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868),來自印度布巴內斯瓦爾中央園藝實驗站(ICAR-IIHR)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杧果園林間間作系統中遮蔭強度對菠蘿生長、生物量、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在印度普遍采用果樹作為間作作物。然而,本質上還需要優化間作的光照環境以提高間作果樹的生產率。
研究人員研究了3種遮蔭強度對杧果間作系統中菠蘿的生長、生物量、葉片葉綠素含量、養分吸收、果實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與單一栽培菠蘿(LE0)相比,LE1、LE2 和 LE3 下的平均陰影強度分別為23.8%、48.6%和73.3%,而平均PAR利用率分別為76.2%、51.4%和26.7%。在中等陰影強度 (LE2)下,記錄到的絕對增長率(AGR)、農作物增長率 (CGR)和相對增長率(RGR)明顯較高。LE2之后是LE3,干物質積累顯著較高,葉片中的生物量積累顯著較高,其次是果實和莖,而根系中生物量積累最少。葉片和樹冠的生物量隨植物生物量的減少而減少,而果實、莖和吸盤的生物量增加。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a+b的含量隨陰影強度增加而增加,在LE3下達到最大值。隨著光合有效輻照透射率的降低,菠蘿葉片中的N和P含量逐漸增加。但是,LE2下的鉀含量相對較高。在中等陰影強度(LE2)下記錄到水果產量、水果單果質量和水果/樹冠比增加。隨著光強度的降低,總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略有下降,而可滴定酸增加。在LE2和LE3下灼傷強度顯著降低。路徑分析研究表明,植物生物量是菠蘿果實產量的最重要預測指標。研究發現表明,在印度東部熱帶地區,菠蘿可以作為一種間作水果,其遮蔭強度約為50%,因為在單一栽培菠蘿時,菠蘿的表現受到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