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斌
(天水市水利服務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
我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水利研究所所長李益農明確指出:“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田是用水大戶,如果要緩解農業用水的短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水資源缺乏問題,提高地面灌溉技術水平將是一個重要的措施。”由此可見,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中占有重要作用,科學合理利用節水灌溉技術,不僅能夠大幅度提升效率,還顯著改善了農田質量。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業發展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是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這對農業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在以往的農田灌溉中,由于水資源循環利用少,灌溉技術落后,浪費也嚴重,渠道輸水損失以及田間深層滲漏損失的水資源達灌溉用水量的70%,而水資源利用率只有40%,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再加上農田節水灌溉設計缺失合理性,農民沒有節約用水的意識,大多數都采用傳統的灌溉模式,阻礙了節水灌溉的推行。另外,有些區域的氣候和環境存在差異,基礎設施不完善,這些都直接嚴重影響了節水灌溉的效果。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對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作出了具體部署,明確了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的主要方向,確定了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的基本領域,提出了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的重點工作。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將循環經濟觀念融入到農業系統,能夠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發展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循環經濟。為了加快實現這一目標,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過程中,必須在高效節水灌溉方式上進行合理的選擇,進而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程度。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空氣、陽光、溫度、水和土壤是決定農作物產量的主要原因,其中土壤和水是影響農作物生長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對土壤和水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如:在水源相對豐富、地勢較為平整、集中連片種植、作物品種統一的地塊,可以選擇輕小型噴灌機;在水資源相對緊缺、水量較小的地塊,主要推廣膜下滴灌;在水源相對豐富、地勢比較平坦的分散地塊,可選用管道輸水灌溉。根據不同的水源條件、地形地貌、作物種類、土地經營方式,綜合考慮技術、質量、價格、售后服務等因素,科學選擇合適的增效節水灌溉方式,能夠高效利用節水灌溉技術,進而帶動促進農民增產增效增收。此外,在輸送過程中,會避免不了發生水資源浪費的現象,所以,在輸送環節采取相應的措施能夠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人們通常會建設輸水渠道,這是目前我國農田灌溉的主要輸水方式,有效解決了浪費水資源的問題,但是,在輸送環節中,由于太陽直接照射的地面附近溫度較高,導致水吸收更多的熱量,大部分水都滲漏和蒸發損失掉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提高水利渠道的引水利用率,在建設輸水渠道時,要加強輸水渠道的防水滲透措施,建造材料就要選擇防滲性能較好的新型材料。其次,可以采用從水庫、調壓室、前池向水輪機或由水泵向高處送水,以及埋設在土石壩壩體底部、地面下或露天設置的過水管道,如:夾砂玻璃鋼管,它的優點是材料強度高,密封性好;重量輕,管道內壁光滑.相應水頭損失小,具有良好的防腐性,管道維修方便快捷;特別是由于管道輕,安裝時不需要大型起吊設備,在現場建廠時間短且費用低。以渠道輸水相比較,管道輸水不僅降低了輸水環節中水量的損失,也突出了輸水快速、節水、省地等特點,真正實現高效用水。
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加強科學化管理,落實責任,是提高農田水利灌溉中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的重要部分,只有加強規范化建設實現高效運轉,才能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具體可以參考以下三點實施:第一,各個地區相關部門的員工需要清楚了解本地的具體情況,開展節水專項規劃,創新工作思路,改變工作方法,需要掌握農業生產基本模式和特點,如:不同作物生長規律不同,各自要求適應的自然環境也有所不同,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條件和國家政策差別很大,因而形成農業生產極為明顯的地域性;由于作物生長發育受熱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響,這些自然因素隨季節而有變化,并有一定的周期,從播種到收獲需要按季節順序安排,有很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并對其進行系統分析,擬定相關的管理方案,總結工作經驗,為今后的生產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在節水灌溉設計和節水工作管理過程中,應注重其可操作;第三,相關部門的人員應加快整合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吸收專業的意見,建立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區域管理模式。針對農業生產種植市場結構設計當前的狀況,應及時對農田水利灌溉用水量實施調節、控制,加強對農作物種植業結構進行合理布局,適當減少在一定水分條件下,土壤實際消耗的水量較高的農作物種植的土地面積。另外,農業種植結構不合理,就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對節水灌溉的整體效果影響很大。為此,有關管理工作人員應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群眾,積極開展走訪調查,認真分析研究,大力宣傳和推廣高效節水灌溉在農田水利灌溉中的重要作用。指引基層群眾能夠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最大限度地發揮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應用價值。
人才資源匱乏制約著我國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發展,首先在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人才總量不足,分布不均衡;引進外來人才缺乏政策優勢和吸引力;人才儲備數量偏少、質量偏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為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可以參考一下幾點:(1)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如:出臺系統完善、政策優惠、操作性強的人才引進配套文件,明確規范引進工作程序,為灌溉技術的研發推廣提供人才支持。根據農業生產的基本特點,建議在人才引進政策中將高級技師列入高層次人才范疇。(2)在人才引進上,可采用“柔性引進”的靈活方式,通過聘請咨詢、講學、技術合作、兼職、短期聘用、承擔項目與課題研究等靈活方式引進。(3)建立“人才儲備庫”,根據需要,定期制定發布人才儲備目錄,進行精準儲備。同時提高高校畢業生人才儲備工資待遇,可參照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執行。(4)突出人文關懷,打造引才特色品牌。建立領導干部聯系人才制度,隨時掌握引進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協調解決各類困難,落實好住房保障、安家費用、戶籍落戶、醫療保障、子女入學等相關事宜,解決引進人才的后顧之憂。
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的現代化進程也隨之加快,農業發展模式由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變,現今,通過夯實基礎、項目引領、完善格局等措施,現代農業產業得到蓬勃發展,農業種植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力資源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投入大幅度減少,農業生產效率呈逐步提升的趨勢,進而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為了更高效地應用節水灌溉技術,應加強提高農田水利灌溉中節水灌溉水平。在操作實踐過程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進而增強群眾水患意識、節水意識、水資源保護意識,發力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與此同時,還要加強教育培訓,在培訓內容上突出需求導向,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量身定做”培訓項目,滿足各個部門工作人員個性化、多樣化、差別化的培訓需求,激發工作人員參加培訓的內生動力,切實提高教育培訓質量和水平。專家授課要從講授式教學為主轉向研究式、互動式、案例式和模擬式教學為主,積極探索特色鮮明的培訓方法,使之更加生動化、具體化。建議實行干部培訓“學分”制度,將學分作為評先評優、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將學分不夠的干部納入“負面清單數據庫”管理。通過系統的教育培訓,能夠牢固樹立培訓人員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意識,使他們正確掌握農田節水灌溉技術。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日常生活與工業、農業生產都離不開水資源,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節約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讓農業生產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在今后的發展中,應大力提升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確保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質量。在進行農田水利節水灌溉設計之前,應清楚了解農作物種植面積和不同的種類,選擇合適的增效、節水灌溉方法,以此提高灌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