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周長美 (黑河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緊密、涉及范圍廣泛的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要求我們立足于時代的需求,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以戰略眼光認識新時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當前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銜接在實踐中呈現出來的問題,一方面有大、中、小、學教育目標之間的割裂,另一方面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目標內容互不協調,課程理論基礎滯后于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要立足于新時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建設需求,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新時代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系統教育目標,逐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關系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的發展與進步,新時代標志著我們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進一步塑造優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穩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不僅是實現不同階段立德樹人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心理發展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們要從整個教育體系出發,根據社會的要求、國家的要求、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深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系統建構,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系統建構,必須關注新時代發展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新要求,從而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完善和改進提供先導。
其次,我們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系統推進小學、初中、高中、高校不同學習階段的教育目標內一體化,我們要依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思想實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統籌規劃明確各學段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通過科學化合理化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綜合教育實踐活動,以提高他們思想政治素養與品德心理,增強新時代學生思想政治信念的堅定性和自覺性,最終達到培養有道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目標,全面地促進大、中、小不同學段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高質高效獲得知識上、思想上、品行上的提升,實現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等諸多因素。必須充分考慮思政課教育一體化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進行橫向貫通、縱向銜接的整體性構建,逐步完善各個學段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體系。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育隊伍是為實現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一體化目標的主體,我們以往取得一些思政教育成果,正因為擁有一支甘于奉獻、業務精湛、吃苦耐勞、默默付出的教育隊伍。然而,隨著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師隊伍的數量、結構、素質也面臨著許多的困難與挑戰,一些思政課教師還要管理許多學生的繁雜事務,難再抽出時間去完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一個系統整體完備的教育,由于缺乏完善規范的管理制度,各個階段的教育施教者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小學、中學、高校之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必要的溝通銜接,導致學校之間很難從教育管理制度層面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現今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結構設置缺乏整體性安排,教育教學目標體系的層次性不清晰、不鮮明,思想政治學科教育目標是為國家發展建設培養接班人,大中小學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上,應當是一個密切關聯的有機整體,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和價值判斷體系,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結構的設置上,缺乏統籌整體的安排,大中小學之間不存在教學的連貫性,易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教育過程,推進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要著眼于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強化教育教學銜接意識,實現教育思想的根本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應建立大中小學交流互動機制,小學與中學,高校與中學之間應建立長效的互動溝通渠道形成縱向銜接的教育合力,相互了解彼此之間產生的客觀問題,根據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展開研究和解決,從而為解決思想政治教育銜接提供有效保障。例如,高校與中小學之間可定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方面的溝通與交流,彼此之間相互了解各自的教育模式,更加深入的認識當前大中小思政教育斷層存在的問題,相互探討交流,共同提高思想水平,從根本上轉變完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積極適應現行環境條件下的新形式。
新時代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豐富完善新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系統建構,統籌一體化建設的整體性和各階段的相對獨立性。既要考慮思想政治教育銜接的整體性,同時又要根據當前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情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需求。例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要保持完全一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方向,要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依據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總目標,圍繞學生的階段性思維發展特點,各自確立制定詳細的教育計劃,明確不同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立性。例如,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具體實際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依據這一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發現符合核心價值觀的人物與事件,讓學生獲得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初中學生處于青春發展時期,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教育管理者要以中華優秀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信念為主體,堅定學生對黨的領導和國家制度信任意識,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自覺主動地踐行核心價值觀。高中生已經具備較為完整的社會理解能力、思維水平和認知結構,這一階段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體驗解讀中國的建設成就,提高學生的國家和民族自豪感,進一步促進學生領悟中國夢的真正內涵。大學生知識結構日漸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已初步形成,這一階段教育管理者,要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加強對學生批判意識和反思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接觸更加多元化的知識信息,促使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實踐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情況,并在社會調查中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全面深入的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構想,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使學生從理性上感悟中國夢的偉大,從而主動自覺接受科學社會主義的觀點,堅定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強化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是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要素,學校要致力于建設一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一方面,教師自身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正確政治方向,加強自我修養,立足當下,著眼于未來,更好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職責和使命。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教學銜接意識、創新教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切實做好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銜接工作。各階段教師可圍繞新時代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定期共同組織開展社會調查、講座論壇、參觀走訪等實踐活動,設置更加符合學生發展方向的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自身思想政治素養,成為能夠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一體化建設,為了滿足達成新時代發展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需求,我們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系統的對現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進行總結與反思,始終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建立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機制。要秉持創新性、引領性和前瞻性的理念,打通學段間的壁壘,充分發揮好一體化育人的優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實現思政教育目標、內容與路徑的全方位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