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熊飛
近日,有甘肅天水網民反映“學校向學生收取教室監控安裝費用”,天水市秦安縣教育局10月21日回復稱,“家委會”本著“加強對孩子的監管,規范孩子的行為”的目的,決定在個別班級安裝視頻監控,讓“第三只眼睛”監督約束孩子。這次安裝監控之所以引發軒然大波,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監控安裝在教室內,二是向學生收取安裝費用。
(10月27日 《中國青年報》)
學校安裝監控的“好經”,很多時候就是被一些地方、學校“念歪了”。其實,只要堅持適度原則,并將相關責任厘清,學校安裝監控就能獲得更大認可和共識,并發揮實效。
近年一些學校發生了安全事故,個別家長“愛子心切”,不分青紅皂白就找學校鬧,有時還干擾了正常教學,如果有監控視頻還原現場,就很容易弄清來龍去脈,劃定責任。另外,在校園公共區域安裝監控,還是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重要舉措。
但與此同時,有幾個問題需要明確。首先,為學生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是校方的責任與義務,因此,相關的安裝、維護費用理應由學校承擔。其次,要尊重學生的隱私,如校園公共區域應該盡可能實現監控全覆蓋,教室內是否裝監控,則要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的意見。第三,校園監控涉及廣大師生,如何確保視頻內容安全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加強技術防護和制度管理,恐怕是學校在安裝監控后需要重點考慮的。
校園安裝監控是把雙刃劍,用好了能讓校方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學生的安全也更有保障。此外,安裝監控的出發點應該是為孩子學習成長提供優質環境,而非只是學校管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