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添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龍巖 364000)
自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來,火力發電廠積極響應中央及地方要求,加快推進大型燃煤機組的脫硫改造、超凈排放工程。某火電廠的原脫硫控制系統,共分為1#爐脫硫系統、2#爐脫硫系統和公用脫硫系統3 部分,采用PLC集中控制,使用工業以太網進行通信傳輸。由于脫硫區域分布比較零散,該脫硫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出現系統之間通信質量低、協調能力差等問題,脫硫效果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對脫硫控制系統進行改造。本文對改造流程及其關鍵技術展開簡要分析。
原來的脫硫控制系統,電子設備間、脫硫控制室等全部由PLC 系統集中控制。改造的主要思路是在保持PLC 控制的前提下,替換為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對于其他新增的實時監控裝置、遠程操控裝置,則由FGD_DCS 系統管理。改造后的1#、2#和公用脫硫系統,分別對應一套FGD_DCS,其中包含的硬件設備有DCS 電源分配柜、控制柜,以及繼電器、網關等。另外設置2 套機組路由器,滿足3 套FDG_DCS 系統相互之間進行實時通信的需求。
改造后的脫硫控制系統,硬件部分共分為3 層,即控制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整體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脫硫控制系統的硬件結構
各層對應的功能如下:(1)控制層。以PLC 為核心的DCS 控制系統,分為工程師站、操作員站兩部分,負責根據系統運行需要,下達相應的指令。同時,在顯示器上展示系統各部分的運行工況和實時參數,為脫硫控制提供必要的依據。(2)網絡層。包含通訊設備和工業以太網兩部分,采用有線通信提高抗干擾能力,確保在復雜環境下控制指令和檢測信號的穩定傳輸。根據連接對象的不同,對接控制主機的為應用層網絡,對接前端設備(如控制柜、電源柜等)的為自動層網絡。(3)應用層。涵蓋了支持脫硫功能實現的各項設備,例如電源模件、信號模件、總線模件等。除了上述主要的硬件設備,還要關注冗余I/O 配備。各個DCS 系統的I/O 點數如表1 所示。

表1 脫硫DCS 控制系統I/O 點統計結果
改造后脫硫控制系統的軟件部分,包括:(1)Software 組態控制軟件。具體又分為儲存系統狀態信息的報表組態、傳遞控制指令的數據總線組態、執行控制指令的設備組態等。(2)HMI 人機畫面。為了實現遠程監控功能,在軟件部分增加了HMI 人機界面,除了實時展示脫硫控制系統各部分的運行狀態外,還能夠讓各項控制指令可視化呈現。(3)Library 模塊庫。用于存儲各種程序、模型、數據和指令。本質上是一個集成化的數據庫,可支持技術人員根據脫硫控制系統的設計需要,從庫內靈活調用各種工藝模型和編程語言。
DAS(數據采集系統)是DCS 系統的重要組成,以60 次/s的頻率連續采集各個監測點的狀態信號。前端信號經工業以太網反饋至PLC 后,進行信號的對比分析,若發現設備狀態信號與標準值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則判定為FGD 系統存在異常,此時系統發出警報。DAS 系統數據采集功能的實現,依賴于分布在DCS_FGD 系統各處的監測裝置(傳感器);而DAS 系統數據分析功能的實現,則依賴于PLC 提供的數據對比功能。在DCS 系統的數據庫中,預先存儲脫硫控制系統中核心設備的標準值。以此作為參照,與DAS 采集的實際值(如變化速率、模擬量輸入等)進行對比。兩者之間的差值超出允許范圍,則判斷為異常。發現異常工況后,PLC 啟動預設的跳閘程序,完成跳閘保護。
MCS(模擬量控制系統)是DCS 系統的又一重要組成,該系統的核心設備有增壓風機、真空皮帶脫水機等。為保證MSC 系統功能的實現,使用到的關鍵技術有吸收塔液位控制技術、石灰石漿液pH 調節技術、增壓風機流量調節技術等。以吸收塔液位的自動調控為例,在吸收塔內存儲了石灰石漿液,是吸收煙氣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成分。液位控制的原理是以通入的煙氣量P(x)作為變量,進行A/D 轉換后,得到輸出值A。將A 與當前吸收塔內的液位h 相乘,然后除于液位的期望值h0,即可計算出經過煙氣量補償后的比較值B。利用積分時間常數T,對h0做積分處理,即可得到輸出值C。此時,由觸發器進行條件判定,若B=C,則啟動除霧器沖洗程序;直到B≠C 后,停止沖洗程序。整個流程如圖2 所示。

