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植保植檢站(410006) 張政兵
湖南省各縣市區根據當地種植習慣、作物布局,結合重大病蟲害發生及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等情況,科學精準組合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調控和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措施,推行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相融合,打造高質量糧食作物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展示示范區和水稻根結線蟲、稻稈潛蠅、草地貪夜蛾綜合防控示范區。現將綠色防控技術總結如下。
1.農業防治技術核心示范區要求全面落實農業防治措施。①選用抗性高的品種。以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白背飛虱、褐飛虱為重點,因地制宜選用高抗(耐)的水稻品種,避免種植高(易)感品種。②翻耕灌水滅蛹。在越冬代螟蟲化蛹期連片統一翻耕冬閑田、綠肥田,灌深水浸沒稻樁7~10天,降低水稻蟲源基數。③健身栽培。加強水肥管理,適時曬田,避免重施、偏施、遲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逆性。
2.種子處理和秧苗帶藥移栽技術針對水稻惡苗病、稻瘟病、病毒病、稻飛虱、稻稈潛蠅、稻薊馬等病蟲害,進行藥劑拌種或浸種,減少苗期和大田前期用藥。在水稻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內吸性藥劑,帶藥移栽,可有效預防螟蟲、稻飛虱、稻稈潛蠅、稻薊馬等害蟲。根據玉米地下害蟲、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害種類,選擇適宜的種子處理劑統一拌種或包衣。
3.理化誘控技術①性誘技術。從越冬代成蟲羽化始期開始,大面積連片使用性信息素誘捕器誘殺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和草地貪夜蛾成蟲。每667平方米放置1個誘捕器,采用外密內疏的布局方法,區域內的非稻田以同法放置。放置高度以誘芯高于植株頂端15~30厘米為宜。②燈誘技術。利用害蟲對光的趨性,在田間優先選用風吸式殺蟲燈,每2~2.7公頃布置1盞,誘殺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草地貪夜蛾、棉鈴蟲、黏蟲等害蟲的成蟲,降低蟲口基數。③食誘技術。在稻縱卷葉螟、草地貪夜蛾成蟲高峰期前5天左右,每667平方米布置1~2套裝置,安裝高度以誘捕器底部與作物葉尖齊平為準,在害蟲生殖成熟前進行雌雄通殺。
4.生物防治技術①赤眼蜂控害。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始盛期釋放稻螟赤眼蜂,放蜂2次,每次間隔3~5天,每次每667平方米放蜂8000~10000頭,均勻放置于田間的5~8個點。高溫季節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蘗期高于植株頂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頂端5~10厘米為宜。針對玉米螟、棉鈴蟲、桃蛀螟等害蟲的防治,在害蟲產卵初期選用當地優勢蜂種,每667平方米放蜂1.5萬~2萬頭。②稻鴨共育控害。水稻分蘗初期,每667平方米放10~30只雛鴨,水稻齊穗時收鴨,通過鴨子取食活動,減輕紋枯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福壽螺等病蟲害,去除雜草。
5.生態調控技術田埂邊保留功能雜草,并種植大豆、芝麻、波斯菊等顯花植物,蓄養害蟲天敵;路邊、溝邊和機耕道旁種植香根草等誘集植物,誘集螟蟲成蟲產卵,減少螟蟲在水稻上的著卵量。
6.科學用藥技術在病蟲害發生程度較輕時,優先選用生物制劑。防治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棉鈴蟲選用球孢白僵菌、金龜子綠僵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等;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選用蘇云金桿菌、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等;防治稻飛虱選用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防治稻瘟病選用枯草芽孢桿菌、四霉素、春雷霉素等;防治紋枯病和稻曲病選用井岡·蠟芽菌、井岡霉素A、申嗪霉素等。根據發生程度精準施藥,科學合理選用高效、低風險化學藥劑實行達標應急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