老師的寫生描摹對象。
老師能夠有今天的成就,我知道老師是怎么苦過來。老師少年經歷人生坎坷,他從未上過正規學校學習文化,從小師從父親陸云山學藝,解放后在陶瓷公司從事藝術設計工作,文革時期與海派畫家朱屺瞻、林風眠、唐云、王個簃等中國畫大家學習交往、且拜齊白石的弟子許麟廬為師學習花鳥。改革開放后,在知天命之年,他又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師從山水國畫大家白雪石門下,進而進入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任教,成為受人尊重、博聞強識的教授、國畫家、陶瓷藝術大家。老師用數十年的光陰,雕琢和打磨了他的成長和逆襲之路。天道酬勤、勤能補拙,這是老師為我樹立的榜樣,也是我從老師身上所能看見的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老師的為學精神,時刻警醒著我,對自己不敢隨意放任和懈怠。跟隨老師以后,首先我的生活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2011年,我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進行全面系統的理論學習與研究,以期待創作出更好更優秀的藝術作品,老師對我的自覺與自醒表示出特別欣慰與贊賞。
老師不僅注重我的文化教育和系統的技法訓練,他最重視和經常跟我強調的課程就是寫生。老師自己從年輕時就勤奮好學,幾十年來都一直堅持寫生。五十年代,他去人民公園寫生,一去就是一天,而且就帶二三個饅頭。他說寫生是一位藝術家終生的必修課。老師的作品之所以盡得陶瓷文人畫和中國畫之寫意精神,一方面他博采眾長得益于與眾多著名國畫家的交往學習獲得精髓,另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熱愛寫生、用心去體會和感悟大自然,是在千百遍的寫生中努力探求得出的藝術真諦。
2010年跟老師在北京寫生印象非常深刻,那次是老師的專輯在北京出版發行的首發式活動。活動閑暇,老師帶我去了北京近郊的潭柘寺、十渡等地方寫生。老師告訴我他到北京進修期間,這些地方是白雪石先生經常帶他們來寫生的地方。回憶起白雪石老師,我看見老師嘴角漾著笑意、眼睛里透出少有的光。我想所謂師徒傳承,不僅傳承的是技藝,更多的是傳承一種文化與藝術精神。那次我跟隨陸老師不僅看了潭柘寺的古松,后來我們還取道往陜西,特意去西安看兵馬俑、去洛陽看牡丹。那次一路的寫生經歷,我的收獲頗豐。從前我以為寫生就是對著風景畫就行,老師告訴我寫生不是照葫蘆畫瓢,要有所取舍,將自己認為美的東西畫下來,是對自然景物的再創造與再加工。
老師住的房頂有天臺,種著許多老師喜愛的花草植物。老師近年身體行動不便,每天在自家樓頂寫生、觀察花葉樹木的生長態勢。老師說春夏秋冬,植物花草有不同的生長規律。即便是同一種植物,季節的不同、時間段的不同、所處的角度不同、光影效果都不一樣,畫面表現就不一樣。所以,老師常常會面對一樹盛開的花朵也會充滿激情,如醉如癡地陶醉其中,在他的筆下花朵有千姿百態的綻放,樹木有春夏秋冬四時生長。
近年來,我所創作的很多花鳥瓷畫,就是跟隨陸如老師寫生創作所得,我也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寫生的重要。其實,每一次寫生,也是一次藝術創作,其中蘊含著創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對自然界萬事萬物的藝術加工與處理,體現藝術家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創作者的藝術風格。老師的很多寫生作品,都是對過去生活點滴回憶和時代的記錄,現在看來很多都是一些流傳于世的、罕見的藝術品。
經常有業界的朋友聽說我是陸如老師的徒弟,常常羨慕地對我說:“月光,你真幸福!”我也由衷地感覺自己非常幸運與幸福。父母給了我的生命,而老師讓我普通的人生得以升華,是我一輩子重要的人生導師。
陸老師就像自己的父親一樣,老師把我這個學生的事總放在第一位。老師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讓我從心底感激和欽佩。我來自農村,一直在作坊畫瓷,書讀得不多、見識也少,從不懂到逐步了解再到懂得和熟練掌握,老師真是一直手把手地教我,只要我表示不懂或者疑問,老師從來毫無保留、不厭其煩地跟我講解。哪怕他自己再忙,他都會親自用畫筆畫出來示范給我看,讓我學習或者臨摹。這么多年我收集了很多老師教學的小稿,就是他在給我講解時隨意畫的,一張紙或者一張小卡片,我都認真保留了下來,作為恩師引領我一步步走向藝術殿堂的點滴記錄,也是恩師對我恩重如山留給我的愛的“紀念卡”。
老師生活很有規律,穿著很樸素,飲食也很簡單,從來不鋪張浪費。但他非常喜歡閱讀,每次出差少不了去書店買書和逛藝術品市場,對于買書畫、石頭、根雕等藝術品之類,他從不吝嗇。
記得老師有天突然問我:“月光,你今年多大了?”我回答老師說:“三十多了。”老師似乎是自言自語,又似乎是告誡我:“時間真快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三十多歲的時候,從來沒有在晚上二點之前睡過覺。”至今回想起老師的那句話,他所表達的不僅是對時光流逝的惋惜,更多的是對我藝術創作上的鞭策與期許,這種期許必將永遠伴隨我的藝術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