圖2 吸收塔液位控制系統
SCS(順序控制系統)的功能是保障脫硫控制系統按照預設的程序,準確、快速的完成各個脫硫步驟。其中又包括了煙氣系統、增壓風機控制系統、吸收塔系統等若干個子系統。
3.3.1 增壓風機控制系統
原煙氣的排放壓力不穩定,這種情況下直接進入吸收塔,會導致吸收效果不均勻,在排放壓力較大時部分煙氣無法被充分吸收,從而導致脫硫效果變差。因此,為達到徹底的煙氣脫硫,必須要在吸收塔之前安裝增壓風機。增壓風機控制系統的原理是實時監測原煙氣的排放壓力,然后靈活調節增壓風機葉片角度與轉速,從而將壓力差值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3.3.2 吸收塔系統
吸收塔系統核心裝置之一是氧化風機,在脫硫期間源源不斷的向吸收塔內吹入氧氣、空氣中的二氧化硫被石灰石漿液吸收后,生成亞硫酸鈣,然后在氧氣的氧化作用下,進一步生成性質更加穩定硫酸鈣?;赟CS 系統的氧化風機啟停順序如表2所示。

表2 氧化風機啟??刂屏鞒?/p>
完成煙氣脫硫超凈排放控制系統的改造后,還要通過調試驗證該系統能否正常運行,并發揮脫硫功能。對于調試中發現的運行問題和質量缺陷,也可及時處理,保證該系統投入正常使用后穩定運行。分布式脫硫控制系統的調試內容及流程如圖3 所示。

圖3 分布式脫硫控制系統的調試流程圖
在明確脫硫系統調試流程的基礎上,還要檢查該系統的接地系統是否正常,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是否運行正常。具體檢查內容有:(1)接地檢查。開始系統運行調試前,要重點檢查接地裝置連接是否可靠,如果接地不良可能會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保證各個接地系統的母線要分別獨立連接接地極,防止相互干擾。信號電纜的屏蔽線也必須單獨接地,防止產生電位差影響控制功能的發揮。(2)硬件檢查。使用萬用表分別測量母線和開關的供電電壓,保證電源的電能輸出正常。檢查插卡信號燈的狀態,保證機柜插卡正常通電。運行DCS 系統,確保主機和輔助設備運行正常。(3)軟件檢查。在確定接地正常、硬件不存在問題后,啟動軟件進行運行調試,分別檢查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如過程監視程序、過程控制程序等),確保系統各項功能正常。
脫硫系統改造前后的基本參數如表3 所示。

表3 脫硫控制系統改造前后基本參數對比
該機組在600MW 滿負荷的運行環境下,脫硫裝置的實測效率達到了99.46%,高于火電廠設定了98.50%的最低要求,改造后煙氣排放合格。對于經過脫硫處理的煙氣,收集并檢測其中的二氧化硫濃度,為6.4mg/Nm3,也低于15.0mg/Nm3的預設標準?;痣姀S經過此次改造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6.31× 104t,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火力發電行業大力倡導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的背景下,對機組的脫硫系統進行改造,實現超凈排放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系統改造時,除了要設計好硬件、軟件方面的配置外,還要重點關注數據采集、模擬量控制、順序控制等系統中涉及的關鍵技術。完成改造后,開展調試運行,確保改造后的脫硫控制系統完全符合火電廠的改造預期,實現綠色發展。