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來,特色鄉村旅游成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發展途徑,本文著眼于美麗的自然環境與瞬時人流大量如廁需求之間的矛盾,對特色鄉村中生態廁所的概念進行闡述、分析、創新,構建出一種理想狀態下的設計策略,同時結合發達的物流運輸條件提出簡單可裝配式的建造運輸模式,從里到外,從工廠到田間,描繪特色鄉村背景下的生態廁所發展前景,為配合全國掀起的“廁所革命”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廁所革命;生態廁所;裝配式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自2015年起,全國掀起“廁所革命①”,旨在幫助農民改變衛生習慣,改善上億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全國推行特色鄉村建設②,進一步提高中國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形象。兩者結合,特色鄉村旅游中開展的“廁所革命”成為我國當代生態廁所新技術新產品運用的示范基地,本文探索特色鄉村游背景下的生態廁所新模式。
1、研究背景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③
在特色鄉村的規劃建設中,廁所往往是我們直接忽略的一環,又是最不可能避開的一環,由于地區發展的不均衡,特色鄉村中的廁所“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較為嚴重。為了解決鄉村游中廁位不足的問題,直接購買市面上千篇一律的可移動式廁所,加上管理方式的落后,帶給游客不滿意的如廁體驗,成為特色鄉村游規劃設計中的“黑點”。
2000年聯合國提出“生態廁所”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形成生態資源和營養物質在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閉環。這與我國傳統農耕文明中有機糞肥的理念幾乎一致,遵循“人-廁-肥-地-糧-人”的閉環生態。生態廁所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是人類與自然營養物質的轉換場所。
此外,結合我國特色鄉村游注重生態發展的國情,生態廁所的概念還應包含全生命周期的設計概念,廁所是一個有機體,經過“生產—拼裝—使用—回收—再利用”的一個生命周期,符合特色鄉村游靈活多變的建設需求的,達到對自然環境的最小干擾。
因此,我們不僅要造方便衛生的簡單廁所,更要從實際需求出發,造生態之廁、人文之廁、科技之廁。
2、面臨挑戰與問題
生態廁所是一個涵蓋多學科的工程,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窗口,不同于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鄉村旅游地區中生態廁所產業仍處于初始階段,往往與優美的鄉村生態環境形成巨大反差,同時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面臨巨大的挑戰和現狀問題。
2.1 游客對如廁體驗要求的提高
特色鄉村游一般依托城市周邊較為優美的鄉村自然風光吸引游客,生態廁所的建設水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旅游時人們的心情,他們對于廁所的預期已經遠遠超過僅僅解決生理需求,融合方便快捷的集散等待區,商業零售區,母嬰室、管理室等功能,著重打造一個復合功能的生態廁所區,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2.2 苛刻的建設條件對傳統建造技術提出挑戰
鄉村旅游廁所建造最大的難點在于苛刻的建設條件,規劃中可建設用地和基本農田用地穿插分布,基礎設施鋪設較為分散,水電管線難統一布置;其次,鄉村旅游對于生態要求極高,不允許隨意地排污排氣排水,后期運營管理不能跟上需求;最后,特色鄉村旅游有淡、旺季之分,要求我們的出廁所是可以快速建造的,是節水節地靈活可移動的。
2.3 創新技術的示范推廣
隨著節水廁所、無水廁所、微生物降解廁所技術的成熟,可以滿足我國不同發展地區的不同需求。特色鄉村游作為代表旅游地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窗口,應作為這些創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基地,結合新技術設計出新的生態廁所模板,改善我國千篇一律的劣質廁所形象成為首要任務。
3、設計策略
3.1 心里預期與場所營造
我們在廁所規劃設計階段將生態廁所的公共性加以提升,設計了三種可供選擇的模塊:第一種管理間、獨立母嬰室模塊,造型采用“鋁板氣球”的概念,風格活潑獨立;第二種公共廁所模塊造型整齊劃一,可分可合,組合靈活;第三種休息、交流零售模塊開放共享便于大規模集會。三者相輔相成,共同圍繞一個綠化集散區域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生態廁所綜合體。如圖所示:
3.2 自然環境與生態建造
我國特色鄉村建設中,傳統的建造模式費工費時且對場地有破壞風險。本次設計從家居設計中得到靈感,以模塊化板材快速搭建的方式,像組裝家具一樣組裝一個廁所,可以做到運輸方便,建造零污染,快速安裝,省時省力。從根本上做到符合節水節地的生態原則,選址上也更加靈活,更加符合特色鄉村建設背景。
