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波 (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目前,我國已是教育大國,但還不算是教育強國,高等教育面對全面提升質量、符合國際社會形勢和需求的任務迫在眉睫。教育改革和思維轉換也是勢在必行。如,2017 年國家多部門聯合頒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即“雙一流”建設,即包括高質量的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建設)[1]、本科工程教育國際化(2016 年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成員國)、新工科建設(2018年成立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2017 年通過《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2]、2019 年的一流專業建設的“雙萬計劃”等等,這些工作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研究生教育處于快速發展階段,2019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290 萬人左右、招生人數70 萬人左右,報考人數和招生數量都創40年來最高紀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空前程度的規模和發展[3]。同時,生源質量下降,研究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這給培養帶來一定的難度。相應也體現出諸如功利主義、唯文憑論等弊端。那么如何大規模、高質量的培養優秀的研究生呢?辦好本科教育、打好專業基礎是首要工作,除此之外,研究生教育的國家政策與機制、培養單位的辦學條件、學生自身素養外,導師的作用極其重要,大家都清楚導師的作用在于“導”而不在于“教”,可見“導”的重要性。目前,出現諸多弊端不可避免地與學生本科基礎情況、規模龐大、培養機制不健全、辦學條件有限等因素有關外,導師的責任也是極其重大的,出現嚴重的誤區或偏離,沒有更好地起到導師的作用和職責[4]。以下本人就“導的誤區與偏離”“導的內容與作用”兩方面淺談己見,供參考和批評。
導師對學生來講,主要職責就是“導”,如果不認真指導或指導不準確,都是老師的失職。指導范圍也應該與培養目標一致,全方位指導,包括選課指導、選題指導、論文指導,以及校內外的科研活動、社會實踐,更包括思想政治、學生心理和精神健康,還要引導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據本人了解和觀察,目前導師只導論文和實驗,而忽略學生身心健康、思想狀態、政治覺悟等現象比較嚴重,這是片面的、狹隘的指導。
同時,也存在導師只給學生定目標、提要求和成果,沒有指導過程。只要研究成果,談不上全方位、全過程育人,造成師生契約關系、雇傭關系,致使學生科研動機歪曲、科研心理壓力增大,只有目的,無科學追求和科學敬仰。
所說導的離題就是指作為導師,并沒有按照學生的特點、培養規律和培養目標而進行全面培養,把學生作為工具或機器,沒有雙向全方位的交流和互動。比方有的師生只為研究生讀博而準備,根本不顧及全面和綜合素質;有的導師只顧實驗和操作,甚至只是勞作,而不注重專業基礎、理論以及科研能力的培養。這樣的畢業生是不能獲得良好的理論基礎和獨立科研能力的。
首先要具備導師的水平和資格。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高水準的學術水平,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度的職業責任感。特別是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導師的素質和責任更為重要。
研究生都是有著滿腔熱情、無限向往的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身上充滿求知欲和創造力,但往往也缺乏判斷力、洞察力和耐久力,作為導師責無旁貸應該給予正確引導。
所謂引導,一是在本專業領域內,將專業的歷史沿革、發展過程、未來趨勢向學生做細致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專業方向,了解自己將要從事的研究工作的領域,有較充分的思想準備。如果學生不了解自己的專業,不知道專業的內涵,不清楚自己將要從事的工作,就沒有目標,工作起來就會手足無措,甚至可能會脫離現實,想入非非,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士氣大喪,一蹶不振。二是要對學生進行科研工作性質的引導,科研工作本身是一項艱苦、清苦,有時甚至是痛苦的工作,入門之初必須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即要有吃苦的準備,有面對失敗的準備,坐冷板凳的準備。只有有了這樣的精神準備,才能靜下心來,專心致志的做學問,達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的境界。否則就會出現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浮躁心態,而那是絕對做不好學問的;三是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引導,科學研究最需要的就是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作風,而青年學生正是優良作風養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必須在此時期打好這個底子,培養出老老實實做學問的人。引導學生向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學習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的精神,杜絕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的惡劣學風,只有這樣的學生才能真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在科學的道路上前進,去探索真理。
研究生是經過四年本科學習后,又經嚴格考試篩選出來的人才,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培養應當成為更高層次的社會精英,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作為導師就有了指導學生成長、成才的責任。
在業務上給學生指導,說起來簡單,具體做起來實際上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首先,每一名學生的經歷、性格、志趣、能力、特長都不相同,因此,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應當“因材施教”,即根據每名學生的不同特點,在不同的方面給以側重性的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就像不同的小苗,應施與不同的養料,澆灌不同量的水,給以不同程度的光照,才能使之茁壯成長,發揮特長,做出不同的成績。其次,對學生的指導一定要著眼于能力的培養,即擺好“魚”與“漁”的關系,在指導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已有的、成熟的,或叫現成的東西,使學生可以走一些捷徑,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工作,但這只是“魚”一類的東西,只能管一時,不能管一世,重要的還是授之以“漁”,培養其獨立思考、獨立創造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既會動腦,又會動手的可用之才。這樣的學生走出校門才不會眼暈,才不會膽怯,才能勇于面對挑戰,一往無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作風,因為這是科研工作者立足的根本,沒有嚴謹的作風,是難以把科學研究工作做到極致的。而好的作風的養成很重要的是靠導師的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導師做到了,學生就會努力去做,風氣形成,自會受益無窮。
研究生雖然已是成年人,但由于他們的社會經歷較簡單,思想一般較單純,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充分的鍛煉才能成熟起來,所以,作為導師還要負起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
年輕人由于對社會缺乏了解,對一些社會問題的認識容易產生偏激情緒,這對青年的成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會影響到他們思想上的進步,也會干擾他們的業務工作,這時就特別需要導師給予循循善誘的開導,幫助他們正確地、客觀地、辯證地看待社會現實,從中汲取正面的、積極的營養,培養正確積極的世界觀、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學會多角度、辯證地看問題,這樣才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并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另外年輕人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的成長期,很自然會遇到人際關系、個人感情方面的困擾、困惑,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會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甚至造成他們一生的遺憾,這時就需要離他們生活最近的導師及時地給予他們有效的幫助、開導,因為導師無論在工作、生活上都是與他們接觸最多的人,可以用自身的經歷去說服、開導他們,幫助他們解除困惑,走出誤區,樂觀的面對生活。學生們還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經濟問題,有些學生家庭比較貧困,學習期間會有一定的經濟壓力,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也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對此,除社會、學校要給以幫助外,導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途徑或建議,既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還可以培養他們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導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困難,經濟上貧困,精神上不能貧困,鼓勵學生靠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
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導師必須首先是身心健康的,能夠以正確的、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保持和學生一樣年輕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做學生真正的知心人。
一個優秀的研究生導師應該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多方面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去帶動學生,用自己的愛心去呵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