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林
(黑龍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市 15002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對于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重視,在中共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和各地方政府、教育部門的文件中多次對于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加強和改進工作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意見。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是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形式也是在不斷地改進和創新的。黨關于高校加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的逐漸發展和成熟,給高校在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指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時代煥發出鮮活的生命力。
重要政治節日的慶祝活動是黨和國家經常性開展的慶典和儀式,而國家開展慶典和儀式其實并非僅僅是為了該節日本身而開展,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是帶有某種特殊的政治和教育目的。而這種特殊的政治和教育目的是與我們黨的宗旨、原則、初心和使命是密切相關的,即是對國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到提高國民政治站位、深化國民思想認識、強化國民責任擔當的目的。不論從國家預期目的還是從實際操作效果來說,高校青年學生斗是接受這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群體。
開展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的慶祝活動,無異于是我國執政黨的重要節日,也是全國人民的重要節日。因此,該活動本身便攜帶著十分獨特的政治意義和重要的社會價值,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信息。高校牢牢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這個獨特的政治儀式,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這個重要的國家政治儀式開展對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天馬行空,而是擁有著十分豐富的理論源泉,是由馬克思主義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論所決定的。
早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和“精神力量”的相關表述中就體現了通過理論的宣傳教育來提高無產階級乃至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實現全人類的解放的思想,即要求“批判的武器”與人民群眾相結合,成為“強大的物質力量”,為現時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闡明了目的。
列寧同志在反對俄國工人運動中經濟主義和崇拜工人自發性的時候,便在《怎么辦?》一文中提出了對無產階級灌輸理論,后來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雛形”。
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論述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明確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并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真精神,為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開展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理論指導。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結合黨和國家的實際狀況,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向前推動了一大步,不僅是更為強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時代新人,而對于這種時代新人的培育,在現階段的工作對象重點就是高校青年學生。
繼鄧小平同志之后,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的重大的貢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要求高校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是高校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開展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來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對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進行了繼承和創新,形成了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時期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論述,無不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目標,尤其是開展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作用和主要途徑。
對廣大高校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憑空而來的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沒有一定的載體作為承接和支撐,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很難已顯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就顯得空洞,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任務也就難以實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在思考和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時,認識到紀念活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特殊作用,因而將紀念活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1]
通過紀念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萌生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并在各種傳統節日和黨和國家政治節日活動的具體實踐中不斷得到發展、創新和完善。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開展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舉措,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內在要求。“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方法論的集中概括和核心要義,有著十分豐富的重要內涵。總的來說,“因事而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具體事務,解釋青年學生具體疑難困惑,化解學生的問題;“因時而進”要求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抓住時機進行教育,銳意進取,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因勢而新”要求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時代大勢,與時俱進,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這個重要的政治歷史時機,擁有著豐富的慶祝活動和紀念內容,符合國家政治和教育大勢,在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這樣一個特定的情境和氛圍下,更容易和青年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更容易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黨百年紀念活動能夠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取決于如下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具有很強的傳揚性。建黨百年慶祝活動立足于對黨的成立的紀念,其活動目的是傳揚偉大的建黨精神,讓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年學生自發自覺地繼承和弘揚建黨精神和民族精神,可借助活動的特定標語口號、書刊影視、展覽表演、紀念儀式和紀念大會等具體形式的活動向青年學生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信號和信息,表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第二,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具有參與性和感染性。建黨百年慶祝活動是全黨全國性的重大紀念活動,具有很強的參與性,在全國九千多萬的黨員參與和帶領下,會吸引更多的人民參與活動。青年學生在參與到紀念活動中時,就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禮的過程。
綜上可見,建黨百年慶祝活動是高校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時機,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開展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集中式、立體化、時代性的優勢。其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不是僅由高校自己開展的,而是全民性的慶祝活動,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社會、同輩群體等各方面相互協調配合的效應。再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由一系列豐富的活動組成,而非單一的活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形式多樣的途徑和方法,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包含了全方面和多形式的紀念活動,涉及各種社會群體和組織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實質上蘊含了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第一,通過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華誕,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光輝歷史、人民軍隊的革命經驗和優良作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發展等,蘊含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黨的宗旨原則、使命擔當、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基本綱領及歷史經驗教育。
第二,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中央領導和地方各級負責人走進人青年學生群體之中介紹宣傳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和意義,并發表講話,蘊含了民族自尊感、自信感、自豪感、自強感的教育。
第三,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通過樹立百年黨史中優秀共產黨員的榜樣,開展先鋒模范事跡的學習,實質上蘊含了文化傳統、歷史背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教育。
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在高校青年學生團體中開展形式各異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青年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對于實現高校培育“四有”新人、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和目標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能夠有效深化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堅定了高校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建黨百年慶祝活動在舉國上下激發出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成為對高校青年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重大契機,讓廣大青年學生根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了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事業的發展前途的信心,激勵青年學生落實和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次,能夠有效地培育和增強青年學生的歷史意識和責任意識,提升青年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提高青年學生政治站位,激勵青年學生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建黨百年慶祝活動的開展,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波瀾壯闊的奮斗史,回顧了黨領導人民軍隊九十余年的發展壯大的拼搏史,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二年的不斷前進的建設史,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多年的繁榮發展的富強史,同時追憶了為黨和國家奉獻終身的偉大革命先輩的歷史生平。對于黨的相關歷史的追憶和學習,有效地培育了青年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能夠助青年學生樹立和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為高校實現培育“四有新人”提供了條件。
再次,能夠有效地激發青年學生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踏實努力,頑強拼搏,培養創新意識;有利于深化對青年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提高青年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聚青年學生共識,引領時代風尚。
高校的中心任務是進行人才培養,理想信念教育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方向。[2]高校要牢牢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的寶貴契機,幫助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全面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工作。同時,高校要將把握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定青年學生的正確的理想信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青年學生自身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化自發為自覺,并在參與、觀察和思考慶祝活動中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思想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