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賢 劉 偉 周 辰 施學文
(1.峨山縣甸中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 峨山 653200;2.施甸縣農村能源環境資源站 保山 施甸 678200;3.通??h經濟作物工作站 云南 通海 652700 4.峨山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峨山 653200)
除蟲菊(Chrysanthemun Cinerariifolium Trev.),又名白花除蟲菊,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人類發現利用最早的殺蟲植物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集約化種植的殺蟲植物,其提取的除蟲菊酯可制成生物農藥,具有殺滅害蟲快速、高效、低毒、易降解、不易產生抗藥性等優點,符合現代農業對綠色、環保、健康的要求,已成為生物農藥世界性的熱點,被公認為是最理想的植物源殺蟲劑,廣泛應用于農業、倉儲、衛生、園藝及其它領域的害蟲防治[1,2,3,4]。
除蟲菊原產于中東地區,1876年引進美國,其后日本、非洲、南美國家廣泛栽培,形成產業。1940年非洲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先后引進,1976年澳大利亞引進,逐漸發展成非洲和澳大利亞兩大規?;N植區,至今已有超過150年的栽培和使用歷史。我國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引進成功,并開展了適合我國精耕細作的栽培技術研究,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5%,成為繼日本、肯尼亞后的又一個除蟲菊生產大國[3]。云南氣候條件適宜除蟲菊的生長,云南曲靖、紅河、玉溪等地有規?;N植,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云南已發展成世界第三大除蟲菊生產地,推廣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產品品質得到國際認可。昆明植物研究所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除蟲菊產業化開發取得了突破,除蟲菊的品系最高菊酯含量達1.98%,干花原料菊酯含量基本上超過1.3%,30%以上超過1.5%,超過世界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肯尼亞(其出口干花原料中菊酯含量一般為1.0-1.2%),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2019年,該所承擔的“高含量新型天然除蟲菊酯綠色農藥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獲云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省內有多家高除蟲菊生物農藥生產企業,如云南南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溪山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紅河森菊生物有限公司等,對除蟲菊進行全方位研發、生產以及推廣應用,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除蟲菊素產品,主要出口美歐日韓等國家,年銷售額達2.1億多元,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5,6]。對滿足國內天然農藥市場的需要及解決產品緊俏狀況,滿足我國社會、綠色經濟和生態發展目標和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種產業化栽培的植物源天然殺蟲劑,國際市場對除蟲菊酯的需求日益增加,因而提高除蟲菊產量和除蟲菊酯含量是除蟲菊培育的主要目標[6]??茖W的栽培管理技術,是提高人工栽培除蟲菊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7,8]。為提高除蟲菊產量,促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玉溪市峨山縣農業農村部門2018年以來在甸中鎮等地開展了高產栽培技術試點示范,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每畝干花產量較農戶常規種植提升35%左右,每畝經濟效益達到4000多元。本文總結了該栽培和管理技術,為提升產業效益提供依據和參考。
除蟲菊喜溫暖氣候,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生長良好,應選擇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好、能排能灌的田塊進行移栽。黏重、水漬地不宜種植。
春播防蟲菊當年不能開花,冬播要到第3年春季才能開花,秋播第二年即可開花,因此,以秋播為好。具體播種時間:春播2~4月,秋播8~11月。
浸種催芽:先將除蟲菊種子暴曬1d,用紗布袋包好,放入40度溫水中浸泡12h,待籽粒全部吸水膨脹后取出,拌入適量營養土進行催芽,約1周后種子開始萌芽。
育苗方法可露地育苗也可飄浮育苗。
