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麗
【摘要】本文圍繞公共建筑出現滲漏的主要原因、公共建筑防水控制的基本原則、公共建筑防水控制的主要內容、公共建筑防水控制中的注意事項、公共建筑防水控制的管理方法五個方面展開討論,對公共建筑防水工程品質的改善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能夠對今后公共建筑防水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一些理論借鑒。
【關鍵詞】公共建筑;滲漏原因;防水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持續加速中進行,建筑行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較高水平。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生活水平日漸提升的人們對于公共建筑物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在當前的公共建筑質量問題當中,滲漏問題的發生率始終居高不下,成為了影響公共建筑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這對于追求高品質建筑的現代人來說也是一個關注度較高的話題。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必須盡快找到公共建筑出現滲漏現象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有效的防水控制方法,降低公共建筑中滲漏現象的發生率,為我國公共建筑事業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1、公共建筑出現滲漏的主要原因
公共建筑滲漏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它嚴重影響了公共建筑的正常使用,并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糾紛。滲漏現象最常出現的部位是在串通結構墻體以及樓板的各種管道處,除此之外墻體窗洞口的縫隙、梁、框架柱等區域也是滲漏高發部位。經過分析后發現,導致公共建筑出現滲漏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設計師缺乏防水設計意識
防水層所使用的材料對于公共建筑防水性能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尤其是在長時間積水狀態下,好的防水層將能有效避免滲透出現,因此公共建筑防水層材料必須由設計師進行挑選并做好詳細備注。然而很多設計師對于防水材料的性能和質量缺乏深入的了解,在選擇時往往通過照搬其它施工樣本的方式來選擇材料,從而使得細部防水構造設計欠缺,無法達到較好的防水效果。
1.2 施工單位缺乏良好的質量意識
一些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往往會在質量控制上出現疏忽,施工管理者不重視建筑防水工程,同時也不熟悉防水施工的有關技術方案以及防水部位材料的選擇標準和處理技術。除此之外,進料檢驗工作也不夠到位,缺乏明確的檢驗標準,執行力度也較弱;施工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對于防水施工操作缺乏一定的了解,施工經驗不夠豐富;另外,市場中各種防水材料在品質上參差不齊,一些施工單位在材料購買時以次充好,不合理地壓縮成本,導致材料無法滿足公共建筑的防水要求。
1.3 防水工程管理缺乏嚴謹性
在施工過程中,很多人并未意識到滲透水的嚴重性,施工單位為了降低建筑成本不惜降低防水材料要求,并將各種合格的防水材料拒之門外,相反卻選擇一些質量低劣的低價材料。此外,公共建筑在交付后也時常出現管理不當現象,一些業主在未經申報的情況下擅自更改原有主體結構,導致原始的防水結構被破壞。
2、公共建筑防水控制的基本原則
2.1 防水工程可靠性原則
防水工程是否可靠,主要取決于設計方案是否適合、防水設施的具體使用壽命、防水工成和給排水工成的相互配合性等。在正常情況下,保質期內不應該出現任何滲漏水現象,因此這也往往是施工單位開展防水控制工作的最基本目標。
2.2 材料耐久性原則
公共建筑在施工過程中使用防水材料可以較好地防止建筑受潮以及漏水,防水材料是公共建筑防水的主要構成部分,是一種功能性材料,防水材料性能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整個公共建筑的防水效果是否達標。所謂材料耐久性,是指在正常使用時間周期內,材料應具有可靠的防水質量,不出現滲漏問題,因此防水材料的耐久性是整個防水控制工作中確保質量的關鍵要素。
2.3 經濟適用性原則
所謂經濟適用性,所指的并不是材料價格的經濟實惠,而是指防水材料在達到防水功能時所具備的能力多重性,它可以用來判斷防水材料在各種防水環境中運用時所匹配的強弱性。防水材料具有越高的適用性,它的經濟實用型也就越高,就能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使用。
3、公共建筑防水控制的主要內容
3.1 設計因素
