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梅
(四川省德昌縣農業農村局,四川 德昌 615500)
小香蔥屬百合科2年生或多年生的宿根植物。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十分廣泛。其香味濃郁,營養豐富,以食用嫩葉莖為主,是做菜及做湯時不可缺少的調料,也是脫水蔬菜加工的主要品種。由于小蔥分蘗能力強,生長期短,復種指數高,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種植。
德昌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處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寧河谷腹地。境內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日照總時數2356h,年均氣溫17.7℃,年均降水1074.4mm,年均相對濕度64.7%,年均PM2.5指數25,負氧離子含量平均1200個/cm3,無霜期300d以上,優質天氣330d以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有利于小蔥的四季種植,最多每年可以生產4~5季。自2017年以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小香蔥種植因生長周期短,見效快,復種指數高等優勢,在德昌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不到5年時間形成上萬畝的種植規模。小香蔥已成為德昌種植面積較大的高效經濟作物之一。
小香蔥在德昌規模種植歷史較短,時間遠遠不及云南玉溪、四川威遠等地,2019年在縣政府的高度關注和綠生源公司帶動下,采用“公司+基地+種植大戶”生產經營銷售模式,由公司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改良土壤,統一供應優質蔥種,統一進行全程的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的“五統一”原則,開始大面積推廣種植,種植規模達一度達到893hm2。后因市場和疫情的影響,種植面積有所下降,目前,全縣種植面仍在400hm2以上,按照復種指數400%計算,年復種面積達1600hm2以上。按平均2.5t/667m2計算,全年產量6萬t以上。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2個街道辦、6個鄉鎮海拔1350~1800m的壩區及二半山區,種植種類有紅蔥、白蔥、褐蔥等。小香蔥種植已初具規模。
小香蔥鮮品通過公司自己的物流體系和配送中心,面向國內 60%的小蔥市場銷售,主銷地為上海、武漢、合肥、成都、重慶、深圳、義烏、長沙、綿陽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
1.3.1 經濟效益 小香蔥生產期春季一般55~60d采收,夏秋季一般38~45d、冬季一般60~70d為宜。以易地換種和改良土壤的方式來解決重茬問題,一年可循環種植4~5季,即使一年當中有一兩季出現問題,綜合下來全年也能獲得收益。
根據調查核算,一季平均2500kg/667m2,平均單價3元/kg,平均產值7500元/kg,每季種植成本4120元/667m2(種苗、肥料、農藥、人工等費用),扣除成本投入后純收益3380元,按全年復種4季計算,全縣現有400hm2面積可實現總產值(銷售額)1.8億元,純收入可達8112萬元。
制冰廠投入使用后,每日不間斷生產,日產冰量可達150t,按每年生產10個月,單價260元/t核算,預計年總產值可達1170萬元。
每季種植小蔥需要人工費用約2650元(栽蔥需400元/667m2,拔蔥1800元/667m2,洗蔥需450元/667m2),全年種植四季,農民工可實現勞務收入6360萬元。同時,在土地流轉中,農戶平均耕地出租收入為1600元/667m2,每年實現地租收入960萬元,經濟效益顯著。
1.3.2 社會效益 小香蔥的大規模種植,拉動了土地流轉,解決了周邊地區農民的務工問題,促成了部分貧困戶增收脫貧,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同時催生了其他產業的發展,通過種植小蔥產業,可衍生出制冰廠、清洗加工場、地膜制造廠、冷鏈運輸等產業,同時帶動了餐飲等服務業的發展。小蔥盤活了當地一條集“種植、采購、加工、銷售、物流”的產業鏈,成為德昌現代農業的一個優勢產業,是促進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居民就業的新亮點。
目前德昌部份小香蔥生產基地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田間道路和水利設施建設不配套,難以滿足生產需求。生產管理房、農事用房及企業廠房臨時用地難以審批,面積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農戶田間噴灌設施需要大量用電,企業架設用電專線困難,電價過高,成本投入高。
目前德昌從事小香蔥產品加工的較為完善企業僅有四川綠生源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而該企業僅限于產品清洗、制冷及鮮品運輸等初加工環節,無產品精深加工。缺乏強勁龍頭企業來帶動產業發展,小香蔥產業發展帶動力不足。
受傳統觀念影響,雖然德昌縣種植的小香蔥品質優越,但產品加工僅限于清洗、制冷及鮮品運輸等初加工環節,附加值低,競爭力弱。在大規模的種植中,地方品牌建設還沒引起高度重視。品牌效益不突出,在日趨激烈的產品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小香蔥產業品牌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德昌縣生產的小香蔥屬于外銷型農產品,99%以上外銷,價格受氣候、市場影響,價格波動較大。據調查,2019~2021年,暢銷時15~16元/kg,滯銷時0.8元/kg,價格差異非常大,導致小香蔥生產時常熱冷交替,價格高時,種植戶一哄而上,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價格低迷時,種植戶一哄而散,種植面積下滑。小香蔥年種植面積波動較大,生產發展極不穩定。
溝、路、水、電、用地等基礎設施是保障小香蔥生產的必備要素。相關部門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建設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解決供水問題,而不是通過大量采用井水來滿足農業生產用水。在生產管理房、農事用房及企業廠房臨時用地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并加強管理。在種植基地與企業用電上按工業用電收費標準執行以降低種植成本。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小香蔥產業的發展。
隨著德昌小香蔥產業規模化發展,為了提高產業效益,充分利用德昌得天獨厚自然、交通和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更多小香蔥龍頭企業、深加工企業,使德昌小香蔥產業邁上新臺階。
在推動品牌建設上,要按照“三品一標”的要求,推行標準化生產,增強監管能力,提高小香蔥的產量和品質,從而促進全縣小香蔥產業提檔升級。與此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實施品牌戰略,逐步樹立“德昌小香蔥”的品牌形象。
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合作,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種植區域,集成一套適合德昌小香蔥產業發展的優質栽培技術規程,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引導蔥農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標準化生產,保證蔥農的利益。加強宣傳,鼓勵種植農戶參加農業保險,切實轉變農戶風險防范意識,降低種植風險,穩定蔥農收入,促進德昌小香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