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萍
(玉溪市紅塔區研和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農業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地區因為運營資金不足,導致其發展停滯不前,所以需要不斷探索發展途徑,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多數地區的農民合作社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在初期運作過程中的積累及社員的原始資金,但是二者的資金儲備數量有限,無法充分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需求,對其發展形成一定的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普及比較滯后,缺少對充足資金的積累,多數只能維持基本的運營,而當面臨一些突發情況時,合作社的整體表現很無力,對經濟壓力的承受能力較弱。所以為了提高合作社對風險的抵御能力,應該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又一個集體構成,是一種在農民中實施的集中合作形式,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合作社的有關政策缺少正確的認識及準確的解讀,對合作經營理念缺少深度理解,導致合作社在運營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同時各個成員之間有較嚴重的意見分歧。以上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不夠,大家在傳統小農意識的影響下,無法深入了解合作社與經濟市場的關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農民也缺少獲取信息及接受新鮮事物的途徑,合作社的管理停滯不前。
農村合作社內包含的是一個大型的經濟團體組織,為了使合作社可以維持穩定運行,完善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但是在很多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沒有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雖然有部分關于稅收優惠及資金補貼的制度設立,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同時監管制度的缺乏讓合作社工作人員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約束,整體工作態度散漫,缺少必要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在很多農村地區,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化頻繁,農產品種植的成本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如果當地的農產品擁有比較穩定的產量,農業生產需要的資料價格會因為農產品價格的上浮而上漲,導致農業生產中的成本支出有一定提升。在各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多數沒有專門的生產資料服務部門,對合作社的市場地位及發展優勢缺乏基本意識,缺少對產業鏈上游信息的深度挖掘。導致合作社可以爭取的資料價格浮動變小,很難將農業生產成本降到最低。
在很多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推行時間較短,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規模比較小,且組織結構不夠科學,很多合作社對自身的發展能力沒有清醒意識,在市場中的地位缺乏明確,競爭實力很難得到有效提升,同業競爭能力比較低。同時在很多合作社內,部門設置不全,且各崗位工作人員的分配比較隨意,缺少專業能力強的工作人員,有些農村合作社內的成員構成多半是村干部及部分村民,內部管理比較松懈,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很多地區在開展聯社工作時,多數是由當地政府部門帶頭,構成部分包含農業生產企業、基層農民及政府等,組織結構較復雜,基本都是農業企業及政府部門掌握主要話語權,農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
在大部分合作社中,開展利潤分配工作時,通常采用兩種方式,首先,由于部分組織結構是政府部門、農民成員及農業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以上各構成部分享有同等權力,在進行利潤分配時,采用平均分配模式;其次,部分合作社中將政府部門及農業企業作為主要領導,而農民僅算合作成員,合作社的經營模式通常是訂單農業,最終的利潤由農業企業及政府部門按照約定的比例進行分分配,而農民不想有分享權力。在很多合作社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是第二種模式,其缺陷在于部分企業存在拖欠貸款的問題。
為了使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在維持基礎運營的基礎上,還可以適當拓寬業務渠道,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有關的稅務部門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有針對性地減免一些稅負,幫助合作社減輕運營壓力,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政府部門也應該予以合作社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提高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部分地區的合作社發展比較好,可以聘請其管理人員來傳授經驗,對其發展優勢進行合理借鑒。合作社需要結合自身在不同時期的發展需求,向政府部門提出申請。
對“三農”問題來說,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是很好的創新方式,為新農村建設及發展做出正確指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需要有關部門對自身職能做好定位,并做好轉化,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對應的多元化服務制度。政府部門可以結合自身的經濟實力及實際情況,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可以通過中介服務機構對合作社的作用和意義進行有力宣傳,在農民中做好普及,對其心中存在疑問進行全面解答,使農民對合作社的組織結構及發展前景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同時加強合作社的信息技術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是將農村土地承包制作為基礎,所以在建立合作社基本制度的同時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的基本原則,任何機制的建立及重要決策都需要以農民的主觀意愿作為前提,要給予農民充分的尊重。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采用民主化的管理模式,重要的決策需要民主大會投票通過,并對整個過程做好監督和管理。為了讓農民的基本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合作社應用加強自身的發展實力,結合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有針對性地增強自身吸引力,從而使自我價值和作用得到全面體現,提升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對各行各業來說,人才都是其維持穩定發展的基礎力量支撐。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也是一樣,合作社成員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對其日常運營有重要影響,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人才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進行提高。首先,在領導班子搭建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合作社的實際情況,做好整體規劃,對基本的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并明確各崗位職責,將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合作社要定期組織領導班子做好會議部署;其次,對現有的各部門工作人員進行定期技能培訓,使其理論基礎得到豐富,并拓寬其知識涉獵范圍,如科技、稅務及工商管理等,為其綜合發展提供基礎支持,進而構建完善的人才體系,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
財務管理工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來說是核心構成部分,其規范性對合作社的資金分配及運營來說十分重要。首先,要組建專業的財務機構,并做好崗位劃分及人員分配;其次,要結合各崗位職責,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制度規范,并對資金的審批流程進行嚴格規范;最后,加強對合作社資金流動過程的監督,避免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給合作社帶來經濟風險,并健全會計稽核及內部審計等與財務工作有關的各項制度。
為了全面保障農民會員在合作社中擁有基本的利潤分配權力,合作社的領導班組應該結合實際的經營工作內容,建立完善的利潤分配制度。在合作社成立初期,需要結合合作社成員的出資額度,有針對性地建立科學合理的利潤返還制度,并要求通過所有成員的投票審核,在實際工作中深度落實。同時合作社要組建監督管理隊伍,加強對政府部門及農業企業的權力控制,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咋農業企業及農戶之間做好調節,幫助農民在產品銷售方面爭取更多經濟利益,讓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加強農業生產順利有序開展,讓合作社在群眾當中得到更高的認可及支持。
在很多地區,農資供給方及農資需求方是農業生產資料服務的主體,為了改善這一現象,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不斷對自身的業務范圍進行擴展,向農業生產資料領域進軍,做好產業鏈的整體分析,逐漸將業務向產業鏈上游推進,從而將生產資料的購買價格控制在最低,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除此之外,合作社可以將農資流通領域作為自身需要躋身的市場,構建完善的農資配送供應系統,讓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的控制。
除了要考慮成本控制外,為了進一步保證農產品質量,并拓寬銷售渠道,合作社需要建立符合有關標準的農產品生產與檢測系統,讓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及銷售水平可以保持高度統一,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為了保證農產品具備當地特色,且避免出現被其他產品冒名頂替的現象,合作社應該致力于為農產品進行對應的商標注冊,引領農產品走向品牌化營銷道路,加強對農產品的保護。合作社應該成立專門的營銷部門,走出去,對銷售市場進行開拓,在企業與農產品間做好對接,并成立農產品的直營店鋪,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的成本支出,為農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很多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取得的成效比較顯著,不僅使農民的收入有一定增加,還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強有力地推動作用。為了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相關的政策及規定得到深度落實,需要當地政府部門提高對合作社的重視,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同時予以全面的政策支持,做好對應的普及和宣傳,讓農民對合作社的作用和意義更加了解,明確其帶來的益處,堅持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