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靜
(鎮安縣野生動物和天然林保護管理中心,陜西 鎮安 711500)
野生動物保護已經成為了當前極其關鍵的一項工作,在國內的一些自然區域之中,存有品種以及數量都較多的野生動物,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相關部門為了更好地提升野生動物保護的成效,也建設了相應的自然保護區,并且展現出的效用也十分明顯。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內部或者是外部要素的干擾,在實際開展野生動物保護以及自然保護區管理期間,仍舊浮現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使得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由此可見,對有效的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做出探究極為有必要,因此本篇文章就這部分展開簡要論述。
對于野生動物來說,由于分布的范圍十分廣泛,并且也具有種類繁多的特性,所以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增加了管控工作的困難程度,經常會出現疏于管理的狀況。與此同時,由于需要被管控的內容過于繁多,致使很多管理活動根本沒有辦法落到實處,可以說這也是當前野生動物保護的常見現狀之一。
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之間都存有“孤島化”的特性,而這也導致在監管過程中的難度變大,詳細來說,由于大多數的野生動物的價值都比較高,而這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盜獵現象嚴重,并且這種盜獵已經成為了一種利益鏈,盡管相關部門已經在加強對于這方面的監管,但是因為一部分野生動物的生存模式“孤島化”嚴重,所以監管時也更為困難,盜獵現象時有發生。
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雖然得到的注重程度已經比較高,但是這僅限于政府層面,實際上在民眾的層面之上,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還是比較弱,例如,一些民眾誤捉、誤食野生動物的情況依舊存在,而這也是當前的普遍現狀。為了應對這類問題,相關部門也在逐漸的加大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導力度,相信在不久之后,社會民眾的這種意識也將得到提升,野生動物的保護成效會得到更好地保證。
野生動物如想要更好地生存,首先就需要擁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土質、地貌、水文以及氣候等等,而創建自然保護區的目的之一,就是確保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不會被一些其它要素所干擾,借助于人為干預的手段,來讓野生動物更好地生存。例如,在森林區域建設自然保護區,確保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同時針對一些不適于野生動物的環境做出改良,從而給予野生動物一個良好的棲息地,而這也正是加強自然保護區管控水準的關鍵意義。
在我們國家之中,有著一些已經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因此對這部分動物做出保護,自然也成為了此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自然保護區的創建,由人類來協助這類動物的繁衍,能夠確保物種的延續,通過實證已經可以知曉,在保護這部分野生動物的過程中,自然保護區的形式也展現出了十分全面的效用,所以就需要做好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
野生動物的物種群可以說是十分寶貴的一類資源,借助于自然保護區,能夠有效的完成野生動物物種群的保護工作,而這也正是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關鍵意義之一。現如今,相關部門也已經制訂出相應的保護機制,在自然保護區之內,破壞野生動物生存環境以及盜獵行為也已經較為少見,野生動物的物種群比較完整。通過統計可以得知,當前在國內已經創建出超過兩千處自然保護區,能夠保護九成左右的野生動物,整個保護區內的物種群也較為完整,已成為了整體化的生態環境,繼而顯著提升了野生動物的保護成效。
就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而言,其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擁有極大的促進效用,因此這項管理工作務必要得到更多的注重,從而才能夠展現出保護區的真正效用。例如,保護區內部的工作人員,應該依據要求定時的完成巡查工作,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能夠實時的察覺區內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做出及時的應對,確保野生動物的保護可以落到實處。除此之外,在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中,還要加強宣導工作,借助于全面的宣導,來提升社會民眾對于自然保護區的認識程度,讓民眾可以自發的不去破壞保護區內的環境,從而提升野生動物保護的水準。
完善而又嚴謹的管控機制,是保證自然保護區管理成效的關鍵手段,相關部門務必要明晰,野生動物的保護并非為某個區域的單獨工作,而是應該將各個區域集合為整體,統一化的完成資源調動,并在此根基上,做出科學、恰當的規劃, 從而制訂出相應的管控機制。與此同時,還需要借助于管控機制來進一步健全自然生態保護區的職能型,實現野生動物聯合保護的目標,防范“島嶼化”對于此項保護工作帶來的困難,繼而提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品質,增強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
現如今,野生動物盜獵相關的法規已經較為完善,而在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中,就需要以這部分法規作為依據,然后加大執法的力度,堅決對野生動物傷害行為做出打擊。尤其是對于一些野生動物經常出沒的地點,在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期間,應該做到專人的監管,加大巡檢的力度。另外,還應該依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制訂出相應的保護方案,而這也是自然保護區管理中的關鍵工作內容,在擁有針對的保護方案之后,才可以確保管理人員可以有據可依,提升野生動物的保護成效。
如想要進一步提升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在一些大型的自然保護區域之中,還應該建立出動物保護站,通過這種相對獨立的保護站,來提升保護工作的靈活性,確保管理工作可以更加的便捷。在實際開展管理期間,可以采取保護站輪班值守的策略,確保全部時段之內,都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在保護站中把守,通過這種方式,便可以實時的觀察野生動物的動向,在發生突發狀況之后,能夠馬上做出應對,增強野生動物保護的時效性。
得益于科技水準的進步,各類高新的信息化技術也已經十分成熟,在這部分技術被運用在很多行業之后,展現出的效用也極為全面,因此,對自然保護區管理期間,也可以運用科技的手段,融入信息化的技術。例如,在一部分特別稀有的野生動物身體之上,穿戴檢測儀器,一方面能夠實時觀察這部分稀有動物的動向,另一方面還能夠對其健康狀況做出分析,借助于這種科技化的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便能夠更好的提升野生動物的保護品質,規避一些保護工作中的風險要素。
針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而言,管理團隊是此項工作的一線人員,因此管理人員的技能素養,能夠較為直接地就對保護區的管控水準形成影響,并且也能夠決定野生動物的保護成效。為此,務必要加強管理人員的技能素養培育工作,通過定時的舉行培訓,來保證管理團隊的總體實力。另外,還應該主動地引入一些相關方面的管理專家,由他們來引導完成自然保護區的管控工作,展現出管理工作的真正效用,唯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借助于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工作,來對野生動物做出更好的保護。
總而言之,對于野生動物保護以及自然保護區的管控工作來說,其中關聯的內容眾多,不論是在哪一個環節中出現欠缺,都可能給致使保護工作受到顯著的影響,嚴重甚而會致使一些野生物種滅絕。因此,就需要相關部門認識到野生動物保護的關鍵意義,并對當前的保護現狀做出探究,繼而在未來的工作之中,提升對于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注重程度,完善管控的機制,另外還應該加大執法力度,以及建設出野生動物的保護站,所以上文對這幾點實行了對應的論述,期望帶來參考,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證野生動物得到有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