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亮
(錦州市林業草原保護中心頭道溝保護中心,遼寧 錦州 12100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林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林木是重要的經濟資源,特別是一些高品質林木,是制造高檔家具的重要材料,大力發展林業技術并做好林業保護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隨著生態環境建設的迫切要求,發展林業是緩解生態環境,對抗沙漠化的最有效手段。盡管國家對林業扶持力度很大,植樹造林工作的宣傳、技術發展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然需要認真研討,特別是對于林業的保護措施方面更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這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播種造林技術是較為原始的造林方式,采用點播、撒播、塊播、條播等方式進行播種的一類統稱。采用不同的播種方法,是根據種子的類型不同,以及其生長發育所適合的環境來決定種子的播種方式。例如,對于顆粒較小、數量大的種子可以采用撒播的方式進行,因為種子較小,相比于大顆粒種子易于被泥土覆蓋,這種方式無疑是效率較高的一種種植方式;對于一些種子顆粒較大,則可以采取穴播的方式進行,避免種子裸露時間較長,難以生長。對于播種造林的方式,由于其簡單快捷,一般適合于大規模的種植。另外,這種種植方式區分種子的生存能力,一般不易生存的對于土地的要求較高,適合于經濟樹苗的大規模種植;而一些具有特殊能力的,例如抗旱能力,則用于大規模沙化改造種植。
植苗造林即為植樹造林,采用該種造林方式較易成活,因此,對于一些特殊地段的造林方式大都采用這種方式進行,例如沙化改造方面的種植。選擇該種方法種植,需要注意種植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一是起苗環節,要注意起苗時務必注意根系的保護;二是選苗環節,選擇健康的樹苗是成活的關鍵,健康的樹苗往往根系較為發達;三是注意各個環節包括起苗、選苗、運輸再到植樹的環節,要防止樹苗脫水,一般起苗后要及時栽種,如果不能及時栽種則要保持施水。
分殖造林的方式是采用母體林木的枝條、根系再次進行培育的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繼承母體植物的優良特性。一般用于較為名貴的、稀少的樹木。采用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強,且效果良好。但由于取材不易,且本身是應用在教稀少的樹木中,所以不易大規模種植。
混交造林就是將兩種以上的樹木混合搭配置于一片林場中的造林手法,并且選擇的不同樹種間有一定的互補性,例如對陽光的接受程度方面,將喜陽樹種種的位置高一些,選不需要長時間光照的低矮樹種作為其下方,可以使得林木種植密集一些,起到節約用地的作用;將散發抵御蟲害的樹木與其他樹木混合種植,有利于保護所有樹種不被侵害。總之,混交造林相比于單純樹種造林,其均衡性互補性好,節約林地,對林地起到了穩定作用。
當前常用的造林主要是經濟林居多,采用植苗造林技術居多,因此,以植苗造林舉例說明造林技術。對于林地內林木種植成活率高、品質優良,是多種因素共同促成,這包括場地與樹種是否匹配、適合,樹種或樹苗是否優秀,種植手法是否準確,日常管理是否到位等。具體如下:
選擇種植的樹種,需要匹配相應的林地,否則種植效果不好。一是種植的環境。這包括林地的日照強度、雨水、含水量、土地肥沃程度,包括林地現有植被的情況,針對這些情況來選擇可以種植的樹木,或者對于必須種植的樹木,可以采取施肥改造的方式改造林地環境。二是對樹種的選擇和種植的規劃。樹種的選擇以單一種類和兩種混種為主,這是經濟林的特點。通過選擇確定樹種,要根據上一項中確定林地情況,如日照、含水量、雨量等因素確定樹木種植的間距,對于混交造林方式,要考慮兩種樹木的搭配種植物理位置,便于兩種樹木之間相互搭配產生平衡作用。
林地清理主要是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讓林地更適合于樹種的生長,對一些雜物進行清理,土地進行平整,不應出現過于明顯的高地或凹地,避免樹種長勢受到影響;另一個則是為了使得林地土地肥沃,營養不分散等,要對林地內對種植物有較大影響的雜草、雜木進行清理,這樣不僅是對水土營養的保持,還有助于增加林木土壤的透光性,以及土層溫度保持作用。需要注意,對林地的清理工作應該在計劃種植的當季進行,否則不利于水土的保持。
選擇樹苗是保證成活率以及樹木茁壯的重要步驟,選擇樹苗要以根系發達的樹苗為準,這樣的樹苗意味著更加強壯。另外,從選苗到種植之間的所有步驟都需要注意苗木的保水程度,重點是根系的保水程度,如果天氣較干燥,光照充足,一定要及時澆水,要保持根系一直在潮濕狀態。