廁所模塊整體設計從上到下分為三段——底部糞肥收集發酵區、中部廁位區,頂部光伏電力生產區:1.底部糞肥收集區采用尿糞分離兩個儲肥倉,倉體可靈活替換,便于收集處理糞肥,糞肥處理采用微生物降解模式,結合泡沫隔離除臭措施,形成無水化堆肥式的廁所核心;2.中部圍合由骨架和圍護表皮組成,四根剛性立柱支撐兩根橫梁,形成結構骨架,圍合墻體采用類似傳統榫卯的連接方式,采用凹槽設計,各個墻面從下到上依次咬合安裝,將所用的工具簡化到最少,真正實現如組裝家具般組裝廁所;3.頂部和四周墻體并非完全封閉處理,預留的通風槽可以在沒有排風扇啟動的時候提供必要的通風,保障廁所衛生環境的需要。安裝頂部根據太陽高度角設計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光伏發電板,可以為預裝排風設施和夜間照明設施提供最基本的動能要求。
如圖2所示:結合我國物流和快遞的發展,便捷的運輸方式也是我們設計的重要前提。除底座和兩個可拆卸儲藏倉做成一個整體外,廁所四面墻體和屋頂均可拆卸、收納到扁平的盒型包裝中,通過編號進行分類、整理、打包、收納。
扁平化的運輸模式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同時模塊化的墻體便于工廠大規模生產,根據安裝手冊,建筑師像工業設計師一樣現場安裝,拼裝好可直接使用。同時可拆卸的建筑本身也實現了可循環利用,模塊化的建筑體系,可拆卸,可替換,施工方式更加可持續,更加低碳環保。
3.3 營養物質循環與生態優勢重建
如圖3底部糞肥處理核心,采用類似傳統旱廁的堆肥式處理模式,應用固液分離的蹲便器,大便直接進入特定的發酵槽,通過轉動器將初期配料、木屑、生物菌種和糞便混合,在微生物菌的作用下分解,以CO2和H2O的形式分離,降解率≥99%;形成分散的固體肥料,可就近提供農作物的生長肥料。小便經過濾后就近排入農田,滋養土地。
堆肥倉廁所應按規定取出內部的堆肥,按照實際情況決定清運的次數,取出的肥料經過二次發酵至少存放三天以上,確保堆肥使用安全,供農作物使用。
這樣廁所的文化價值得到提升,重新建立“人-廁-肥-地-糧-人”的閉環模式,與農田更加緊密的結合,是十分符合鄉村廁所的生態模式。
3.4 低成本建造于多應用場景
低成本控制也是本次設計考慮的重點,外圍護采用環保低廉可回收的再生木板加鋼龍骨骨架的設計,單人可操作,并省去了管線鋪設和后期用水等運營費用,與目前市面存在的同等品質的可移動廁所,造價基本持平。
根據不同鄉村旅游用地的不同,本次生態廁所模塊可分可合,靈活拼裝。
單獨分散布置主要應用于農田實驗項目,緊密結合在農田周邊,做到0距離產肥,施肥。組合布置結合大型景區的停車場、集散廣場,集中布置大規模廁位組群,組群內部廁位呈“一”字形并排布局,其后預留廁所儲存倉集中收集通道,可將糞肥集中處理,高效便捷。
結語:
2020年本是“廁所革命”的第二個三年計劃的突破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整個布局發展走向,快速收縮的出行距離催生城市周邊鄉村生態旅游持續火熱,急速增長的游客流量對鄉村廁所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僅是進行一次理論上的先行探索,仍然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但我們相信,從廁所這件小事兒入手解決民生問題,是迫在眉睫的需求,關乎整個特色鄉村發展背景下旅游業的民生問題。我們努力追求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目標不變。
參考文獻:
[1]馬國亮.我國旅游“廁所革命”的市場化道路建設——基于中德旅游景區廁所管理之比較[J].社會科學家,2015(10):91-95.
[2]沈崢,劉洪波,張亞雷.中國“廁所革命”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2018,10(02):45-48.
[3]曾浩.裝配式低能耗水沖廁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農家參謀,2020(09):12.
[4]劉新,夏南.生態型公共廁所系統設計的理念、原則與實踐[J].生態經濟,2018,34(06):232-236.
[5]孟祥印.智能型免水沖環保廁所設計與研制[D].西南交通大學,2005.
作者簡介:劉學超(1987.1.06),男,漢族,河北省衡水,中級建筑師,碩士研究生,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注:①廁所革命是指對發展中國家的廁所進行改造的一項舉措,最早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志,改善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這些國家人民的健康和環境狀況。
②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文件指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③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旅游系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做出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