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平
(廣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視角來分析貴州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在基本情況下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因地制宜的發展貴州的農業經濟,并提出正確的符合的措施以推進貴州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
當農業機械化發展達到一定的高度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隨之發展起來,農業經濟的發展影響著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農業機械化水平越高,農業生產力水平也就越高,則效率和產值也就越高。伴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和先進機械的推廣和使用,農業現代化也緊隨著發展,過去的傳統農耕用具和人力、畜力也逐漸被機械所取代。近年來,農民們如果想要購買農用機器,國家在這方面給予了大量的補貼,以此來推動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農民們的勞動強度遠低于以往的勞動強度,農業的面積產量也因此提高了許多,因而,貴州山地農業在科技力量的發展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極大提高。
貴州多山地,在實際上限制了大型農業機械的發展,但中小型農業機械的發展是極佳的。當然,正是因為多山地這一資源,讓貴州具有極其干凈的空氣、干凈的水、干凈的土壤,使其成為農業發展的巨大優勢,貴州正是利用了這一巨大優勢推動了山地特色產業的高效發展,以及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建設有了極大的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不斷推進的進程中,農業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升化,根據習近平總書記“貴州要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之路”的指示精神”,貴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遵循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相結合的發展,不能因經濟發展而破壞生態環境。保持好貴州的綠水青山,同時又讓貴州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形成貴州的特色農業產業,達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雙綠雙贏的目標。
隨時代發展,農業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單純的種植,更多的是在文化,旅游服務,健康養生等新型的功能。將農業的功能不斷的豐富、創新,具有趣味化,不僅能促進農業領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其他產業也能激發農業產業的活力,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貴州農耕文明歷史悠久,與旅游業發展交叉融合是最為成功的。特別是已經打造的全省旅游模式為貴州帶來巨大收益,如貴州最美梯田風景旅游業。中國最好梯田之一:加榜梯田,地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這里全是種植水稻,在水稻田里養著鯉魚和鴨子,這種集稻魚鴨一體的特色,已經被列入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農業與休閑旅游業相互融合式發展,形成了貴州所具有的特色的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把農業與旅游業相融合,形成了多彩的貴州。
過去的農業生產活動緊緊只是種什么、養什么就賣什么的單一模式,農戶們很少考慮到將農產品發展成產業鏈,以獲取更高的收益。目前,貴州在農業產業鏈這方面加大延伸力度,融合了第二產業的技術和生產力,同時在第三產業的服務和引領下,不斷更新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和價值含量。例如“茶葉是貴州得天獨厚的優質產品生產優勢產業,目前面積已近 700 萬畝,全國第一,我們將在增加綠色有機茶生產基地比例、保持質量上乘的前提下,在品牌培育、產品創新和市場開拓上下功夫,努力把茶產業做大做強”。
農業轉型發展期,農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需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發展結構,在落實新理念的基礎上來促進農業新形勢發展。因貴州是一個典型的山地農業大省,受地理環境、自然環境的制約,其農業發展緩慢,比起其他省份的農業發展速度是相差甚遠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貴州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伴隨著人民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結構開始轉型升級,人們生存型消費減少,發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費逐漸增多。具體來說,“人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由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轉變,由追求溫飽向追求安全、生態、健康、營養轉變”。這種顯著的變化對其品種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貴州省農產品供給體系在面對市場需求變化時,適應性明顯不足。一個產品要得到極好的發展,它的質量是其生命線,農業的發展的本質就在于生產出更好更高的質量。在市場上,綠色無害的優質的農產品、專用農產品是很缺乏的。當然,由于農產品需要生產環節太多,而農戶們的自我組織能力程度過低,導致農民們與市場的對接很難,農業生產多是單打獨斗, 沒有統一的技術和標準來進行農業產品生產經營,還有全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還不夠健全,進入市場的門檻較低, 農產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難以找到源頭,因此源頭追溯體系的構建有待加強, 因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得不急需提高。在多方不足的情況下導致了市場上大多是普通的農產品。
盡管貴州省的農業發展態勢良好,但綠色無害的優質的農產品數量和質量還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逐步優化農產品的步伐還的加緊,不僅要形成特色的農場品體系,同時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的農產品,不僅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也能發展農業經濟,形成農業現代化。
貴州省農村土地的租金和勞動力的成本因貴州省城鎮化和工業化的推進而明顯提高。土地租金的上升讓規?;霓r業發展難以進行,導致了一些土地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甚至是荒廢。除此之外,因貴州是山地且農業發展基礎薄弱、底子差,導致了農業生產小型化和碎片化的特點。農業的發展成功與否還取決于創新的發展模式,而貴州還有多是傳統的小農式生產模式,傳統的生產模式難以適應新的農業發展。因而要努力實現規?;a必須具有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只有如此才能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進而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除此之外,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投入是不足以支撐農業的發展的,與之相關的平臺雖有搭建, 但其效果沒有的到充分發揮。農業生產在科技創新和農產品的加工不足, 導致農業現代化水平偏低。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關鍵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痹谥攸c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要加緊步伐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優化農業的供給結構,以此來提高農業產業的質量,增強農業的競爭力,實現農業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特色農業發展是貴州農業的發展出路,而現代特色山地高效農業是著力點。貴州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蔬菜、水果等,是由于貴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因此,高品質的農產品是貴州在全國農業發展競爭中的主要優勢。而貴州多是山地和丘陵的地質條件和其獨特的地形氣候,多是小面積種植糧食作物,使糧食的品種豐富和糧食的高質量。因此地質和氣候決定了貴州在發展特色農業是具有山地特色的高效農業。
為了使農業不斷發展,堅持農業技術創新和推廣。只有這樣,農業發展的活力才能被激發出來,“增強全要素生產力,實現農業的創新驅動發展”。所以要結合貴州實際情況加快品種、生產、加工等關鍵領域科技攻堅克難,形成一批具有貴州農業特色的自主創新成果。目前孵化難和推廣難成了創新科技應用體制機制內主要矛盾,所以要通過科技推廣與科技人員利益掛鉤來提高科研人員的參與度。通過多樣化農業發展方式如流轉經營權、土地托管等,促進農業規模適度發展。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要著重推行協調式、寄托式等服務等模式,從而達到加強創新農業經營機制,和以“三變”改革為引領的體制機制創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