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紅 曹愉 (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專業課課堂教學中應遵循習總書記的指引,在教學內容和過程中滲透式融入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達到新時代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促進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政教育滲透式融入各專業課程教學的全方位、全過程,潤物無聲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課程思政是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它作為隱形思政與作為顯性思政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輔相成、同向而行,協力共筑全員育人、全課程育人、全過程育人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屬于交叉型專業,它將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社會學等各種學科融匯,專門培養具備財務核算與分析、決策與規劃,理財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能力的應用型、綜合型人才。將課程思政融入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是在財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基礎上,將優秀品質與專業能力相統一,培養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傳統的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方案重點落腳在理論知識的傳授,并輔助應用技能的培育。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逐步在財務管理領域得到推廣,陸續曝光的財務造假事件,對財務管理從業人員的科學素養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更高更強的要求。過去在人才培養中強調專業能力水平,而忽視人文素質和價值觀念,這難以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將專業知識領域的“真”融入思想政治領域的“善與美”中,能及時對學生可能存在的道德偏差和誠信缺乏等問題進行糾正。課程思政能夠促成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相互融合,從而造就適應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復合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
受長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認知和組織管理方式的影響,專設的思想政治課到課率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時有發生。而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發掘教學內容中的育人元素,并注重結合學生關注的社會經濟的熱點,這使得專業課堂教學增添了人文關懷,更富有生機和感染力。不僅豐富了專業教學內容,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的融合,在春風化雨中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操,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課程思政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施行,應從學校學院系部到教師形成完備的組織系統,從而保障課程思政的順利實施。
1.構建自上而下的組織系統
財務管理專業在教學中施行課程思政,學校學院各級黨政機構應總攬全局,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出發,做好課程思政頂層設計,統籌優化課程思政學科和學術資源配置,增強宏觀管理和指引,進行教師培訓,預防和化解風險,加強專業課程思政的過程監督和考核評估;也要發揮專業系部、教研室組織協調功能,認真制訂課程思政施行計劃,細化工作目標,推動教材開發、明確教師責任,加強條件保障,整體推進課程思政。通過建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上下聯動的課程思政組織實施系統,增強推行課程思政的合力,以提高課程思政的質量。
2.提升專業教師的素養和能力
教師是課程思政實施的橋梁和紐帶,課程思政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中施行的質量關鍵在教師。教師應協調好“才”與“德”的關系,因此教師既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深入發掘財務管理專業知識中思政教育因子的能力,并能將二者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地融合。
第一是提升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高校應采用日常性培訓、交互式學習等去促進教師把握思政教育的含義、特征、內容、規律和話語等。幫助教師不僅在思想政治素養上進步,還要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特定要求、規范、話語系統和嚴肅性,以便合理應用于教學中。
第二是提升專業教師的系統應用能力。專業教師需要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融會貫通,對接成為一個整體系統,必須深入領會思政教育的實質和要求,精研甚至開發有思政內涵的教材,挖掘專業知識背后蘊含的社會價值,有效地將其融入專業教學的施行過程中,推動專業課教師的“善任”。
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是將本專業各門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學內容的協同育人系統。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普遍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層次構成,因此應從這兩個方面結合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地位、內容和特點,合理嵌入課程思政內容。
1.建立專業理論教學的課程思政體系
第一,在專業基礎課程中嵌入課程思政。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通常設置專業導論、管理學、會計學原理、經濟法等。專業導論介紹本專業的整體概況、能力和素質要求、培養方案、發展趨勢、就業去向、財會法規等內容。教師應在教學中結合當代經濟社會發展,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堅定學生職業理想信念,重視財務倫理道德,引導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應將企業文化、團隊協作、企業家精神融入其中,邀請優秀的企業家、財務經理到課堂中現身說法,讓學生體會到愛崗敬業精神、組織協調能力、領袖力的魅力。會計學原理課程教學中,加強對法律法規及準則的理解和把握,養成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客觀、公正處理會計業務的良好習慣;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強化法學理論和法律條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遵紀守法,展現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第二,在專業主干課程中嵌入課程思政。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通常設置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高級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金融市場、稅收籌劃、審計學等。在財務管理、財務分析和高級財務管理等課程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財務管理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要求,拓展學生對發展前沿的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倫理道德觀念和品性,不斷提升其自信心與心理素質。包括:在財務管理的本質中融入大局觀念;在財務管理目標中融入“理想信念與人生規劃”;在貨幣時間價值與風險報酬中融入“保值增值及風險意識”;在融資管理中融入“誠實守信,成本節約”;在投資管理中融入“創新創業,不畏挫折”;在收益分配管理中融入“公平、公正”等,以培養適應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具有正確倫理道德觀念的財務人員;在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等課程教學中,加強誠信意識的培養,加強強化內部控制的意識。引導學生注重細節、恪守正確的倫理價值,提高職業操守,養成遵守紀律規范、公平公正的職業習慣,杜絕提供虛假財務信息;在稅收籌劃課程教學中,要將依法納稅、杜絕偷漏稅的認識扎根在學生心里,強調稅收籌劃必須合理合法,引導學生堅守“造福民生,回報社會”信念。在金融市場課程教學中,要結合金融法規制度,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等多渠道讓學生了解中國金融市場,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2.建立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思政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是應用型綜合型專業,實踐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環節。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既包括校內課程實驗項目和綜合實驗項目,比如手工會計實操項目、電算化項目、ERP 沙盤模擬項目、IPO 路演實驗項目等,也包括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以綜合訓練為主的各類項目,比如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內容。專業實踐課程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較強,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將財務倫理和職業素養嵌入學生的實踐中,增強其實務操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結合學生實習崗位,培養其愛崗敬業、踏實勤奮的作風;結合職業角色技能培養和工作分析需要,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養成樂觀向上的生活工作態度,擁有勇于擔當、奮發努力的職業信念。
鼓勵學生投身于各種競賽,比如學科競賽、專業技能競賽及創新創業大賽等,并進行專項指導。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執業能力,又增強學生的奮斗精神、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及責任心、自信心。
課程思政在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施行要達到良好的效果,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豐富教學方法手段是一個重要途徑。專業課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中應發掘課程中可能涉及的思政資源,改進教學設計,營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設問、討論、探究等方式結合使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在專業課講授中將案例教學、情景仿真模擬教學、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相結合,比如,教師以典型的時政案例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串聯到一起;對學生關心的熱門話題和實例組織討論交流;要求學生關注時政新聞,并匯報交流;在課程中加入微視頻、短視頻等,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實現相關政策與課程內容的銜接,提升互動和交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能夠在無形中將情感、道德教育與專業課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愿意學習,形成專業知識與價值導航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