露地育苗:選擇背風向陽、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水源、地勢高、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田塊作為育苗地使用。苗床地深溝高墑,墑面寬度在140~180cm,溝寬為35cm,四周開排灌溝。每平方米施入人蓄糞肥、草木灰2.5kg作基肥,摻勻耬細整平。一畝地播種量為2.5~3kg,均勻撒播。播種完成后,需要用細碎本土加腐熟細糞均勻覆蓋墑面,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再蓋上松毛和遮陽網,根據墑面濕度情況適時澆水。在除蟲菊出苗后,可以用木樁支撐遮陽網,木樁高度以80~90cm為宜,在除蟲菊長出真葉后,及時揭除松毛,并進行間苗。在菊苗有3~4片真葉的時候,一畝土地施用三元復合肥3~5kg,兌水攪拌成肥液均勻澆施提苗,在施肥之后,必須用清水洗苗,在這之后,根據菊苗長勢適時追肥。
漂浮育苗: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水源清潔充足的場地搭建育苗拱棚。在每年的8月10日開始播種,在除蟲菊播種后的15~20天進行間苗,每孔留2~3苗即可,當幼苗有2片真葉時,進行定苗,每孔留2株苗。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進行移栽。幼苗的苗齡以50~60d為宜,最長不宜超過65d。
大春收獲后,清除田間雜草、秸桿,及時翻犁,做到土壤細碎,墑面平整。
根據種植地的前茬收割情況,力爭早栽,以充分利用秋末冬初的雨熱,能夠有效促進苗株早生快發。最佳移栽時間9月20日至10月5日。最遲不宜超過10月15日。
移栽要深耕細作,施足基肥。移栽前苗床淋透水,小苗多帶泥土,便于成活。根據土壤肥力的不同,可以進行合理密植、規范條栽??梢园凑?.6米開墑,保持凈墑面1.2m,每墑4行,株距35~40cm,移栽密度4000~4500塘/畝,如果栽培密度過大,田間的通風透光性變差,就容易引發病害。露地苗每塘移栽1苗(大苗1苗、小苗2苗),漂浮育苗每塘移栽2苗(一個盤孔2苗),要做到淺塘、淺栽,不捂心葉,移栽后立即澆定根水,此后澆水至菊苗成活,嚴禁漫灌。除蟲菊栽后第一年產量稍低,第2~4年為產量高峰期,第5年后產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除播種法外,也可采用分株法,方法是:在9~10月選陰雨天,將母株分成4~5株,按每穴1株栽植。還可采用扦插法,即在3~4月,選擇生長2~3年的母株,把莖切斷后插入土內,上蓋稻草,日常澆水至萌根成活。
除草:移栽后每畝用禾耐斯45mL(3包)對水45~60kg均勻噴墑面,可有效防除禾本科雜草。除蟲菊生長期,田間闊葉雜草三葉期用油力“1+1” 除草劑組合,即10%油力懸浮劑(每包15mL)+10.8%精喹禾靈水浮劑(每包30mL)各3包對水45kg均勻噴霧,可有效防除田間闊葉雜草,噴霧時安上噴霧器防護罩,不要直接噴在除蟲菊心葉上。
施肥及病害預防:塘肥每畝施復合肥5kg;移栽后10d(成活)每畝用尿素8公斤、普鈣10kg、硫酸鋅2kg對水45~50挑(每挑40kg)澆施;11月中旬畝用尿素10kg、復合肥10~15kg、甲霜靈錳鋅500克對水45~50挑澆施;12月中旬每畝用尿素10~12kg、復合肥10~15kg或硫酸鉀10kg、百菌清300g、菌核凈300g對水45~50挑澆施;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施促花肥,每畝用尿素15kg、復合肥15kg對水45~50挑澆施。
葉面噴施:除蟲菊抽苔現蕾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00g對水45~60kg噴霧1~2次。在初花期每畝用硼肥(速樂硼)100克對水45~60kg噴霧。
科學灌水:除蟲菊生長期間要做到土壤濕潤,不能積水。移栽后澆水至成活,中后期視田間土壤墑情速灌速排,切忌漫灌。
蟲害防治:除蟲菊幼苗期間要防治植株患白絹病和立枯病,可在幼苗栽種時,利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醮根。除蟲菊開花期,要及時噴藥防治薊馬,每畝用艾美樂4~6包或功夫30mL對水45~60kg噴霧防治。地老虎或金龜子對根部殘害,可使用90%晶體敵百蟲1:100配比,作為餌料來進行誘殺。
除蟲菊第一年即可收花,2~3年采花量增大。收花期是小滿到芒種。除蟲菊花一般在10余天內開放完畢,故應選擇晴天抓緊采收。采摘時要根據花的開放程序適時采摘,要平蒂采摘,不帶花柄。在除蟲菊采花的時候,要掌握好成熟度,做到適時采收。采收過老、過嫩都會影響品質。除蟲菊成熟的標準為:當花朵完全開放之后,花盤中間凸起,花盤外圍的花粉管花粉開始脫落散粉,當外圈花粉脫落70%時,菊花花瓣有點發黃,這個時候花中的菊脂含量達到最高,為最佳采收時期。如果提前采收或延遲采收都會影響花的質量。全草在夏秋季采收,曬干備用。
手工采摘:當花盤小花開放70%左右時即可采收。
打谷機或脫花器收獲:全田80%的花朵開放至8成時,選晴天上午用打谷機或脫花器一次性采收。
采收過程中,要做到嚴格的分級采收,大小不同、級別不同的花朵要分開采收、晾曬、保存。在采收后,要及時曬干,一般曬4~5d,手感花朵較脆即可。有條件的農戶,可以采用陰干的辦法。若遇雨天可用55~60℃的溫度烘干或風干,使含水量下降到6~12%。
除蟲菊的花所含殺蟲成分容易水解失效,所以必須充分干燥,防潮避光貯存。一般不耐久貯,貯存一年,殺蟲效力則減少一半。曬干的除蟲菊花,要用黑色不透光的包裝袋子包裝,分級單獨存放,堆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避免回潮。嚴禁將未干燥的花堆積存放和裝袋,以免引起霉變,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提高除蟲菊產量和除蟲菊酯含量是除蟲菊人工種植的主要目標,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是提高人工栽培除蟲菊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玉溪市峨山縣農業農村部門總結的高產栽培技術,從育苗、移栽、管理、采收以及保存、出售等環節提出了相應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每畝干花產量較農戶常規種植提升35%左右,每畝經濟效益達到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