防水設計在整個防水控制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它是確保防水工成質量是否達標的基本要求。防水工程設計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建立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案同時擬定切實有效的構造方案,確保防水工程能夠在正常的使用年限內不出現滲漏問題。我國地域面積較大,因此在氣候上不同地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各個地區的氣溫、降水量以及風向都各有不同,因此不同地區的公共建筑所需要滿足的防水要求也是不同的。在針對公共建筑進行防水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地環境特征以及防水要求等級來選擇合適的防水控制方案。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地區都建立了適合自己的防水標準,設計時通常只需要在樣本基礎上進行一些細節調整即可。
3.2 材料因素
公共建筑的防水控制,其原理是通過防水材料的使用來達到整體防水的效果,從而確保整個公共建筑的防水性能并避免滲漏現象的發生。由此可見,公共建筑的防水質量主要取決于防水材料的品質以及性能。我們根據防水材料的特性,可以將其分為剛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兩種,前者主要是指水泥砂漿類防水材料,在將其制作為防水層后能夠達到較好的抗壓抗滲能力,然而在延展性上卻不盡人意,抵抗性結構拉伸變化能力也較弱;后者在延展性以及彈塑性上較前者更好,對于結構的部分變形能夠較好地適應。防水涂料固化后所形成地防水層可以達到無接縫的程度,在一些形狀較為復雜的防水工程中可進行廣泛運用。在選擇防水材料時,不能脫離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舉個例子,若當地建筑易產生變現問題,那么在防水材料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在強度以及延伸性方面均較好的材料。
3.3 施工因素
在公共建筑防水控制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莫過于施工環節。當前,大部分施工隊伍都缺乏良好的防水控制意識以及防水管理意識,他們認為防水控制只是整個工程的掃尾環節,不需要認真對待。一些工作人員不了解防水設計的目的,在對防水層進行施工時沒有嚴格按照圖紙標準來執行,且防水工成也未按照標準得到驗收,最終為日后使用埋下深刻的隱患。作為建筑施工單位,應針對工程的細節部位進行妥善處理。此外,一些施工單位在趕工期的動機下,并沒有完全參照技術標準進行施工,導致后期各種質量問題頻發。施工環節是防水控制工程質量得到保障的決定性因素,防水施工對于專業性要求較高,因此施工單位應盡量安排專業的防水施工技術人員來完成這一工作。
3.4 成品保護因素
在防水控制工程進行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和結構工程、裝飾工程等開展交叉作業。在交叉施工時因各種因素很容易對已完成的防水層產生破壞,從而出現滲透,這一現象在實際的工程案例中較為常見。因此,在進行交叉作業的過程中,防水作業一旦結束,應立刻對成品進行保護,通過多樣化保護措施來預防后期施工對防水層的破壞作用。
4、公共建筑防水控制中的注意事項
首先應確保磚砌墻體灰縫飽滿,不出現空縫梁現象,在和墻銜接的部位要盡可能用余斗磚以及灰漿填滿;第二,應使用通過專業配制且稠度合適、具有高度粘結性的混合砂漿以及防水砂漿來進行墻體砌筑,確保主縫砂漿具有更好的飽滿性以及密封性;第三,當找平層以及飾面層是由空心磚以及輕質磚等材質制作而成時,必須做好嚴格的防水處理,充分結合當地環境特征進行防水標準設計,在墻體找平層的制作中應盡可能使用沒有加入粘土類的混合砂漿、加入纖維的水泥砂漿以及加入了防水劑的水泥砂漿,防水層的選擇應鎖定為聚合物水泥砂漿,厚度控制在五毫米至七毫米間,涂料厚度范圍控制在兩至三毫米區間,或選擇其它防水砂漿飾面磚的膠結料。當墻體面的不平整度超出20毫米時,需要通過找平層進行修復,在施工前首先將表面的孔洞以及缺口進行封堵。當墻體面較為平整時,可以將找平層與防水層的施工進行合并處理;第四,在進行找平層施工前,應預先完成門窗框的預埋鐵件安裝,將墻面空洞以及各種縫隙進行填補處理,將凸起部位修復平整;第五,在施工開始之前,應確保找平層和防水層的基面部位始終保持濕潤狀態,但又不能出現明水。應對找平層和防水層進行分層抹壓,防水砂漿在抹壓時應確保每一層的厚度都小于10毫米,聚合物水泥砂漿應通過壓力噴涂的方式進行施工,確保每一遍厚度控制在3毫米左右。通過抹壓法進行涂層處理的厚度應控制在每層都低于5毫米的范圍內,且必須等前面一層抹面完全干透后才能進行下一層的涂抹。聚合物水泥基復合防水涂料的厚度應控制在2毫米以上,并將其拆解為兩至三次進行找平層和防水層涂抹。當豎實以及毛糙施工結束后要盡快進行淋水處理,確保養護時間多于三日;第六,在防水層上貼飾面磚之前,必須首先在防水層上刷一層聚合物水泥漿,確保基面干爽平整,在貼飾面磚的前一日進行澆水處理,并在水中浸泡三十分鐘以上,確保黏貼飾面磚所使用的膠結料均勻飽滿稠度適中。
5、公共建筑防水控制的管理方法
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公共建筑防水工程的品質,為后續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體驗,總結了以下幾方面的管理措施。
5.1 全面控制設計階段的質量