補栽方面,一般規模性的栽種將持續半月左右,在栽種完畢后,要從開始栽種的樹苗開始逐個進行檢查,確保樹苗長勢良好,對一些沒有出牙的情況,說明樹苗很可能無法成活,需要立即進行替換補種,避免空穴。撫育方面,林木的撫育項目較多,包括除草、施肥、施水、防蟲等各方面,一般在樹木出牙后一個月,要開始除草、培墩,除草工作每年要持續兩次以上,確保土地保有肥力。另外,根據樹木的樹種及土地肥力情況,要適當施肥和施水,確保生長營養充足。在防蟲方面,同樣是根據樹種特點,選擇合適的滅蟲藥物,在適當季節進行。通過對苗木的撫育,可以令林地長勢更好,樹種成活率更高。
近年來,“守住綠水青山,實現金山銀山”的呼聲越來越高,保護生態環境,離不開林業的發展,只有讓人們從內心里真正認識到,才能夠主動保護林木。為此,要加大正反兩面的宣傳力度,對于類似“塞罕壩”精神的正面宣傳就是很好地例子,對于破壞林木或保護不善造成火災等損失的情況不僅要打擊,對這種損失的后果也要大力宣傳,使得人們認識到危害。要利用電視、廣播等大眾傳媒進行宣傳,在社會上要經常性組織公益宣傳、講座、培訓等,提高公眾對林業的保護意識,特別是近年來新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大,采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新穎方式進行宣傳,將生態保護和林業很好地聯系起來,使得人們從思想上認識保護林業的重要性,從被動保護變為主動保護。
單純的宣傳并不足以約束林業犯罪行為,因此,加強林業的管理是最主要的手段。第一,要加強林業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我國對于林業方面雖然配備了公安,但力量偏弱,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域,那里反而林業發達,但相對應的林業公安數量較少,待遇也不高,因此,要對林業公安力量,包括日常管理的力量加大投入,便于日常執法;另一方面要堅決執法,對于故意破壞、毀林、偷林的行為,要嚴厲打擊,包括過失造成的火災等大面積毀林的情況,有必要提高處罰力度。第二,要完善林木采伐控制措施,避免過度采伐。采取限額采伐方式的管理,一方面要控制采伐許可證的發放關,對于申請的相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審核;另一方面要制定采伐方案,對采伐量的控制要按照林地區域劃分,這是依據區域性樹木的長勢并考慮采伐后利于剩余樹木的生長或再開發的情況進行劃分;依據樹種進行劃分,要確保一些數量較少的樹種進行保護,減少采伐量。因此,采伐方案要充分調查,定期變化,且要嚴格審核,逐級上報的方式,確保林木采伐控制措施得到失效。
隨著當前對林業保護力度的加強,造成林木大面積破壞的因素已轉移到自然因素方面,造成主要的影響就是火災和病蟲害的影響。第一,火災的影響。森林火災撲滅難度大,影響范圍廣,造成的森林破壞是極其嚴重的,2019年持續半年的澳大利亞山火,燒毀面積超過1 000萬公頃,超過10億只動物葬身火海,而造成的大氣污染,讓世界氣象發言人稱澳大利亞的煙霧已到達“地球最后一片凈土”——南極。可想而知,森林火災的影響有多大。為此,一方面除了上文中嚴格處理故意縱火或過失縱火的人員外,還要對易發山火的季節做好日常管理和火災預防措施,加強火災的應急處理預案工作,減小森林火災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對于林木造成自然損失還有病蟲害的影響。第二,病蟲害的影響。林木病蟲害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對于人工種植林,由于生態的平衡性沒有自然森林的強度,所以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很大。為此,要加強林業病蟲害的治理,藥物治理要根據不同的樹種和針對性的病蟲害采取針對性藥物,避免過度使用化學藥物造成環境污染。另外,要大力發展對環境無污染的生物藥劑,例如,一種叫白僵菌的真菌,對松毛蟲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但對于人畜卻是無毒無害的。因此,要大力發展生物滅蟲害技術,促進林木建設。
針對種植種類的不同,文章就種植技術方面分別介紹了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及混交造林幾個方面,并對當前造林技術方法著重進行了研討,給予同行業者一些借鑒作用。同時,對于林業保護的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重點要注重林業保護的宣傳、管理,以及對于自然災害方面的預防。對林業的保護不僅僅促進經濟的發展,更有利于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