公共建筑的設計人員必須充分意識到防水處理的重要意義,并將其統一到整個公共建筑的關鍵要素管理當中,對防水技術以及防水材料進行充分學習和了解,結合公共建筑的設計功能、耐用粘性以及當地氣候環境進行防水等級設計。設計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防水與排水相結合,設置多道防水系統”的基本原則,基于這一原則開展后續結構設計工作,并嚴格按照我國相關規定來完成防水細節設計。在施工開始前,應聯系施工單位以及建筑單位共同就工程防水設計進行探討和溝通,同時明確施工進度,在溝通過程中發現任何不科學之處應立刻糾正改進,確保一切設計問題都能在施工正式開始之前得到解決,施工一旦開始,設計變更的出現將會給整個施工帶來較大的影響,并導致施工進度無法滿足預期要求。
5.2 嚴格執行施工材料采購及使用工作
防水材料是整個建筑工程中的基礎性物料,它的品質直接決定防水工程的效果。因此我們在進行防水材料選擇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其防水性能,同時也要關注它的耐久性能、抗老性能以及延展性能等。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不斷發展,防水材料的技術也在不斷突破和創新,在公共建筑中有效運用新型防水材料,可以使防水性能得到較大的提升和改善。例如,目前全新的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材料是由有機高分子液料以及無機粉料共同復合的,將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的優勢融為一體,不僅具有較好的耐久性,且彈性也具有保障,在涂抹后會形成強度高、韌性好的防水涂膜,它與水泥基面能夠非常完整地融合在一起,確保長時間不脫落,從而成為了當前公共建筑防水材料中的首選。
5.3 建立完善的防水控制制度
完善并規范管理制度,對于公共建筑防水施工工程質量的提升來說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建筑防水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制度管理的作用下使防水技術得到全面發揮,給建筑施工工作帶來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我們可以圍繞下面幾個方面來改善當前的防水控制制度:首先,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完善現場施工管理制度,使防水技術操作具體細節要求更加嚴謹,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積極開展現場施工人員的協調管理工作,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往往存在流動性大的特征,因此對于這些人群具有較高的管理難度,作為管理者應預先做好員工儲備以及分配計劃,盡量降低施工人員流動給施工所產生的影響,同時也要協調好現場工作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做到各供需之間配合井井有條。
5.4 有效開展技術管理工作
在整個建筑防水工程中,防水技術也是十分關鍵的一環,所以說技術管理工作的效果也會對公共建筑防水控制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基層處理工作上,應確保基層穩固整齊,表面干凈清爽,且陰陽角為弧形狀態,基層膠的分布均勻,不存在涂抹盲區。分割縫的加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找平層裂開的可能性,從而確保結構或溫度等原因導致結構變形時,防水層并不會出現裂縫,因此可以有效將分隔縫技術運用在其中。
結語:
綜上所述,分析公共建筑滲漏原因,了解公共建筑防水控制要點,對建筑防水措施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不同地區、不同建筑所采用的防水施工方法都是有所差異的,并且同一個地區統一建筑中根據部位特點以及工程專業的不同,也決定了防水作業需要進行細節把控。因此,要針對當地環境氣候特征以及建筑主要功能來選擇合適的防水措施,這樣才能進一步確保公共建筑防水品質達到要求,為人們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現階段,市面上新興的防水材料層出不窮,特別是融合二十一世界環保理念的防水材料更是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已經占有了一定的市場。在今后的建筑防水工程中,新材料的開發和創新是必然趨勢,因此必須持續不斷地保持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了解最新技術,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在補充并健全當前防水控制技術的前提下不斷開發新的防水材料以及防水技術,解決公共建筑中常見的滲漏問題,致力公共建筑防水工程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項樺太.防水工程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05):81-90.
[2]卜武華.全面質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山西水利,2008(6):83-84.
[3]沈春林.我國防水材料現狀及產品結構預測[J].新型建筑材料,2009(9):56-57.
[4]楚長紅,張共和.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質量控制[J].河南建材,2008(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